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彩礼上涨现象
——以H省S村为例

2016-02-04 12:16姬小凡周紫君
山西青年 2016年10期

姬小凡 周紫君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浅析农村彩礼上涨现象

——以H省S村为例

姬小凡*周紫君*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近年来,彩礼上涨之风愈演愈烈,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甚至引发法律纠纷。本文使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对H省S村的社会调查,了解S村彩礼现象,分析该村彩礼上涨原因。从个例中找到社会共性,从而对彩礼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出台有效政策针对当下问题。

关键词:农村彩礼;上涨现象;原因

据人民日报报道,三十年来我国男性比女性多出生3000余万人,从而造成部分地区彩礼层层加码和农村男青年婚恋不易的现实。笔者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对S村做了彩礼方面的调查。

一、农村彩礼现状

(一)订婚见面礼

订婚是男女双方准备结婚的第一步。男女双方父母第一次正式坐在一起商谈结婚事项,确定结婚时间和礼金准备情况。订婚所有费用由男方家庭全权负责的。女方属于受益方。男方家庭在订婚时需要宴请双方亲戚,并且给予女方钱财。当地将这种约定的钱财叫做见面礼。见面礼是男方家对女方婚约的承诺,以防止男方在婚约时间内轻易的悔婚。

(二)礼金

礼金是当地农村彩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方通过男方给予的礼金,进行下一步的结婚准备。女方用男方给予的礼金购买三金,即金耳环、金项链和金手链、为自己和家人购买结婚的新衣服、装饰和被子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方家庭开始填补礼金数额,或者利用礼金购买轿车作为女方出嫁的陪送物品。这种变化体现了该村从彩礼偿还到彩礼资助思想的转化。

(三)礼金返还

礼金返还指的是女方在拿到男方的礼金后,除了购买所需物品以及自己预留部分外,会将部分彩礼返还给男方。如果女方退回的金额在总礼金数额占比例高,那么男方将剩余彩礼购买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反之,则由女方购买。

(四)实物彩礼

男方给予女方的部分礼金会用于购买电器、衣服或者家常日用品。但是有两项硬性的实物彩礼:房子和车在村民心中更加的重要。村民对新购住房的要求再不断的变化。70年代期初,新婚的房子是由男方建筑。男方除了购买建筑房屋所有的基础投入外,还要请来帮助的亲朋好友吃饭。80年代亲朋好友的帮助被政府补贴所代替。男方家庭请包工队来建造房屋,而政府对新建房屋进行财政补贴。90年代,随着农民的进城发展,村民更加看好县城的房子。

二、彩礼上涨

首先,通过对S村调查分析发现,S村的彩礼是不断上涨的。这种上涨不仅体现在数额的增加,还体现在当地农民的经济承受力上。90年结婚的平均约为3000元彩礼,但是平均人均收入为615元。到了2002年结婚彩礼在18000元左右,年收入为1860元。再到2014年结婚彩礼需要68000元左右,年收入平均在4812元。可见,在90年代的彩礼虽然比年收入高出5倍左右,但是家族亲友相互帮助拼凑并未觉得很大压力。但是,到了2014年,彩礼的支出已经超出了年收入的十倍之多,彩礼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的重大负担。

其次,在农村盖一套房子需要20万元左右成本。现如今村民更加倾心于县城的房子。县城的房子平均3000元一平米,一百平米的房子需要30万元,平均高出农村房屋成本增10万元。

可见,在S村彩礼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承受的支付金额也水涨船高。彩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产物,只是在新的时代之下,出现的高额彩礼实质上已经成为借婚姻索取钱财的一种变现形式。变相的高彩礼让本应温情的结婚家庭关系变得火力十足,更给很多农村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使许多农村青年陷入了婚姻困境。

三、原因分析

(一)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是彩礼上涨的最基本原因。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物价也跟随上涨。物质生活的提高使得村民渴望提高生活质量。根据海兴县统计局记录,S村的人均年收入成上升趋势发展。1980年年收入仅仅360元,而2014年人均年收入是80年代的十几倍。由此可见,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得彩礼也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发生变化。

(二)S村彩礼攀比风气盛行

村子里彩礼的攀比之风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彩礼返还风俗使得人们开始重视面子工程,先将彩礼数额提高,再通过彩礼返还风俗得到所剩彩礼。而这种提高往往使得同时间其他结婚的家庭不得不提高彩礼数额以防止被嘲笑小气。其二是该村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发展新民居工程,参与新民居工程的包公队迅速致富。由此该村虽然整体经济水平得到提高,但是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富有的家庭在娶嫁儿女时,往往为展现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提高彩礼嫁妆的数额。但是村里很小,彩礼的数额往往都是约定俗成。彩礼被提高后,便成为了新的彩礼标准。

(三)紧邻县城

因为临城的原因,农村的孩子经常会娶到了城里的媳妇。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县城的彩礼要高于S村,另一方面,城市女方家庭认为自己的女儿嫁到农村需要更加体面的婚姻,从而太高彩礼数额。另外,临城使得S村更快的接触到县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从而对高价彩礼更为的认同。

(四)家庭因素

如果男方家庭女方父母不太满意,女方父母往往通过抬高彩礼来阻碍男方娶到自己的女儿。另一个角度看来,女方父母担心男方不靠谱,自己的女儿吃亏没有保障,所以通过高彩礼来给予女儿生活的保障。如果男方家有两个以上儿子,女方家庭经常会提高彩礼。以防止在儿子分家的时候自己女儿得不到好处。由此彩礼成为了男女双方婚嫁的控制力。

[参考文献]

[1]粟志强.性别比失衡背景下的农村男方婚姻支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2]姚倚.华北农村彩礼现象的原因及影响探析[J].乡村建设,2013(4).

[3]刁统菊.嫁妆与聘礼:一个学术史的简单回顾[J].山东大学学报,2007(2).

[4]张静,吴莹.当代弄村彩礼的经济来源和功能探究[J].创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 作者简介:姬小凡(1990-),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周紫君(1991-),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