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舞台需要真君子

2016-02-03 10:11黄纪苏
南风窗 2016年3期
关键词:真君子小人精英

黄纪苏

不是说上层精英没好人,但今年上电视、明年进班房的事情实在出太多了,“礼失求诸野”是不得已的选择。社会道德的重建,文艺舞台的腾笼换鸟,恐怕只能从下层民众那里重新出发。重新出发的队伍正在汇聚,话剧《生命密码》是队伍中的一员。

中国这几十年经济突飞猛进,但也出现了利益分裂、官员贪腐、道德低迷等社会现象。记得改革开放之初,有人宣扬“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大约同时,领袖莘莘学子的美学家也发现了“狞厉之美”;萨特的存在主义风靡一时,虽然没几个真明白的,但“他人是自己的地狱”都记住了。接下来,“真小人”横扫观念世界,真君子在现实世界中举步维艰,处处碰壁,生存环境日趋紧张。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张华因救一位农民而牺牲,引出算盘珠的一片喧哗;近10年街上老人倒地,很少有人敢去扶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无论是现实中还是舞台上,真小人都该给真君子让让位了。

 “礼失求诸野”

就像粮店源自粮田,舞台源自现实。那么现实中的真君子到哪儿去请呢?在传统中国,精英阶层是真君子的主产区,为民请命、毁家纾难、舍生取义的精英代不乏人。而近几十年真君子的大面积流失,精英阶层却是重灾区。许多“精英”身居利益链条的要津,每天一睁眼做“真小人”的机会就搔首弄姿排队等着,即便偶尔有雅兴做回君子老婆小三那儿也通不过。有一些“精英”还多着一层“经济人”“理性人”的自觉和以身作则的“担当”,跟真君子就更无缘了。在“真小人”已经成了真小人的阶段,就不是观念引领现实,而是观念追赶现实了。艺术家们裸奔追不上,只好吸足了K粉接着追。

普通民众那里虽然也不能太乐观,但比精英们还是要好一些,因为毕竟,他们做真小人的机会没精英多,他们受的真小人教育也比精英少。不是说上层精英没好人,但今年上电视、明年进班房的事情实在出太多了,“礼失求诸野”是不得已的选择。社会道德的重建,文艺舞台的腾笼换鸟,恐怕只能从下层民众那里重新出发。重新出发的队伍正在汇聚,话剧《生命密码》是队伍中的一员。

真实故事中的大地长河

这出剧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年妇女林萍在保险公司当推销员。有一天,一个妈妈牵着女儿来公司买医险,因为女儿得了严重的肝病。保险公司是盈利机构,明摆着赔本的买卖当然不做。看着母女无助无望而去,林萍心里不落忍,下班后找到人家去看望,还捐了些钱,从此成了朋友。后来小姑娘病情恶化,非肝移植不能救命,但配型实属不易。林萍背着家人到医院验了血,没成想结果出来就她合适。这边老妈、闺女哭着闹着阻拦,那边医院告知肝脏要比原计划切得更多而且连胆也保不住,后悔还来得及。林萍在丈夫的默默支持下决然走上了手术台。

这类故事,文艺舞台上其实一直都有,但有跟没有区别不大。根本原因当然是社会价值观的大形势:君子依然等于傻子或疯子,还得不到真诚而广泛的认同。这其中,艺术家也难辞其咎,他们早已习惯“写身边人”,而身边净是吸毒剽窃搞潜规则的,偶尔写“好人好事”,他们会“外行”、“跨界”得跟写寒武纪三叶虫似的。他们倒是特别看重“人性”,只是他们理解的人性局限于人类穿裤子之前的那点特征。这些年电影电视剧中“英雄人物”为了不失“人性光辉”,很多弄得就像个土匪,而且千人一面,一看就是配平公式配出来的,生硬程度绝不亚于从前的“高大全”。

把这些背景都交代清楚,《生命密码》的得失就可以长话短说了。这出戏在已成精英俱乐部的文艺舞台上为善良的劳动者树碑造像,值得充分肯定。演员王小红用沉静的声腔、平缓的语调所勾画的主人公形象及其内心世界令人难忘。林萍的丈夫,一位少语寡言、岳母来家留宿他就铺块席子睡地上的人,望着这个争执不下却又相濡以沫的家庭,说出“我看着你们【吵】心里很幸福”这样温暖而出色的台词。这对夫妇身上那种大地长河般的低平宽厚,与二踢脚、大裤衩一样鸡飞狗跳的舞台银幕形象形成鲜明反差。不过从整体上看,这出剧的一度创作相对薄弱,缺少思想的锐利和细节的丰润,可议之处并不在少数。这种状况放在重新出发的坐标上,既有待改善,也可以理解。其他如写实写意的有机结合,心境之间的流畅进出,就不在这儿多说了,因为专业剧评人会比我说得更好。

猜你喜欢
真君子小人精英
麻辣生活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它们都是“精英”
指印小人来了
网络箴言口号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木勺小人
一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