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保缴费看美丽的高福利“毯子”

2016-02-02 18:49一清
紫光阁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福利维系毯子

一清

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某些问题的牵涉面和情感因素看起来会有些复杂。比如,送条毯子予人入睡,当然深获欢心,如果这毯子用舒服了你突然抽掉,估计人就不乐意了。有关退休人员可能要在新规矩下缴纳医保费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去年底中央发布十三五规划时,建议政府“研究制定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此后财政部官员也发文提到这一话题,表示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到来的情况下,要深化改革,以便在医保方面建立合理的分担制度,从而实现可持续医保筹资机制。

这当然会引起争议,很多人担心国家社保机制会发生变化。公众普遍地认为,退休制本身表明退休者在过往几十年里已为社会做了贡献,退下来社会理应给以补偿,因而再交医保没有道理;有的则认为医保是我国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之一,欧洲国家尚且享受高福利待遇,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我们,当然应该享受比之更高的福利,至少是向他们看齐。

这种言论当下欧洲人听了会不会哭,很难说。但一定笑不起来,因为他们正经受着寅吃卯粮的苦痛:高福利把他们弄得快趴下了。

建设更高质量的社会,一直是我国政府努力的方向。社会质量衡量的取值,不但表现在社会供给的水平高度,同时还要看其维系的长度。确实,二战后欧洲普遍提高了社会成员的各种福利,如长假、生子补助、医疗保险全民覆盖等。这些福利在相当长时间里曾是我们大众理想中的范本。从这角度看,人家的水平高度是上去了;但另一方面却不太乐观,因为政府缺钱,高福利hold不住了。某些国家也曾举债楞撑着,以使这块躺久了且舒服着的“毯子”不至抽走,但债务危机爆发了。于是,欧洲进入动荡:举旗维权,都上了街。但政府口袋是瘪着的,举旗无效上街亦无效。因为这本就是因债务而引爆的,也即是说,高福利本身就是通过举债实现的,到这会儿了,你让政府去哪筹钱来维系它的长度呢?

中国没必要把人家的这一痛苦再重复一次。大中华性格中最让人服气的是这个民族的勤劳节俭,丰年想欠年是其一直以来的生存法则。中国成语中量体裁衣、量入为出,其实都是文化哲学上的贴心忠告。所以,国民对于政府所能供给的社会福利期盼,在本原上,是可以做到同频共振的,所谓家国一体,国即是家。家里成员没有多少积蓄,当家的也难为无米之炊。这道理谁都懂。所以,对于中央倡议在可持续医保筹资方面进行研究,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在国民的内心,是有文化基因响应的。《道德经》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说踮起脚根的人不能长久站立,跨着很大步子走路的人不可能走得长远。

中国在改革路上且歌且行三十多年了。所谓改革,就是改去和革除不合实际的东西。有鉴于人口老龄化可能引致未来社保系统性问题出现,建立可持续的医保筹资制度已势在必行。政府释放此类信息,应看作是寻求社会共识的一种尝试。事实上从启动研究到政策出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修改原《社会保险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是不合乎人民大众长久利益的,是一定要改正、革除的。透过欧洲前辙,人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举债维持的高福利,即使有嘉年华一般的热闹,中国人也未见得就会喜欢。

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国人对世道的理解和利益的维护总是基于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华夏文明深处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都是勤俭守成的好品性,同时还是这个民族青春千年的奥秘所在。

互联网的今天,已经给不同意见人士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有关医保机制建设问题还可以放开讨论,即使有人为反对而反對,认定此议是对承诺的改变,也可以平等发声,毕竟社会的进步同样也表现在对于不同意见的容纳上。但也不妨可做一些必要的提醒,高福利的“毯子”很美丽,但现实也很骨感,没有一个可持续的筹资渠道,维系社保系统的水源终归也是会枯竭的。未来不见得能做到的东西先就承诺满满,至少不是一种负责的做法。

猜你喜欢
高福利维系毯子
民族互嵌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研究
毯子做的
西方发达国家高福利的几点思考
西方福利经济公共管理体系的问题分析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花毯子
小米找毯子
“高福利”引发蝴蝶效应好兄弟情断“职场红眼病”
当代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特征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