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文应急工作现状及对策

2016-02-05 05:18常辉
中国水利 2016年9期
关键词:突发性水文湖北省

常辉

(湖北省水文仪器修试所,430079,武汉)

湖北省水文应急工作现状及对策

常辉

(湖北省水文仪器修试所,430079,武汉)

水文应急;现状及问题;对策;湖北省

近年,突发性涉水事件频发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各级政府在应对突发性水事件、启动应急预案时,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抢险救灾方案,这就需要水文部门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决策支撑。

水文应急工作一般指在应对重大突发性水事件时,为减少灾害损失、提供决策支持和施工服务所开展的应急监测、应急预报和水文分析计算,因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事件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应对决策的时效性,决定了水文应急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

一、湖北省水文应急工作基本情况

1.湖北省水灾害类型

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全省东部、西部、东南部山区形成多个暴雨中心。境内水系发育,河流众多,水库湖泊星罗棋布,长江自西向东贯穿全省,省内江段全长1 046 km;汉江自北向南流经6个地市,省内全长864 km。流域面积在200 km2的中小河流254条,3 km2以上的湖泊300余个。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全省水灾害主要为:山地丘陵区的暴雨洪水及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分洪与溃口等次生灾害,平原湖区冬末春初水体水污染事件,江河湖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

2.应急队伍建设

全省水文应急工作已建立省、市两级响应机制,省级水文部门组建了应急大队,负责省内较大的突发性水事件的应急工作,以及跨市(州、林区)、跨流域突发性水事件应急协调工作;16个市级水文部门(除神农架林区外)组建了应急中心,负责市(州)境内突发性水事件的应急工作,大部分市(州)还以县级水文巡测队为依托,建立了应急分中心,分片负责突发性水事件的应急工作,保障应急反应速度。省市两级应急工作涵盖应急监测、应急预报和水文分析计算,配备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情预报、测绘、通信等专业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县级分中心主要以应急监测为主,配备监测、测绘、通信专业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建立了省市两级应急异地视频会商机制,对预测预报及分析计算等进行专家会商,确保情报预报的准确性。

3.应急装备配置

全省水文应急装备主要为水文监测、通信设备及测绘仪器,基本满足应急工作需要。市、县级应急队伍装备配置以水文监测设备、测绘仪器为主,兼具数据通信模块(RTU);省水文应急大队在此基础上,还配置了水质移动监测车,可实现水温、溶解氧、叶绿素、浊度、pH值、蓝绿藻等多参数及毒性分析的现场检测,配备基于Ku卫星的移动通信平台,建设卫星通信分系统、短波通信分系统、3G通信分系统、超短波任务指挥通信分系统、单兵无线图像传输分系统、业务传感器(RTU)数据传输分系统、网络通信分系统、应用分系统、辅助分系统等,可实现:

①移动站水文应急监测数据传输到湖北省水情中心的信息报讯;②移动站及现场视频、图像/图片采集并传输到湖北省水情中心之间的多种业务传输;③移动站与湖北省水情中心之间的话音报讯;④移动站与现场水情工作人员(简称单兵)所携带设备之间话音、数据、视频、图像/图片、文件等信息的传输;⑤湖北省水情中心到移动站之间水文信息会商、决策、指挥等应用畅通。

水文监测设备包括:①降水观测设备,如翻斗式雨量计;②水位观测设备,如浮子式水位计、气泡式水位计、电子水尺;③流量观测设备,如走航式ADCP、旋桨(杯)流速仪、电波流速仪;④测绘设备,如全站仪、GPS定位系统、测声仪、多波束测深系统。

4.应急响应

全省水文应急响应实行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省、市两级水文部门均建立了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省水文局每年分片组织实战演练,模拟突发性水事件,下达应急工作命令,相关市级水文局启动应急预案,完成应急任务,以此检验应急备战情况,全省应急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6月中旬,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上龛乡二荒村二组平渡河右岸因连降暴雨引起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长100m、宽70m、高35m的堰塞体,壅水近200m3。省水文局和十堰市水文局联合组成应急队,严密监测水雨情,及时作出来洪量预报,为堰塞湖处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11年9月下旬汉江秋汛,湖北省防汛指挥部决定实施杜家台分流,省水文局联合荆州、武汉两局,组成两支应急队,赴一线对分流口和武汉市入口两个断面的水位、流量进行监测,后方专家组根据监测信息,迅速作出洪峰特性预报,为分流指挥调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保障了分流的顺利实施。

