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探讨*

2016-02-05 17:22彭梦晶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区域

◆葛 朋 彭梦晶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探讨*

◆葛 朋 彭梦晶*

阐述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和建设内容,重点研究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策略以及相关政策文件。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在降低社会整体医疗成本、避免医疗转诊中的重复检查、实现跨越式医疗数据信息共享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区域医疗;协同医疗;居民健康;资源共享

First-author's address Chongqi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400011, China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计算机办公阶段(如Microsoft Office)、信息化应用软件阶段(如HIS、LIS)以及全系统集成整合阶段(如HRP)。在各个阶段建设初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后期还需要系统维护优化和管理,一般很难在短期收回成本、实现经济价值。因此,这种建设模式不适合偏远地区和小型医疗机构[1]。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本研究认为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能有效地缓解大医院信息化迅猛发展,而小型医疗机构发展缓慢的矛盾问题。

1 建设过程

1.1 加强各级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

在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中心医院”信息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中心医院”无论是医院规模、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力量、数字化建设程度,均应具有一定影响力,可以为区域内其它医疗机构提供技术帮带和设备支持。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中心医院”病案首页升级、移动医疗和护理、ICU智能管理等问题,还要增加完善临床路径、合理用药(PASS)系统、HRP(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从而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这个桥梁,完成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信息技术升级,最终实现协同医疗。

1.2 完成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基础建设

要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良好地协同医疗,需要建设医疗信息平台中心机房。中心机房可直接建在“中心医院”,也可单独建设。中心机房需要针对协同医疗安装相应的管理软件,以原有的HIS数据库为基础,创建统一的目录数据库和数据字典以及电子病历共享服务。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可逐步实现以下服务:(1)转诊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在收治到疑难患者时,快速进行全面检测,将其初步诊断信息录入平台的模块中,以便患者转至“中心医院”后能迅速便利地得到治疗。对于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可逐步转送至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恢复和疗养。(2)代理检验。普通患者无需奔波劳顿,只需就近前往区域信息平台范围内的基层地方医院进行标本采集提取,再由基层单位统一派送到资质更加完善,设备更加先进的上级“中心医院”,待结果出来后,再上传至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平台即可提取相关检验报告。(3)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将“中心医院”的影像科室作为影像检查诊断中心,各基层医疗机构可直接预约相关检查项目,待检查诊断报告出来后,通过平台便可实时调阅。(4)预约挂号。病人在区域内各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便可实现预约挂号,并由“中心医院”专家接诊处理。

1.3 完成区域医疗卫生管理和公众服务功能建设

由于大多数医疗机构已经普及了HIS系统,因此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无需重新设计电子病历,只需在原有系统上改进和调试,并对患者诊疗信息进行资料存档和数据提取。只需连接到平台的后台数据库,居民的医疗健康个人情况、公共健康卫生基本情况便可进行有效分析。主管部门以及各医疗机构之间,通过平台能动态地查询和分析医务人员的医疗指标情况,有利于提高监管水平。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也可通过智能终端链接到区域信息平台的门户网站,除了进行自我健康掌控和管理,实时进行点对点的咨询,查询和掌握相关医疗健康知识外,还可以实现网络预约挂号、专家解惑答疑等医疗服务。

1.4 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端口规范建设

在平台建设初期,研究和借鉴国家相关机构已出台的各类行业规范和标准非常重要。目前已经查阅到的相关材料包括“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双向转诊端口遵循相关行业规范[2],如原卫生部2012年版《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2020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等。可供参考的国际、国内相关标准有ICD-10、ASTM、DICOM3.0、HL7、IHE等。端口的设计必须逻辑清楚、层次清晰,并支持院间信息互联互通。因此必须统一端口标准,实现各院之间能够重复和不同层次地提取所需要的医疗数据,并能相互制约。统一标准后可进一步实现院间医疗设备和仪器远程的连接,统一的端口标准也支持多种便捷的支付方式。

2 建设策略

2.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由于平台涉及范围广,需要多方支持配合,可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各协作单位和实施单位参与,组成区域协同医疗领导小组和建设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分头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建设规划;统一规划、分步接入、整体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在区域内实现统一编码标准、资源共享、信息和经验交流分享。各合作医疗机构通过标准化建设,设置基础平台系统中心及服务器,并由每个合作信息系统解决接口问题,逐步建立实用和强大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2.2 结合医保和卫生管理政策,调整优化流程

医疗机构是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因此平台建设和实施除了要考虑患者基本权益外还必须充分保障各医疗机构的利益,特别需要健全的利益分配机制,这样才可能充分激发医疗机构的建设热情。通过公开研讨和充分评估,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尽可能地控制平台建设成本以及患者就诊的医疗费用。如鼓励偏远地区患者尽可能在平台范围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增加患者在平台范围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2.3 分层次实现医疗业务协同和区域医疗卫生监管

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应开展协同医疗服务模式,本着自愿的原则选取1~2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反复的测试和修改。在平台内部硬件软件的建设以及协同医疗的开展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步骤实施,待平台基本稳定后再向其他医疗机构伸展和推广。同时,平台运作正常后,可进一步扩展到居民健康档案的共享,将平台范围内各医疗机构居民就诊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家族遗传史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一套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方便平台内部各医疗机构即时查阅。

