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库放空泄洪洞工程方案设计

2016-02-05 01:39王晓彦
地球 2016年12期
关键词:泄洪洞溢洪道隧洞

■王晓彦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西 太原030024)

浅谈水库放空泄洪洞工程方案设计

■王晓彦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西 太原030024)

左权县石匣水库位于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清漳西源中游,位于左权县城西北约9km的石匣村北侧。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和工业供水、发电、养殖的中型水库。目前水库并无放空设施,新建泄洪排沙洞可在水库出现险情时,将水库水量放空,避免溃坝对下游造成灾害;此外,在汛期泄洪同时排沙,延长水库寿命。因此,通过不同方案比选最终确定放空泄洪洞设计方案。

石匣水库放空泄洪洞方案比选

1 工程概况

左权县石匣水库位于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清漳西源中游。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和工业供水、发电、养殖的中型水库。水库新建于1959年,1960年蓄水运行,1963年坝高达32.30m,水库运行至今已达50年,且大坝为均质土坝,考虑水库应急事故处理、大坝等建筑物检修维护;同时考虑便于利用隧洞小流量控制20年一遇下游河道防洪泄量的实际情况,需要增设放空泄洪洞兼泄洪。

2 放空洞布置方案比选

放空泄洪洞设计原则:依据坝体稳定要求所确定的水库放空计算控制泄量,并结合泄洪要求、施工要求进行隧洞断面设计。

图1 放空泄洪洞洞线比较平面图

放空泄洪洞的洞线布置(如图1),隧洞型式的确定从库区的地形、地质条件、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比选:

2.1 地形条件分析

从石匣水库大坝枢纽整体平面地形条件分析,放空泄洪洞布置在大坝主坝段左、右岸均可。放空泄洪洞布置在大坝右岸,坝后洞轴线将形成较大的曲线段,同时与现状东山供水工程引水洞存在平面上交叉,洞线长度约500m,从库区整体地质构造分析右岸基岩面高程相对较低,施工道路需穿越大坝,施工难度较大;放空泄洪洞布置在左岸可基本满足直线布置要求,洞线长度约300m,基岩面高程相对右岸较高,施工交通、场地布置等便利,根据水工隧洞洞线短的原则,洞线布置左岸较优。

2.2 地质条件分析

从地质条件分析,隧洞垂直及侧向岩体的最小厚度,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岩体的完整稳定性、抗渗透特性等因素分析确定。根据地质剖面图可知,隧洞围岩主要为P2sh砂岩、泥岩及砾岩,围岩多为强-中等风化岩石,岩体较破碎,洞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基岩面较低,洞顶基岩薄,厚度0~6m。如采用“龙抬头”式隧洞,可降低洞身高程增加洞顶围岩厚度,但出口地面高程为1120m,与进口高程1128.0m仅8m高差,受出口地形高程限制,增加围岩厚度条件有限。

2.3 施工条件分析

从施工条件分析,隧洞轴线布置越低,洞顶以上岩基覆盖层相对较厚,便于施工,但受进出口高程控制,结合地质勘察确定的地基岩层位置,设计尽可能将洞身段轴线布置在岩层,且满足1倍覆盖层要求,进出口岩层覆盖层较薄地段采取特殊支护措施进行施工。同时为了减少隧洞爆破开挖施工对现状大坝、溢洪道、管理房的影响,设计洞轴线布置在溢洪道和管理房左侧较为合理。

2.4 运行管理分析

从运行管理分析,石匣水库整体枢纽布置,从左至右依次为管理处、溢洪道、大坝主坝段、副坝段,主坝段左右侧各布置1条供水洞。溢洪道与管理处距离较近,洞线可在大坝与溢洪道之间(方案1)或者在溢洪道左侧布置(方案2),方案1进口位于大坝与溢洪道之间,地形条件有限,不利于进水塔布置,放空泄洪洞出口回水将危及电站安全,出口紧邻和汾高速公路大桥,高速水流将对桥墩冲刷,所以,放空泄洪洞布置在溢洪道和管理房的左侧,便于集中管理,方案2较为合理。

2.5 工程综合项目及投资比较

本此设计仅进行方案1、2投资比较,虽然方案2比1投资多128万元,但是方案2进、出口位置、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均优越与方案1,故设计推荐方案为方案2。

3 放空泄洪洞型式确定

放空泄洪洞型式确定内容主要有隧洞型式、隧洞断面及出口消能方式等。

3.1 隧洞型式确定

根据大坝左岸地形条件,放空泄洪洞在平面上为曲线形布置,洞底高程选择为现状淤积高程1028.00m。根据地质资料,放空泄洪洞所在地层为Ⅳ、Ⅴ围岩,岩性多为灰岩、砂岩,岩体裂隙发育,较破碎,洞线处基岩面较低,洞顶岩层厚度不大,且隧洞布置在溢洪道附近,局部在管理房下面,从压力隧洞渗漏等安全方面考虑,宜采用无压洞方案。考虑放空泄洪洞高程低,水头高,洞中流速大,无压洞弯道段水流流态较差,放空泄洪洞采用有压接无压洞形式,直线段采用无压洞,曲线段采用压力洞,二者之间布置塔式进水塔,内设闸门控制。

3.2 隧洞断面确定

水工隧洞常用的断面型式有圆形、城门洞形、马蹄形、方形等。根据规范条款,结合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无压隧洞多采用圆拱直墙式断面,其顶部为圆拱,适于承受铅直围岩压力,且便于开挖和衬砌,确定无压洞段采用圆拱直墙式断面(城门洞形断面),圆拱中心角为120°;进水塔前压力洞段因基岩面低,覆盖层薄,无成洞条件而采用明挖方式,为方便施工,采用矩形断面。

综上所述,设计放空泄洪洞采用无压隧洞,城门洞断面,混凝土结构,末端挑流消能方案。

TV[文献码]B

1000-405X(2016)-12-445-1

王晓彦(1982~),女,2005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猜你喜欢
泄洪洞溢洪道隧洞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条隧洞顺利贯通
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深孔泄洪洞进水塔动力分析
猴子岩水电站深孔泄洪洞掺气减蚀设施研究
高低堰竖井溢洪道的研究与应用
岸坡弯道式溢洪道优化设计应用
高坝溢洪道挑流消能探讨
自密实混凝土在水工隧洞衬砌中的应用
水平旋流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分析
非常溢洪道在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