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2-04 05:59徐小丽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影像科CT室南通2264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股骨头磁共振检出率

徐小丽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CT室 (南通 226400)

CT 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徐小丽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CT室(南通226400)

目的:分析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1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CT检测,观察组实施磁共振(MRI)检测,观察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及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80.49%(33/41),对照组为60.00%(24/40),观察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II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II期、IV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技术应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中较CT检测,检出率更高,且分级更准确,可作为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依据。

CT磁共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为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骨关节疾病,是由于骨内、外致病因素导致骨内血管网受压、骨组织血流减少、流出静脉阻滞,引发供血障碍,导致骨组织缺血引起的,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功能障碍、髋关节周围及髋关节剧烈疼痛,其早期多位于患者股骨头负重区域,随着病情的加重,股骨头发生结构改变,诱发炎症,甚至发生骨外形变形,给患者的骨关节造成永久性损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2]。因此及早对股骨头坏死做出诊断及治疗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病与其他骨关节疾病较难区别,因此单纯的从症状上很难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1例,通过对比,以探讨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5.58±3.12)岁,病程9~25年,平均病程(17.61±4.06)年;观察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5.61±3.09)岁,病程10~25年,平均病程(17.65±4.0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方法:对照组实施CT检测: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对CT扫描仪(德国西门子,Emotion 16)进行调适,层距为3mm,层厚为3mm,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加层扫描。观察组行MRI检测:采用超导MRI机(德国西门子,1.5T),指导患者行仰卧位,选取体位圈,设置3~5mm层厚,2mm层距,对患者病灶部位冠状位及横断面进行扫描,T1W1的自旋回波序列;T2W1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以便行层扫描,T2短时反转脂肪抑制序列。

1.3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两组阳性检出率。观察对比两组分级情况。X线、MRI、CT均可发现异常为I期;X线、MRI、CT均能发现异常,但未发现患者股骨头形态异样为II期;经MRI、CT检测出异常,X线检测发现股骨头出现轻微塌陷为III期;仅有X线检测发现骨关节破坏、髋臼改变、关节间隙狭窄为IV期。

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分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观察组阳性检出33例,阳性检出率为80.49%(33/41),对照组阳性检出24例,阳性检出率为60.00%(24/40),观察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2=4.076,P<0.05)。

2.2两组分级情况比较:对照组I期8例,所占比例为33.33%,II期5例,所占比例为20.83%,III期6例,所占比例为25.00%,IV期5例,所占比例为20.83%;观察组I期17例,所占比例为51.52%,II期15例,所占比例为45.45%,III期1例,所占比例为33.33%,IV期0例,所占比例为0.00%,I期、II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866,X32=3.698,P>0.05),观察组III期、IV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42=4.353,X5

2=5.158,P<0.05)。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多发于30~45岁人群的骨科疾病[3],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无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包含非创伤性和创伤性两大类,大部分患者是由于血液病、烧伤、风湿病、潜水病、激素的大量使用、酒精中毒等疾患引起的,其中激素与创伤为导致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4],当患者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的血供中断,导致股骨头缺血,进而引发股骨头坏死,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后一般会出现下肢活动受限、髋关节及周围组织疼痛等症状,其病情发展快,患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将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跛足,给患者造成永久性伤害,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给予及早诊断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骨头塌陷的发生,利于预后[5]。

CT、MRI、X线为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常用方法,其中X线为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手段,但对可疑患者的诊断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CT、MRI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探讨CT、MRI的优缺,我院对41例患者行MRI检测,另以40例行CT检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应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中,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作为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依据,MRI技术信噪比及分辨率较高,对患者病变部位可行多个序列加强扫描,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宜的轴位及层面;且MRI技术对关节积液极为敏感无论关节积液量多少都可对其作出检出,这是CT检测所不能与之相比的;MRI技术不仅可较清晰的显示出骨髓水肿、股骨头形式结构、坏死骨质的变化情况,还可清晰的显示出软组织信号,显示出的层次明显清晰,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分期,利于治疗。研究结果显示,I期、II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II期、IV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技术较CT检测,更能准确的对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做出分期,利于治疗。

综上所述,磁共振技术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较CT检测,阳性检出率更高,且分级更为准确,可作为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依据。

[1] 李占吉.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临床医学,2016,36(4):123-125.

[2] 林毅.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9):149-150.

[3] 方朝辉.MRI、CT两种方法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对照[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3):109-111.

[4] 王建兵.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165-166.

[5] 郑力文,陈荣华,陈永华.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90-91,94.

1006-6586(2016)03-0025-02

R681.8

B

猜你喜欢
股骨头磁共振检出率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