2.4 开展区域卫生事业管理新实践

平台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整合现有医疗资源。主要由职能部门对协同医疗进行统一集中管理,通过统一的基础架构设计、信息设备采购装配、数据库建设管理、端口重新匹配,各基层医疗机构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可大大节省建设成本。同时,统一设计和管理有利于长远发展,有计划和针对性地预留扩展空间,为将来平台的发展做好准备,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平台软件硬件的性能。因此,在区域平台间就诊的报销比例可以得到更好地调整和落实,各医疗机构的利益也能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可随时查阅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医疗品质和安全情况,能够避免个别医疗机构隐瞒实际情况或医疗事故的问题,有利于主管部门科学及时地管理和处置。

3 平台应用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应用涉及医疗卫生事业的方方面面,不仅包含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化服务,也涉及到跨区域的医疗信息化服务,甚至还有针对普通患者的服务。

3.1 避免医疗转诊后的重复检查

在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以前,由于不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结构不同,患者身份标识格式不同,无法保证转诊后医生迅速高效地调阅患者信息,而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统一的数据端口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范围内各医疗机构之间数据高度共享、业务相应协同,统一了患者的信息索引,具有较好的医疗“联动性”。采用 MPI通讯(Multipoint Interface,跨语言的通讯协议)方法,建立患者主索引,为每一位患者建立主索引并与其它系统中的患者ID建立映射,以实现对个人身份的统一。患者只需要在平台内任意一所医疗机构进行挂号缴费等,平台便会自动向MPI发送指令,并查询数据库,若存在相关记录便直接反馈,若无相关记录则为该患者建立主索引并与之建立映射。患者通过这样的模式可获取唯一的ID,可防止转诊过程中重复检查与检验[3]。

3.2 普及患者电子健康档案

医生书写患者病历,或者进行针对性诊疗时都必须第一时间掌握患者既往史、过敏症等。健康档案可记录家族病史、遗传史、个人过敏情况、生活规律、以往检验检查结果等患者信息。健康档案的数据来源于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医院体检管理系统数据等,相对繁杂[4]。这就要求在建设居民健康档案时,必须按照一定规则,从已经投入使用的各医疗系统中归纳、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在建设居民健康档案时也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统一,从各医疗机构中提取归纳所需信息,再通过索引功能查询患者所有的医疗保障服务信息并归纳至健康档案中,方便了医务人员的及时查阅。

3.3 实现跨越式医疗数据信息共享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主要由通讯总线、医疗消息集成引擎、病人主索引服务、数据元与数据集服务、统一账户管理服务、数据集成开发平台、统一门户平台、安全审计服务、平台运行监控、外部统一访问服务、嵌入式部件等组成[5]。将各医院信息基于统一标准和规范连接起来,通过将所有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枢纽,实现数据共享。平台需要从各医疗机构获取基础的业务信息,并通过平台来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同时实现对各种公共卫生信息、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数据的信息共享[6]。

3.4 完成医疗资源及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就是要建立各医疗系统之间进行协作的技术规范,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平台能够正确认识并理解被交换数据的含义并按照预期操作进行,即语义层互通;二是指平台可以与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即数据层互联[7]。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可将分散的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各应用服务之间的互联互通,甚至如远程心电诊断系统、生命体征监护系统、RFID患者安全监控系统等都可以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统一端口进行互联互通;以及大型医院PACS影像诊断设备、彩色B超设备等医疗设备也可通过平台的统一端口实现跨地域医疗资源的高度共享。

3.5 降低社会整体医疗成本

当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缺乏统一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和配置,各大医院“三长一短”问题依然严重[8]。农村医保患者或异地患者在跨区就诊时,由于受到报销比例等限制,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立,患者无论在平台范围内的哪所医院进行诊疗,享受到的医疗服务及质量是一样的。因此小病可去小医院甚至社区医院,对于确实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才转诊到大型医院,实现了患者分流,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整体上降低了社会医疗成本。

4 结语

当前,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仍然缺乏相关的建设经验以及可供参考的医疗模式。在这种形势下,对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要做到既能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又能实现创新规范管理,富有挑战性。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充分挖掘分析国内外经验,又要坚持贯彻标准规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际效果[9]。目前,各项医疗体制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政府提出的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宏伟目标也在逐步实现,这些都成为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持续建设和完善的原动力。

[1] 史森中,曾 凡,黄 昊,等.具备决策支持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5):1-3.

[2] 欧崇阳,季玉峰,李曙光,等.“云医疗”对现代军队医院管理的影响与展望[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4):396-397.

[3] 张振勇,张晓勤,李海琳.区域化信息医疗平台建设研究[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2015,29(2):87-90.

[4] 曾 凡,史森中,罗贤斌,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4):18-22.

[5] 马 力,冀瑞俊,王 韬,等.云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7):777-780.

[6] 史森中,曾 凡,黄 昊,等.云计算在医疗信息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6 ):6-8.

[7] 彭欣元,周 焕.医联体背景下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47-148.

[8] 王 颖,李亚丽,闫国涛.浅谈医院信息共享与一体化系统的构建[J].医疗卫生装备 2015,36(2):135-137.

[9] 保永文,王文丽.十堰市构建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5-8.

通信作者:

彭梦晶:重庆市中医院设备处处长

E-mail:ssz_2383@163.com

责任编辑:姚 涛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Platform

GE Peng,PENG Mengjing.

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6,23(5):70-73

The study expounded the process and cont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platform,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strategy and policy documents on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latform. The platform is of great value in reducing the overall medical cost, avoiding the repeated examination during medical referral, and realizing the sharing of medical data and information, which is worth of further study.

Regional Medical Treatment;Cooperative Medical Treatment;Residents' Health;Resource Sharing

10.13912/j.cnki.chqm.2016.23.5.21

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3JCYJA40059)

彭梦晶

2016-03-30

葛 朋 彭梦晶*

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 400011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医疗区域
分割区域
区域发展篇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