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混纺纱针织物刺痒感主观评价方法研究

2016-02-09 09:21张丽娟李国生邢国江
纺织报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苎麻比较法织物

张丽娟,李国生,2,邢国江

(1.唐山学院 时尚设计系,河北唐山 064000; 2.河北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设计师委员会,河北石家庄 050000;3.河北新大东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

苎麻混纺纱针织物刺痒感主观评价方法研究

张丽娟1,李国生1,2,邢国江3

(1.唐山学院 时尚设计系,河北唐山 064000; 2.河北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设计师委员会,河北石家庄 050000;3.河北新大东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

论文成立了主观评价小组,采用前臂刺扎实验法对5种苎麻混纺纱针织物试样组进行了织物刺痒感官能测试。实验分别采用了分类法、比较法和评分法三种评价方法对官能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评分法是追求刺痒感评定数值化结果的方法;刺痒概率对分类法实验结果进行了量化处理,弥补了其只能定性判断织物试样是否具有刺痒感的缺陷;比较法是可控性最好的方法,一方面其评价结果可以对其它评价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由于其非量化评价结果与评分法的高度一致,可以利用评分法的量化结果。

苎麻混纺纱针织物;刺痒感;分类法;评分法;比较法;前臂刺扎实验法

苎麻织物具有粗犷、轻盈、挺括、典雅、抗菌、透气、凉爽等优点,但众所周知,因苎麻纤维刚度大,其面料服装在与皮肤接触时会产生刺痒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皮肤发炎[1]。本文主要应用分类法、比较法和评分法对苎麻针织物刺痒感的前臂刺扎[2]官能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并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处理评价再现性差所造成的误差,确保官能测试的合理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最终得出主观评价苎麻针织物刺痒感的最优评价方法,为织制性能优良的苎麻织物提供有力保障。

1 主观评价法的选择

目前,应用较成熟的织物刺痒感官能测试方法包括:前臂刺扎实验[3]、唇部、服装试穿实验以及袖子试穿实验等。其中,前臂刺扎实验法是从事刺痒感研究工作的澳大利亚CSIRO采用的方法,本文苎麻针织物刺痒感官能测试方法采用了前臂刺扎实验法。

通过对纺织品性能主观评价实验方法(统计方法)的筛选,本文实验分别采用分类法、比较法和评分法3种评价方法对官能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方便对各种方法得出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确保试样主观评价结果的可靠性[4-5]。

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评价小组由态度端正的10名学生组成(其中男性5人,女性5人),组成兼顾性别比例,年龄在21~24岁,平均年龄22岁。评价过程中杜绝了任何引导性的暗示与疲劳测试。

2 测试试样要求

测试过程选取5种针织物作为实验试样,要求布面平整,且保持织物的自然状态,规格为12cm×18cm,测试前自然悬挂多于12小时,并在测试时将布样贴上编号,避免结果混淆,试样的编号与规格如表1所示。

表1 试样编号与规格

3 实验测试与分析

3.1 评分法[6]

3.1.1 实验说明

在本实验中,织物试样分为不刺痒到最刺痒的5个等级,平均等级为5,刺痒感程度随着评定分值的增大而增强。若试样评定结果的平均分显著大于5,则被认定为肯定具有刺痒感;若试样评定结果的平均分显著小于5,则被认定为没有刺痒感;若试样评定结果的平均分在5附近,则试样刺痒感程度较难以认定,可以认定为介于刺痒和不刺痒之间。

3.1.2 实验结果分析

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在温度为1℃、湿度为69 %的测试环境下得出的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评分法测试结果

3.2 分类法

3.2.1 实验说明

实验时每个评价人员分别对每块试样进行3轮评价,且三次测试的试样顺序是随机的。若判定为有刺痒感,结果记录用“√”表示,若判定为没有刺痒感,结果记录用“×”表示。对三次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时,若某评价人员在三次评价中有两次以上(含两次)对某试样评价结果为有刺痒感,则该试样评价的最终结果为有刺痒感;若某评价人员在三次评价中有两次及以上为无刺痒感,则该试样的最终评价结果为无刺痒感。

