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水融京津冀”战略研究

2016-02-04 22:48刘吉贵
中国水利 2016年8期
关键词:德州市德州供水

刘吉贵

(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253014,德州)

德州市“水融京津冀”战略研究

刘吉贵

(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253014,德州)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不在京津冀三省(直辖市)范围内的山东省德州市纳入其中,水利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分析了德州水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立足于供水、防洪和生态治理一体化,提出了德州市“水融京津冀”战略的主要内容及推进措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水资源;德州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不在京津冀三省(直辖市)范围内的山东省德州市被纳入,除了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因素外,水资源的支撑和保障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德州水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16年德州市提出了“水融京津冀”战略并着手编制相关规划。该战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统筹调配、协同治理、综合管控等工程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德州对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供给能力,共同提高水安全保障程度,保障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德州水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在防洪上作用巨大

德州市与京津冀地区同处海河流域。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三大干流,河道总长378 km,流域面积7 798 km2。西北边界的漳卫南运河,是山东与河北的界河,流经8个县市区,河道长316.8 km,堤防长388 km。特别是属漳卫南运河系的漳卫新河,是1963年海河南系特大洪水后为改变各河汇集天津后集中入海的局面而新开挖的河道。另外漳卫河最下游的恩县洼滞洪区位于德州市武城县北部,总面积325 km2,是国家防总直接调度的全国重点蓄滞洪区之一,主要为保护河北省、天津市的国家重要基础设施而设立,历史上曾于1954年、1955年、1963年3次滞洪,在京津冀地区防洪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在供水上不可或缺

德州与京津冀地区最直接的水系连接是京杭运河。京杭运河德州段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全长141 km,其中自四女寺水利枢纽节制闸至天津段称南运河,在德州境内有45 km,20世纪70年代末因河道常年干涸而停航。1981—1983年按照国务院部署,德州市利用潘庄总干和南运河线路,2次引黄济津,共送水3.98亿m3。2010年,国家和天津市投资4.24亿元对原有线路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引黄济津潘庄应急输水线路工程。截至2015年年底,该工程向天津供水2次,供水6亿m3,向河北供水5次,供水4.88亿m3,为缓解天津、河北水资源紧张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3.在生态治理上需共同发力

德州与京津冀地区地缘相近,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等方面需要深度合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其中德州市现已形成宁津、夏武两个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和一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其中德州深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4 200 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120m。德州漏斗与面积达8 800多km2的冀枣衡漏斗、沧邢漏斗连成一块,形成了一个复合型漏斗区,迫切需要综合施治。

二、德州市“水融京津冀”战略主要内容

1.建设和完善三条供水线路

水资源承载能力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是制约京津冀发展的最大 “短板”之一。德州市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引黄及南水北调东线,增强向京津冀地区供水能力。

(1)潘庄引黄济津济冀线路

该线路从黄河德州市潘庄渠首闸引水,经潘庄总干渠入马颊河后,经旧城河进入六五河,穿四女寺减河、岔河入南运河至天津市九宣闸,输水线路全长约390km。该线路渠首引水条件好,引水线路短,水质有保证,并已多次成功运行。目前潘庄引黄灌区承担着德州市8个县市区农业灌溉及生活和部分企业的供水任务,年均引水200天以上,再承担引黄济津济冀任务压力很大。挖掘此线路潜力可采取两种方案:一是利用冬季等灌区引水空闲时间送水,该方案需对潘庄干渠及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增设冬季引水除冰设施,完善应急预案;二是扩宽总干渠,按照提高引黄能力50%的目标,扩建改造吴庄渡槽、瓦王渡槽、尚庙闸等总干渠关键建筑物,分年度分段对总干渠进行扩宽,增加年输水能力8亿m3,用于应急引黄济津济冀。

(2)李家岸引黄济冀线路

李家岸灌区位于德州市东部,设计灌溉面积321.5万亩 (1亩=1/15hm2),多年平均可引水天数为266天,实际引水天数平均为105天,潜力较大。李家岸灌区渠首闸设计流量100m3/s,总干渠长度为108.88 km,引水条件较好,泥沙处理成本低。该线路可自李家岸渠首闸引水经赵棒槌闸节制向北送水入马颊河,经马颊河孟家闸节制由乐陵市跃丰河输水,再建设穿漳卫新河倒虹吸给河北供水。此线路德州段需进行改造,工程包括渠道维护、节制闸维修改造、引水口门加固及改造、总干渠衬砌、阻水桥梁改建等,估算总投资2.45亿元。穿漳卫新河倒虹吸及河北段工程由河北方面负责实施,年可向河北供水2亿m3。

