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箫笛文献研究资料综述*

2016-02-02 17:08汪龙凤
黄河之声 2016年15期
关键词:玉屏铜仁产学研

汪龙凤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玉屏箫笛文献研究资料综述*

汪龙凤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本文主要从可查阅文献看玉屏箫笛的研究紧紧局限于制作工艺、生产流程、历史及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而没有将产学研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玉屏箫笛的产学研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互为依托,形成一个品牌。

玉屏箫笛;文献研究;综述

玉屏箫笛作为我国两种著名的竹管乐器,曾于1913年和1915年,相继在国际上荣获大奖,其声誉早已斐声海内外。为了探究其发展规律,通过查阅铜仁市图书馆、玉屏侗族自治县文化馆、黔东侗族独特文化丛书《平箫玉笛》和《玉屏箫笛》等文献资料,走访老一辈艺人以及利用中国知网、维普等网络平台,将搜集的玉屏箫笛产学研资料分类综述如下:

一、书籍资料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文化工作者和玉屏箫笛研究学者多年的努力下,先后出版了黔东丛书《平箫玉笛》、《笛缘》、《中国箫笛史》和《玉屏箫笛》等著作。特别是《玉屏箫笛》一书从玉屏箫笛缘起、发展、产品与工艺、文化与传承、名人与玉屏箫笛、同声荟萃等六个方面阐述,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既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又为深入研究玉屏箫笛的历史发展提供新的线索,同时还为玉屏箫笛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

二、学术论文资料及报告

通过书刊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的查询,目前所能找到的论文有50余篇。根据其内容可以划分为:

1.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类:刘渝安的《试论玉屏箫笛的起源》;汪兴的《论玉屏箫笛产品深度开发与箫笛文化发展》;吴红春、张红波、杨海燕、文叶飞的《“平箫玉笛”赋新声——玉屏箫笛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张炜的《以玉屏箫笛为例谈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探索》;姚晖的《贵州民族民间吹管乐器的传承与发展》等文献载明,玉屏箫笛由藏品、贡品、赠品向产品、艺术品等多元化格局并存的转变,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玉屏箫笛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壮大了玉屏箫笛产业,而且孕育了浓郁的侗乡文化底蕴,成为侗乡乃至中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生产工艺与流程类:汪兴的《玉屏箫笛:翠竹鸣清音》;陈光华、雍朝柱、徐来富的《玉屏箫笛蠹虫无毒防治试验报告》中阐明玉屏箫笛既是一种乐器,又是一种工艺品,名扬国内外。但是,长期以来虫蛀霉变使产品质量和出口声誉受到一定影响。为此,省科委于一九七八年把解决玉屏箫笛虫蛀霉变问题,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由省林科所主持与玉屏箫笛厂协作,采用无毒技术进行了研究;潘光白的《玉屏箫笛史话》中又载明:玉屏箫笛有“神箫魔笛”之说。

3.现状与文化产业发展类:吴红春的《做大北侗箫笛文化产业 助推玉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阐明了玉屏箫笛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创新意识。玉屏箫笛虽经几百年的发展,其生产规模、产品的质量、档次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产品开发力度减弱,墨守成规于现有的生产格局,加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玉屏箫笛厂处境举步维艰。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新产品的开发需要一定额度的资金投入才能组织实施。然而在现有的市场外部环境下,争取有限的资金投入难度非常大。三是人才严重匮乏。玉屏箫笛厂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以来,通过自己培训和送出去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的熟练工人,他们成为厂里的骨干,有的担任厂里的负责人。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这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先后到了退休年龄,而招收的年轻人刻苦学业、勤奋敬业的精神不够,造成青黄不接。四是市场竞争意识不够。玉屏箫笛厂由于在职职工少,仅为6-8人,基本上都是等客上门,向外宣传、推介商品相对较少,再加之所生产的产品几十年一贯制,市场潜力挖掘不够,造成市场占有率逐渐下滑。五是无固定原材料基地。经调查,生产玉屏箫笛所使用的原材料大都是从外地购进,造成材质不够稳定,运输成本增大等诸多困难。余方的《玉屏箫笛传承难题》载明:玉屏箫笛在推广和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感觉是投入产出比不够理想,品牌发展策略上仍显粗放,品牌推广手段新意不足,对细分市场需求的研究不够。因此,玉屏县委、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做大北侗箫笛文化产业,助推玉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

4.音乐课堂教材类:汪兴的《玉屏箫笛》一书中阐明:2006年,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玉屏县选择了侗族文化气息浓郁、民风纯朴的4所初级中学和8所中心完小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并于2011年8月组织编辑出版了《箫笛》1-4册,作为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中小学地方教材。几年来,玉屏县共举办了六期箫笛师资培训班,受训教师500多人;在玉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立箫笛人才培训基地,引进专业人才,开设箫笛专业课;全县有12所中小学开设箫笛演奏课程,接受箫笛教学的学生达8000余人;创作了《侗族山歌唱不完》、《笛乡欢歌》等箫笛曲谱。同时,为了检验箫笛文化进校园的成果,从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县箫笛演奏大赛和县级“校园箫笛艺术节”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箫笛文化的影响面。

三、音响光碟资料

目前现有的音响光碟资料:《箫笛声声》、《平箫玉笛》、《笛乡欢歌》、《山歌润笛乡》等。

总之,从可查阅文献看玉屏箫笛的研究紧紧局限于制作工艺、制作历史等方面,而没有将其结合起来。对此,作者立足于玉屏箫笛现有的文献研究资料,就玉屏箫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及演变进行探讨。将玉屏箫笛的产学研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可以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互为依托,形成一个品牌。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专项课题《玉屏箫笛产学研一体化可行性分析》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玉屏铜仁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杨启舆作品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铜仁
玉屏桃花
贵州铜仁市玉屏县平溪中心完小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看雪——铜仁梵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