3.2.2 实验结果分析

总结3次测试结果的各块织物刺痒感属性(即有无刺痒感),得出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分类法测试结果

本文认定刺痒概率小于50%的试样为没有刺痒感,刺痒概率大于50%的试样有刺痒感,评价结果为:被评价有刺痒感的织物:4#试样;被评价为没有刺痒感的织物:2、3、5#试样。按照此方法判断存在一定问题的为1#试样,其刺痒概率接近50%,判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3.3 比较法[6]

3.3.1 实验说明

试样对象:每两块试样组成一对,进行对比测试。

采用比较法进行评价时,本实验中10名评价人员均具有判断能力。从某块试样上引出的箭头表示其刺痒感强于箭头指向的试样,箭头引出数量表示该试样的刺痒感的相对强度,即一块试样上引出的箭头数量越多,其相对刺痒感程度越强,反之亦然。

3.3.2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显示,10名评价人员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如表4所示。

表4 试样引出的箭头数量

4 实验结论

4.1 评价方法分析

本文实验分别采用了评分法、分类法和比较法对同样的试样进行了前臂刺扎实验的主观评价,得出了定量和定性的刺痒感评价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检验。通过实验得出:

1.评分法是3种评价方法中唯一追求刺痒感评定数值化结果的方法。实验实现了刺痒感的量化评定。

2.分类法只能定性判断织物试样是否具有刺痒感,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不是很理想。刺痒概率概念的引入,对分类法实验结果进行了量化处理,得到较直观的实验结果,并且实现了部分乃至全部试样评价结果的排序和等级化。

3.比较法是3种评价方法中可控性最好的方法。比较法评价结果一致性很高,但准确性却不一定能够得到保证。

4.2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3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比较如表5所示。从表5中可以看出,3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有着一定的差异。分析3种方法评价结果得出:

1. 3种实验评价结果一致性很好,并且评分法与比较法的评价结果一致。

2.本文比较法的测试中,一半评价人员的判断没有产生矛盾三角形,其余人员最多也只产生了一个矛盾三角形,所以说比较法是最可靠的,虽然产生的评价结果不是量化结果,但可以对其它评价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此外,因评分法的评价结果与比较法结果一致,可以利用评分法的量化结果。

表5 三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比较

[1] 敖利民,李向红.绢/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刺痒感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08(9):54-55.

[2] 韩 露.苎麻织物刺痒感研究与评价[D].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2.

[3] G. WANG AND W. ZHANG, et al.Evaluating Wool Shirt Comfort with Wear Trials and the Forearm test.Textile Res. J.73(2),113~119 (2003).

[4] 田 喆,郁崇文.苎麻织物刺痒感的评价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麻业科学,2012,34(5):230-236.

[5] 李甜甜.苎麻织物的刺痒感评价及抗刺痒整理技术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2012.

[6] 杨永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J].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Study on su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prickle based on ramie yarn knitted fabric

ZHANG Li-juan1, LI Guo-sheng1,2, XING Guo-jiang3
(1. Tangshan University,fashion design faculty,Hebei Tangshan 064000, China; 2. Deputy Director of Hebei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Association Designers Council, Hebei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3. Hebei Xingdadong Textiles Printing & Dyeing Co.LTD, Hebei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team, using the forearm of 5 kinds of ramie blended yarn knitted fabric samples were fabric prickle test sensory prick experiment method. Experiments were used for classification, functional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ree evaluation methods of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are analyzed, the score is the only pursuit prickle evaluation method of numerical results; the probability of prickle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results of classification, make up the only qualitative judgment whether the fabric sample with defect prickle; comparison method is the best one in terms of controllabilit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be assessed on the accuracy of other evaluation methods,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its highly consistent n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result and evaluation method, quantitative results can be used in scoring.

ramie blended yarn knitted fabric;prickle;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method;comparison;forearm prick test

TS126

B

投稿日期:2016-10-27

张丽娟(1982-),女,籍贯:河北唐山,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服装材料与功能。

猜你喜欢
苎麻比较法织物
苎麻面料服饰创新发展研究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达州市改制成功6BM280G型移动式苎麻剥麻机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苎麻剥麻机应用调查与建议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苎麻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可是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