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量高血压脑出血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6-02-05 05:38韩家兴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级者颅骨开颅

韩家兴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辽宁 朝阳 122000)

中量高血压脑出血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韩家兴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辽宁 朝阳 12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选出82例患者,其均患有中量高血压脑出血病症。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重组为两个组。其中41例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记对比组;另外41例则以神经内镜辅助治疗,记研究组。整理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生活能力数据,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生活能力Ⅱ级以上者共23例(56.10%),明显高于对比组8例(19.51%),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但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较好,而且不会增加死亡率,手术时间短。

中量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疗效

脑出血是高血压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采取及时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极高,而且延误治疗时机后即使治愈患者残疾的几率也会大幅度提升。传统开颅疗法虽然可以有效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但是由于其创口过大,并发症率也较高。本文即是对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神经内镜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从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选出82例患者,其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中量。对比组男23例,女18例,患者年龄32~71岁,中位年龄为(51.27±7.16)岁,患者脑出血量最低值为35ml,最高值为55ml,中位脑出血量为(47.17±1.62)ml。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患者年龄33~69岁,中位年龄为(51.09±7.11)岁,患者脑出血量最低值为35ml,最高值为57ml,中位脑出血量为(47.31±1.59)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重组为两组,各41例,开展手术时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吸入式复合麻醉处理。

1.2.1开颅手术方法

开颅手术患者所选择的切口形状为“马蹄形”,切口应位于颅骨颞部,窗口的大小为48cm2到80cm2之间。采用悬吊剪除的方式,对硬膜进行造瘘处理,对颅腔内的淤血和肿块进行清除,并利用电凝设备对血管进行止血。手术完毕后先将预先制作的人工颅骨固定在患者颅骨窗口上,然后对脑硬膜进行缝合,并放置引流管[1]。

1.2.2神经内镜淤血引流方法

首先需要对患者颅内出血区域进行定位,采用CT颅内扫描的方式,根据出血区域与颅骨距离最近的位置进行钻孔(直径约1.5cm即可),需尽量将已经开裂的血管避开,以免扩大破裂区域。穿刺成功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点做长度约5cm的切口,利用固定钳将皮肤拉开。皮下硬膜以十字状刀口切开,然后对硬膜下破裂血管进行电凝止血。其次,待颅骨穿刺点周围血液清除干净后,利用穿刺套管对颅骨内出血区域进行穿刺,在CT下观察穿刺针位置,当套管达到出血区域内时将针芯拔出,并经由套管将神经内镜放入患者颅骨内[2]。第三,以神经内镜作为显微辅助设备对淤血进行清理,如遇到颅内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则可利用其他穿刺孔将电凝针放入颅内进行止血。整个手术过程均需要严格按照我国微创手术无菌操作标准进行,在引流淤血时利用尿激酶对血肿部位进行液化处理,然后经由穿刺点导管引出[3]。

1.3生活功能判定标准

Ⅰ级患者属完全生活自理;Ⅱ级患者基本恢复自理功能,可不需要家属帮助;Ⅲ级者需要他人辅助下方可行走,自理能力受影响;Ⅳ级患者无法自理,只能卧床休养,但保持清醒的意识;Ⅴ级患者完全无自我意识,认定为植物人或死亡[4]。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利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生活功能数据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生活功能Ⅰ级者共5例(12.20%)、Ⅱ级者共18例(43.90%)、Ⅲ级者共9例(21.95%)、Ⅳ级者共7例(17.07%)、Ⅴ级2例(4.88%)。对比组患者中生活功能Ⅰ级者共0例(0.00%)、Ⅱ级者共8例(19.51%)、Ⅲ级者共18例(43.90%)、Ⅳ级者共9例(21.95%)、Ⅴ级6例(14.63%)。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生活功能Ⅱ级以上者共23例,占比56.10%,明显高于对比组19.51%(8/41)。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功能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手术时间和出血量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8.41±6.32)min,对比组则为(146.27±17.36)min,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7.52±33.07)ml,对比组为(334.09±47.43)ml,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病症是高血压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将其划分为高危重症范畴,目前治疗的有效手段仅为外科手术。手术的时机必须掌握好,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清除患者颅骨内淤血,防治对脑组织和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患者残疾。传统的治疗方法中以开颅手术为主,这种手术较为直接和直观,颅内淤血清除率可以达到100%以上,也可降低颅内压强。但这种手术所需要的创口较大,并且需预留引流管,这样在后期恢复当中会使感染率显著提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随着近几年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在颅内中量脑出血治疗时神经内镜的利用率逐渐提升。这一手术技术主要是利用颅骨小范围穿刺钻孔,以穿刺套管将神经内镜放入路脑内,对内部的淤血情况进行观察,并引导淤血的外排,对血肿部位还可以使用尿激酶进行处理,淤血去除率较高。相比于开颅手术,神经内镜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口非常小,每一个穿刺点的直径仅为1.5cm,切口仅为5cm,而且利用脑部CT扫描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病灶部位定位的准确性。同时,神经内镜手术时间短,术中产生的出血量也非常低。另外,利用神经内镜观察时,部分开颅手术中的死角也能被观察到,加之对骨瓣的损伤程度较低,不会对颅骨下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降低了患者预后不良的几率[5]。

[1]林发牧,许小兵.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14):2224-2226.

[2]陈果,董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51-54.

[3]冯广才,张新定.神经导航系统及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6):61-62.

[4]张锟,尹晓亮,刘磊,等.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0(8):483-484.

[5]刘仲涛,刘涛,田继辉,等.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2):147-149.

1006-6586(2016)05-0052-02

R651.1

B

猜你喜欢
级者颅骨开颅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变化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