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

2016-02-09 07:58戚观树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丁苯神经内科注射液

秋 超 戚观树 邓 玉 侯 群

·经验交流·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

秋 超 戚观树 邓 玉 侯 群

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上常见疾病。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发展快速等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丁苯酞已经被证实涉及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对缺血性卒中具有较佳的治疗作用[1]。丁苯酞软胶囊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但丁苯酞注射液文献报道较少,为进一步研究丁基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我院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病例均来自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将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52~91岁,平均(72.47±11.06)岁;病程6~72h,平均(36.00±7.16)h。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52~90岁,平均(71.57±11.31)岁;病程6~72h,平均(37.01±9.07)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心源性栓塞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药物过敏患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应用抗血小板、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若患者有脑水肿症状,加用20%甘露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若患者有感染症状,加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丁苯酞注射液100mg静脉滴注,1天2次,2周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H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由同一位经过同一培训且对该项试验不知情的神经内科医生对入选病例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选用NIHH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同一位经过同一培训且对该项试验不知情的神经内科医生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入选病例应用ADL评定患者生活能力。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s) 表示,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成组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2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 两组治疗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4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溶栓治疗,但由于溶栓治疗的严格性及基层医院治疗条件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所[2]提出,治疗脑卒中重在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由于神经元占脑组织的比例不足5%,所以临床更要关注神经胶质细胞及微血管损害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改善脑部血供及保护脑细胞功能是早期脑梗死治疗重点。

丁苯酞(NBP)又称3-n-丁基-1(3H)-异苯丙呋喃酮,是从芹菜籽中提取的一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属新型脑保护制剂,其是通过阻断脑损伤多个病理环节,而达到改善脑组织局部微循环与保护线粒体功能的目的[3]。药理研究表明,其对炎性因子表达、自由基生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抗氧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可减少线粒体对细胞色素C凋亡因子释放量,其从多角度、多层次发挥出改善半暗带脑部细胞功能的作用[4]。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1]刘昌云,陈技挺,黄华品,等.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和NOS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48-3449.

[2]Yamauchi H,Nishii R,Higashi T,et al.Hemodynamic compromise as a cause of internal border-zone infarction and cortical neuronal damage in atherosclerot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disease[J].Stroke,2009,40(12):3730-3735.

[3]严澎,魏立平,李文波,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2):145-147.

[4]王学军,秦锦标,孙坚,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19(12):2468-2470.

(收稿:2015-10-08 修回:2015-11-10)

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杭州 310006)

秋超,Tel:0571-87071030;E-mail:houqun168@163.com

猜你喜欢
丁苯神经内科注射液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