内心听觉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6-02-02 20:05
黄河之声 2016年13期
关键词:声部歌唱内心

李 伟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内心听觉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李 伟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内心听觉是音乐听觉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重要基础。合唱教学在加强合唱演唱技术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合唱教学;内心听觉;歌唱;表现力

合唱指挥是音乐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和骨干课程,其中的合唱部分是这门课程的基础环节。随着社会文化和教育进一步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合唱教学的完善与发展?如何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帮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这些成了广大合唱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由于合唱艺术中多声部音色融合和音准精确要求的特殊性,使得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内心听觉有别于其它教学,它在音准、音色、音高、音强、表情等要素的把握都要依靠内心听觉才能实现。可见,内心听觉是准确塑造音乐形象的必备能力。为此,本文拟以高校合唱教学为切入点,在总结归纳合唱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音乐学其它学科以及心理学等有关知识,将“内心听觉”融入到合唱教学中去加以探讨,从而为学生的合唱学习提供更好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有效学习合唱艺术。

一、内心听觉在合唱教学中的作用

内心听觉也叫内听觉,它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听觉”,这种能力的获得和提高需要较好的音乐积累和专业训练,是一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综合体。原苏联音乐家A·阿列克赛耶夫曾指出:人能‘听’出想象的音和记录纸上的音,他有随意运用自己的声音想象力的本领,这种才能称为内心听觉。①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缪天瑞也有相关论述:“它(内心听觉)是人的大脑中基于以往聆听音乐的积累与新发生的音乐音响相结合的心理活动。它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以及音乐家们的亲身感受均可说明这一点。”②可见,具有敏锐的内心听觉能力不仅是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重要基础,也是搞好合唱教学的重要前提。那么它对于合唱教学有什么作用呢?主要体现在:

(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

众所周知,音乐的基本特征是音响,它的认知和体验要依赖听觉,音乐在人的大脑中呈现的是听觉意象。一种正确的声音概念犹如大海航行中的灯塔,能给人带来正确的前进方向。合唱的声音概念是指对合唱声音基本性质的概念性认识,它需要符合一定的审美范畴。比如室内合唱声音具有清晰、细腻、共鸣点小的纯音乐特点,典型的作品有《茉莉花》、《半个月亮爬上来》等;歌剧合唱声音具有奔放、宏大、声音中带有戏剧颤音(vaiborato)、共鸣点大的特点,典型的作品有《安魂曲》、《黄河大合唱》等;中国民族合唱声音虽然风格各异,但也有需要强调字正腔圆、依字行腔等共性特点,典型的作品有《花大姐》、《水母鸡》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合唱声音概念是需要经过大量的音乐积累才能把它分门别类,这也是与之相适应的内心听觉与发声方法共同作用而成的结果,这种声音是受演唱者的意识所支配,与特定的内心听觉联系紧密。因此,只有我们事先有了正确音乐内心听觉才能辨别和界定合唱音乐的不同风格,进而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去指导我们把握不同合唱的声音与风格。

(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

我国最早的汉族音乐理论名著《乐记》中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之然也,感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其中说明歌唱心理是歌唱发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发声过程看,歌唱是依靠人体歌唱生理器官这种“乐器”获得音乐的,演唱者不仅是“乐器”,还是“乐器”的“演奏者”,同时,还兼任着人体乐器的“调律师”,集“三位一体”的集大成者。人在“演奏”自己这件“乐器”时需要依靠歌唱心理与发声器官的协调与配合,这些器官没有固定的音高,也没有可操作的“琴键”,只有依赖人的内心听觉和歌唱心理指挥歌唱器官去调节和发声。如果具备良好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我们歌唱时的心理就会自然有很多音乐形象就可以随时随地能够逼真地展现在眼前,能对不同音乐的风格、声音的概念、发声技巧加以回顾和对比,并为新的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提供借鉴和启发。因此,内心听觉对学习和从事音乐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三)有利于提升音乐诠释的深度和温度

听觉对任何正常人而言是一项普通的生理功能,几乎每个人都能听见音的大小高低。然而,这对于合唱教学而言绝不仅于此,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内心听觉。因为合唱诠释的深度和温度与音乐的内心听觉息息相关。音色的好坏、力度的变化、情感的抒发、音准的把握、声部的协调、表情的呈现等合唱要素的呈现都离不开这种听觉参与。我们如果忽视内心听觉能力的介入和运用,就容易陷入片面的追求声音技术的泥潭,使得音乐诠释的缺乏深度与温度。即使能唱出所谓的好声音,也只是停留在声音的表面上,而无法诠释多声部合唱的文化内涵和音乐本质。教育部颁布的《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通过对合唱作品的排练与艺术处理,引导学生对合唱美感的体验,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合唱训练中的内心听觉能力的提高过程,其实就是在初步掌握合唱演唱一般规律,不断强化合唱听觉内涵要求的过程。内心听觉和音乐诠释是相辅相成的,提高内心听觉能力有利于提升音乐诠释的深度和温度。

二、内心听觉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纵观现在音乐学合唱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练声和唱歌的“两部曲”展开,其结果导致我们的教学只注重了“唱”而忽略了“听”。同时,长此以往还会使得学生认识中对声音概念和内涵容易缺乏思考和感悟,进而容易造成对正确的合唱意识的模糊、音乐表现力匮乏,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应扭转这种片面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心听觉的应用来建立新的合唱教学模式。具体可以通过如下策略来加强应用:

