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物联网”管理刍议

2016-02-04 05:59胡通海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设备科徐州22100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物联网联网医疗

胡通海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设备科 (徐州 221002)

医疗设备的“物联网”管理刍议

胡通海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设备科(徐州221002)

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首先梳理物联网内涵及关键技术,再结合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和特点,最终论证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可行性、适切性,旨在为医疗设备物联网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物联网医疗设备管理

医疗设备是现代化医院运营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优化医疗设备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至关重要。然而,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还有待改进,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为现代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

1.1物联网

随着信息化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应运而生。在物联网的世界,物的弱关系被技术强化,物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社会存在。物联网赋予了物以智慧,使物获得了感知和被感知的能力,确定了物的社会身份,提升了其使用价值。物理世界与网络世界被物联网打通,形成了两者间的互动反馈的空间,物品通过传感器、智能组件、RFID、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装置等与互联网及其他通信网相连接,同时物联网也增强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处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本文引用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物联网的理解: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2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众多领域呈现出不同的应用需求、技术形态。本文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自下而上分为三部分进行梳理:感知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技术。感知技术,物联网的基石,负责采集现实世界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实现对外部世界信息的感知和识别。网络技术,物联网感知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传递,离不开网络基础的支撑。应用技术,物联网的价值体现在对海量感知信息的计算和处理后提供的服务与应用。

2.物联网视域下的医疗设备管理

2.1医疗设备管理的特征分析

医疗设备管理是围绕医疗设备而开展的一系列组织与计划工作的总称,包括从选择、维护、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可归纳为如下几个特点:

(1)安全性

医疗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即设备的电气安全和使用环境安全。医疗设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因此医疗设备管理必须始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杜绝因设备问题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的医疗事故发生。其二,医疗设备自身的安全性即医疗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管理一定要严防固定资产流失。

(2)准确性

现代医院普遍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检测和计量检定,确保医疗设备性能准确,是不可忽视的医疗设备管理活动。计量检定:评定医疗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确定其是否合格;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功能检测、量值检测[1]。

(3)效益分析

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指导医院的科学投资,保障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4)维护、维修

使故障的医疗设备恢复其规定的功能即维修;防备医疗设备性能退化或降低其失效的概率即维护。维护与维修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使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目前,医疗设备使用中几乎完全脱离相关管理科室,无法实现实时动态监控,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一,由于无法及时获取设备的位置与状态信息,造成设备闲置,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二,大多数医疗设备可移动、小巧、易丢失,固定资产非正常流失时有发生。其三,医疗设备的维修模式,依然是发现问题、报修处理的“故障性维修”,造成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使用效果难以保证;而“预防性维护”又因缺少设备运行数据的支撑,仅局限于例行维护,难以做到精准维护。其四,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缺少大数据的支持,没有覆盖所有医疗设备,仅限于部分大型医疗设备,难以分析、研判各类医疗设备的效益情况。

2.3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可行性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信息化管理已然成为医院管理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根据2012年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医院信息化调查资料数据,在医院应用的软件系统中,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占80.31%,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占63.48%,实验室信息系统占58.75,电子病历系统占52.59%,医学影像储存和通讯系统占40.26%[2]。物联网,其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产物,是对互联网的解构与重构,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泛在网络,是信息化时代的创新业务和应用,其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计算机、互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一次、第二次浪潮,那么物联网就可以看作是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应具备三大特征: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等实时获取客观世界的信息;可靠传递,有效融合现有网络并提供可靠的基础网络进行数据传递;智能处理,利用本地及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计算技术,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3]。可见,现有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为物联网的“可靠传递”、“智能处理”打下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是医疗物联网时代到来的先决条件。

2.4物联网技术与医疗设备管理的适切性

结合上述医疗设备管理的四大特征,物联网对于解决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与矛盾可以发挥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对医疗设备实时定位跟踪,不仅监控固定资产安全,同时颠覆了传统的固定资产清查方式;另外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状态,还能合理的配置设备资源。感知层,部署光敏、温湿、压力、电气等传感器,采集实时数据;网络层,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将实时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应用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多方位综合分析;保证医疗设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效的进行精准化预防性维护。应用有源电子标签(Active tag)、读写器(reader),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读写医疗设备产品信息(物理成本)、维保信息(使用成本)、报废信息(残值收益),为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提供大数据服务,优化医疗设备效益分析。

目前,我国已有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医疗设备管理的成功案例[5]: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物联网架构,逐步建立了移动库房物资管理系统、高值医疗设备跟踪系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利用物联网AP、WI-FI无线网、RFID传感网,实现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的位置和状态,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3.后续研究与展望

本文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经费之限制,仅对物联网应用于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的可行性与适切性进行分析,并得出肯定答案,为后续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构建打下理论基础;但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医疗机构现有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对接方案;适于物联网应用的医疗设备分类;医疗设备物联网管理软件开发等。

[1] 朱永丽,夏慧琳,迟琳琳.浅谈医疗设备计量检定与质量检测[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1):13-15.

[2]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R].中国医院管理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

[3]刘志杰.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综述[J].软件,2013,34(5):164-168.

[4]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R].Netgear,美国网件公司,2013.

1006-6586(2016)03-0116-02

R197.3

A

猜你喜欢
物联网联网医疗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抢占物联网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