(3)南水北调东线鲁北段延长供水线路

南水北调德州市境内工程属东线一期鲁北段工程的一部分。主体工程位于夏津、武城境内,总投资19.68亿元,包括大屯水库蓄水工程、截污导流工程、灌溉影响处理工程和七一·六五河治理工程,于2013年完工通水。该工程于六五河处与潘庄引黄济津线路重合,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完成前可通过该线路向京津冀地区供应长江水,需建设改造的工程不多。另外大屯水库最大库容5 209万m3,按调蓄两次计算每年供水能力可达1亿m3,除满足德州用水需求外,可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战略备用水源。

2.加强防洪体系建设

漳卫南运河是海河流域南部的防洪骨干河道,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洪水,自20世纪70年代初对该河道进行大规模治理后,至今已运行40多年,河道淤积严重、穿堤建筑物隐患多,应制定综合治理规划并尽早实施。在恩县洼滞洪区建设方面,应整修护坡、大堤、堤顶道路,清淤疏浚排水河道,对部分建筑物、撤退干路、支路翻修或新建,购置必要的抢险救生物资,保证滞洪区适时、安全启用,正常运用。在三干流治理方面,目前只有德惠新河按原设计标准进行了综合治理,徒骇河、马颊河长期未治理或治理标准低、不彻底,问题突出,应参照德惠新河治理模式,对马颊河、徒骇河进行彻底治理。

3.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综合整治

按照“总量控制、节水优先、统筹调配、系统治理”的原则,推进地下水综合整治。实行总量与水位双调控制度,严控高耗水项目,对取用地下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停止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用地下水。对现有地下水井,应制定封井压采方案,根据供水管网、供热管网覆盖情况,5年内完成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压减,10年内完成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压减,基本实现全市地下水采补平衡。统筹调度与优化配置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加大雨洪资源利用力度,通过实施湿地、坑塘、河道拦蓄、地下水库等回灌补源工程建设,增加地下水补给量。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带动工业节水、城市生活节水,确保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7亿m3以内,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5以上。

4.建设生态屏障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德州 “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定位,要求德州水利必须加强水功能区、水源地保护,将重要河流、水库、引黄干渠、南水北调沿线范围划入生态红线,打造京津冀输水“清水走廊”。要求严格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抓好全市19条支流、24个入河排污口和34个河流断面的监管,禁止不达标污水入河。加快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工程建设,对企业达标排放的污水经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再排放,确保2020年全市重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督促乡镇和农村大型社区全部建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指导群众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三、推进德州市“水融京津冀”战略的主要措施

1.顶层设计

水利协同发展非一城一池之事,必需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目前水利部已编制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德州市应按照规划提出的“三区一带”总体布局,深入分析德州水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邀请高水平专家编制《德州市“水融京津冀”战略规划》,实现与专项规划的“同频共振”。

同时要积极与水利部、海委等国家规划主导部门联系,争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六河五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等具体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德州作用。

2.多渠道筹资

一是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德州纳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将面临着重要政策机遇。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将从省级层面专门出台支持德州的政策措施,支持德州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德州市应充分把握机遇,主动加强与上级水利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更多水利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的盘子。二是争取受益省市投资。参照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输水工程建设模式,对于有明确受益目标的供水工程,可由受益省市投资建设。三是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对于生态治理等工程要不断加大投入,确保按期完成。四是运用市场手段。利用市场化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民资等投入水利建设。

3.建立组织协调机制

跨行政区域的水利协同发展是新事物,需要寻求适于协同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一是应成立市政府“水融京津冀”战略领导小组,定期与水利部、海委或京津冀有关部门互通情况,加强对接合作。二是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协调机制。对恩县洼滞洪区建设、引黄济沧等已经确定工程,实行一个工程一套班子,跟踪推进,积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尽快取得实效。三是水资源调配机制。针对京津冀供水网络和排水体系越来越走向一体化的实际,德州市应研究建立水资源统一调配机制,协调本地用水、防洪与京津冀地区供水、防洪的关系,确保实现“双赢”。

四、结 语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德州市制定了《德州市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市水利局立足职能,积极与水利部、海委和京津冀水利部门对接,恩县洼滞洪区建设列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李家岸引黄济冀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拉开了“水融京津冀”战略的帷幕。同时京津冀地区也日益表现出对德州水利的需求,北京市曾专门到德州调研南水北调东线鲁北段供水的可行性,河北沧州市水利局组织人员到德州市水利局进行全方位对接,并扎实推进引黄济沧工作。

[1]水利部.京津冀协同发展六河五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启动[R].2015.

责任编辑李建章

Strategic study on Dezhou City for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by W ater

Liu Jigui

Since water plays a key role in regional development,Dezho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which is not within the scope of Beijing-Tianjin-Hebeiis included into the Outlines for Beijing-Tianjin-Hebei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An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Dezhou City for a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Contents of Strategy of Dezhou City for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by Water and relevant measures are propos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integrating water supply with flood control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Beijing-Tianjin-Hebei;coordinated development;water resources;Dezhou

TV213

A

1000-1123(2016)08-00010-02

2016-03-30

刘吉贵,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德州市德州供水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大照片】上帝视角看德州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