(一)利用内心听觉建立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

合唱声音概念具有相对的普遍意义,它是人们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合唱声音众多属性中抽象出来的基本属性的概括,作为大家认识合唱的一般共识和一般规律,这种标准需要良好的内心听觉来加以鉴别和把握。而内心听觉的利用首先要加强合唱的鉴赏和观摩学习,建立正确、科学、公认的声音概念,这离不开大量的学习积累。同时,利用内心听觉还要自觉放弃对普通听觉的依赖,将关注焦点放在演唱时的“想象力”和“聆听”环节,这样可以让演唱从一味关注喉咙发声的偏向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发声获得一个符合“高、轻、柔”特征的音响概念,避免声音的“尖、挤、卡、摇、抖、虚、闷”等不良声音的出现,达到“协调、统一、和谐”的合唱声音标准。另外,合唱的声音概念与一定的审美习惯和特定的文化相适应。譬如,我们演唱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时,一般要把旋律声部突出至重要位置。还有,对演唱复调音乐特征合唱时,我们可让学生先主动分析和听辨合唱各声部的主题音乐旋律走向及其情感表现,尤其是注重横、纵两个维度去感受声部交织的统一的立体效果,加强学生对多声部音乐声音概念内涵的把握。可见,这些合唱艺术的声音概念和风格都需要我们凭借内心听觉去鉴别和把握。

(二)利用内心听觉提高音乐情感表现和音乐想象

合唱教学及表演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歌唱是情感的表现。情感可以引发想象,想象也可以激起情感,两者相互影响。在合唱的二度创作过程中由于内心听觉的引导,表演者经过理解、挖掘音乐情感以后会产生丰富的联觉效应中的“色—听”联觉,以使得内心听觉效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如果没有合唱情感表现和音乐想象,再好的合唱技术也会显得苍白和冷漠。我们常说的“走心”比“走嗓”更重要,原因也多在此。演唱应该根据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自己的情感经历对其加以想象和深化,以形成二度创作中的创新。如张朝创作的云南彝族合唱作品《春天来了》。演唱时要充分利用内心听觉展现多声部的特点。引子部分不仅要注重横向旋律的进行,更要注重和声色彩的描绘,尤其是要注意发挥音乐想象勾勒出山谷春天的清新、朦胧的意境逐渐过渡到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色彩变化的画面。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体会和理解这些音乐与和声色彩呢?从常理上说我们不能用眼睛“看”到声音,也不能用耳朵“听”到色彩,但当我们在演唱或者欣赏音乐时能够产生“联觉”的生理反应,它会让我们“看”到声音和耳朵“听”到色彩的现象。这点我们从自身的演唱体会中可以感知:有时我们在演唱时还没有发出声音,而“声音”却被我们“听”到了、感受到了,这种声音的预感是内心听觉的一种感受,也是通常意义上的“先有心声,后又歌声”的感觉。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说的也有这方面的道理。

(三)利用内心听觉加强合唱音乐表现力

内心听觉训练对合唱表现力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教师的指挥角色而言更是作用重要,它的实施需要较好的音乐积累和音乐处理基础。我国著名指挥家黄飞立指出:“我在指挥工作中排练演出前一定要做好案头工作(弹、唱、分析总谱),达到完全‘心中有数’的地步,就是说,内心完全听到乐曲的全貌和细节。这样才能在排练中,听出乐队(或合唱队)的演奏(唱)在具体的地方有什么问题。”③著名声乐教育家家沈湘也指出:歌唱练习要达到当你还没有张嘴之前,自己耳朵里已经听到了,这样才会有把握。具体到合唱教学而言,利用内心听觉来增强合唱音乐表现力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实践即:初级阶段,就是建立音响内心听觉的大致标准和印象。我们在过去接触或者演唱过的音乐风格、音色等为我们选择标准提供了初步参考;中级阶段,模仿优秀的合唱音响。通过初级阶段的确立标准,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内心听觉和经验积累等,想象出表现作品所需的声音大致结果,并在训练中将团体声音往什么方向努力,并尽量减少两者的差距;高级阶段,创新音响效果。在根据参考范本、模仿音响的前提下,结合作品风格去发挥二度创作作用,以对作品表现进行创新。

三、结语

终上所述,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内心听觉是音乐听觉的更高阶段,也是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重要基础及重要手段。要提高合唱教学质量和表演水平,我们既需要加强合唱演唱技术训练,又需要加强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我们只有遵循音乐艺术本质,按照合唱内涵要求,重视内心听觉这个音乐听觉中的核心因素才会促进合唱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释:

① A·阿列克赛耶夫.钢琴演奏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24.

② 缪天瑞.音乐内心听觉在创作和演奏中的作用及训练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02.

③ 缪天瑞.音乐内心听觉在创作和演奏中的作用及训练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02.

[1] 韩瀚.杨鸿年合唱教学的教育理念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03.

[2] 普凯元.音乐内心听觉心理学原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06.

[3] 顾玉虎.提高合唱队员的听觉“免疫力”[J].中国音乐教育,2011,05.

[4] 李伟.关于高师合唱教材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1,04.

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音乐学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基于项目学习在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XJK014CTV008)

李伟(1977-),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合唱与指挥等。

猜你喜欢
声部歌唱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