近年,湖北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江汉平原的中小河流,每年冬末春初,由于河道过流量小、气温上升,局部水体发生“水华”,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各地水文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应对,为地方政府有效处置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水文的应急地位与其在突发性水灾害应急中的重要作用极不相符。当前承担突发性水灾害应急监测和预警预报的相关部门除水文外,其他单位如环保、气象、地质部门均已纳入地方政府突发性水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而水文只是作为水利部门的从属单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受指令,信息不灵,任务不明,水文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造成水文应急反应不够灵敏,应急需求不够明确,时效性得不到保障。

2.应急预案不完备

各单位的应急预案多关注应急反应、设备的保养、通信及后勤保障,而对于作为应急预案核心部分的应急监测方案研究不够,主要是对不同地区的河流特性研究不够,对不同类型灾害的监测要求不具体,导致在应急工作中无法按应急预案实施,只能凭个人经验或现场确定监测方案,无法保证应急工作的可靠性、及时性,甚至可能出现重大错误。

3.应急监测能力亟待提高

主要表现为水文部门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及开发应用不够,应急人员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学习培训不够,已引进的部分新设备还不能熟练使用。科技进步带来应急监测、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日新月异,从根本上改进了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无人机航模技术和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溃口水下地形监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水污染指标现场检测技术可在第一时间界定污染类型,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为突发性重大水事件的处置赢得宝贵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应急处置效率。目前全省还未引进无人机航模技术,多波束测深系统也因其技术操作复杂而未能熟练应用,现场水污染指标检测技术也未得到广泛应用。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

积极争取把水文纳入地方政府突发性水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反应“前指”应吸纳水文专家,以利于随时了解应急工作动态和“前指”的需要,提前对下一步水文工作作出超前谋划。不断完善水文系统应急工作责任制,按照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厘清省、市两级水文部门的工作职责。不断完善应急指挥体系,省级水文部门应建立应急中心,主要负责全省应急工作指挥协调,以及较大突发性水事件的应急工作,市级水文部门应建立应急分中心,主要负责本区域的应急工作和跨地区、跨流域的应急协同作战。完善应急会商工作机制,建立省、市两级专家库,涵盖水文勘测、测绘、预测预报、水文分析计算、通信各专业,每一个专业至少有两名以上的专家,充分利用已有的防汛指挥系统,开展省市异地视频会商。

2.加强应急监测技术研究

发生突发性水事件时,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许多常规性监测方法不具备使用条件,必须研究适用于不同灾害类型的新仪器、新设备,同时加强设备的比测,确定其测验精度及适应性。如发生溃口事件时,其上下游流速大,船载ADCP测流不安全,也无条件架设过河设施流速仪施测,手持电波流速仪应为首选,其测验精度及适应性研究十分必要。发生水污染事件时,现场采样送回实验室检测时间周期长,不能满足时效性要求,应加强各类污染事件标志性指标现场检测手段和技术方法研究,配备相关设备并熟练使用。

3.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应急工作的指导文件,应急监测方案是应急预案的核心,不同地形地貌区的河流、不同类型灾害条件下的应急监测方案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水污染事件有藻类过量繁殖、生产生活污水超量排放、危化物品泄漏等,应加强个性化研究,针对其特性制定具体应急监测预案,满足应急工作需要。

4.加强应急演练

建立健全应急演练机制,强化应急队伍演练,针对不同地形、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灾害类型,开展沙盘推演、实战演习,加密演练频次,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提高,确保演练质量。■

[1]王俊.水文应急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湖北河流集[R].1999.

[3]代博兰.湖北省中小河流域水文应急机动监测移动平台顺利通过省水利厅验收[J].中国军转民,2015(5).

责任编辑安天杭

P332

B

1000-1123(2016)09-0051-02

2016-03-23

常辉,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突发性水文湖北省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