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6-02-05 05:38周忠兴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辽宁阜新12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食道镜检查消化道

周忠兴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 (辽宁 阜新 123000)

胃肠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周忠兴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 (辽宁 阜新 123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胃肠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行胃肠镜检查的疑似消化道早癌患者40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据不同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20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普通胃肠镜检查,观察组实施双重染色内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早癌的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食道早癌检出率是86.67%,胃早癌检出率是71.43%,结直肠早癌检出率是80.95%;对照组食道早癌检出率是55.26%,胃早癌检出率是44.44%,结直肠早癌检出率是45.45%;两组患者的消化道早癌检出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胃肠镜技术诊断消化道早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能够明显提高其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胃肠镜 消化道早癌 诊断 临床价值

因为社会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消化道疾病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增加。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早癌主要有结肠癌、食道癌以及胃癌三种,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较易被患者忽视或发生漏诊,若未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当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1]。为了改善临床对消化道早癌的检出情况,探讨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胃肠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临床价值,特选择本院行胃肠镜检查的4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行胃肠镜检查的疑似消化道早癌患者40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据不同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203例患者。观察组20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2例,女性患者91例;患者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3.8±4.3)岁;其中肠镜检查患者102例,胃镜检查患者101例。对照组20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5例,女性患者88例;患者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3.5±3.9)岁;其中肠镜检查患者105例,胃镜检查患者98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予以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对照组203例患者实施普通胃肠镜检查,具体方法:经经验性活检取材予以病理检查,按照相关临床经验对患者胃部、食道以及结肠粘膜异常部位进行活检处理,取材大约5块至病理。观察组203例患者实施双重染色内镜检查,具体方法:通过胃肠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后,于活检口中插入喷洒管,缓慢靠近患者病变处;于内镜直视下采用生理盐水对病变部位予以清洗,将黏膜表层的粘性附着物进行吸引,待黏膜表层清洁无物后喷洒2%的醋酸溶液20ml,1min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洗,观察摄片;若病变部位为食道,则喷洒11.25%的卢戈碘液20ml进行处理;若位于结直肠和胃部时,则喷洒0.5%的美兰20ml予以处理,1min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洗,观察摄片,于病变显露处实施病理检查。

1.3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结直肠早癌、食道早癌以及胃早癌的检出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所有数据,利用(%)和(±s)显示计数和计量资料,利用χ2和t检验;对比有无显著性差异以P<0.05为准。

2.结果

观察组203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证实食道早癌患者30例,胃早癌患者14例,结直肠早癌患者21例;其中食道早癌患者检出26例,检出率是86.67%,胃早癌患者检出10例,检出率是71.43%,结直肠早癌患者检出17例,检出率是80.95%。对照组203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证实食道早癌患者38例,胃早癌患者18例,结直肠早癌患者22例;其中食道早癌患者检出21例,检出率是55.26%,胃早癌患者检出8例,检出率是44.44%,结直肠早癌患者检出10例,检出率是45.45%。两组患者的消化道早癌检出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消化道早癌的病变组织主要分布在消化道黏膜下层内部,局部固有肌肉层并未受累,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则是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变类型[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食道早癌检出率是86.67%,胃早癌检出率是71.43%,结直肠早癌检出率是80.95%;对照组食道早癌检出率是55.26%,胃早癌检出率是44.44%,结直肠早癌检出率是45.45%;两组患者的消化道早癌检出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因胃肠镜技术的逐渐发展进步,疾病病变组织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成为早期诊断消化道早癌的一种重要方式。双重染色内镜检查有效弥补了普通胃肠镜的检查缺陷,经染色后可以明显改善消化道早癌微小病灶的检出情况[4]。美兰与卢戈液是临床现阶段应用最多的两种染色剂,人体食道鳞状上皮内部在通常情况下拥有非常丰富的糖原,遇碘后则会变为棕褐色,但是柱状上皮细胞不会变色。食道癌患者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明显减少或是全部消失,遇碘后不会变色或是染色较浅。对美兰而言,正常的人体黏膜难以对其吸收,但是糜烂、溃疡以及癌变组织对于美兰具有高吸收力,吸收后会表现出蓝色,因而常被临床用于诊断结肠早癌与胃早癌等疾病。当胃肠粘膜用醋酸喷洒后,细胞内部的pH值会下降,呈现为暂时性脱水,此时异常的核浆比例会明显表露,影响细胞核的光线传导,细胞上皮变白,但是通过大约3min就能恢复正常。结肠早癌于内镜下呈现出隆起型腺瘤癌变,较易被发现,通过喷洒醋酸后隆起更为明显,因为检出率明显增加。但是,应用单一染色剂染色具有定位不准和浓度不一等缺陷,经综合协调应用多种染色剂,能让病变形态更为清楚,从而改善病变检出情况。

综上所述,应用胃肠镜技术诊断消化道早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能够明显提高其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1]王法成.胃肠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4,11(30):239-240.

[2]隋娟娟,张刚锋.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6):477-480.

[3]李琪毅,姜仕柱,李素玉,等.染色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3,12(14):257.

[4]徐建狄,叶咸德,夏侨,等.窄带成像内镜用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及临床评价[J].健康研究,2015,5(2):214-215.

1006-6586(2016)05-0112-01

R735

B

猜你喜欢
食道镜检查消化道
牛常见食道阻塞物防治办法
老年人食道相关的衰老与疾病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胃肠镜检查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鸡喝水时为何要抬头?
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临床效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