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6-02-09 07:58凌丽燕陆毅梅张渊婷周宗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埃希菌中段尿路感染

凌丽燕 陆毅梅 张渊婷 周宗星

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凌丽燕 陆毅梅 张渊婷 周宗星

尿路感染;中段尿;病原菌;耐药性

中段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的主要手段,分析尿路感染的细菌构成及耐药性可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本院2年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省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住院和门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患者送检的中段尿标本,共1819例。

1.2 细菌培养方法 标本的采集及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前或停用抗菌药物5天后,尿道口经清洗消毒后留取中段尿约10mL于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用一次性灭菌定量接种环接种10μL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35℃孵育18~24h(无菌生长时培养至48h)。革兰阴性杆菌菌落计数>105CFU/mL,革兰阳性球菌菌落计数>104CFU/ mL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1]。

1.3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纸片和MH琼脂购自杭州天和生物有限公司,按照CLSI M100-S20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的判读。

1.4 质量控制 质控的标准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5 数据分析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中心推荐的WHONET 5.6软件进行细菌的统计和药敏分析,去除同一患者所获重复菌株。

2 结 果

2.1 中段尿培养病原菌构成 1819例尿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584株,阳性率为32.1%。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48株(76.7%),其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为380株(65.1%);革兰阳性菌105株(18.0%),其中以肠球菌最常见为65株(11.1%);真菌31株(5.3%)。中段尿培养病原菌构成,见表1。

2.2 中段尿培养中常见阴性杆菌药敏 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性仍然处于首位,无耐药株。对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见表2。

2.3 肠球菌药敏结果 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肠球菌有较高的敏感性,未发现耐药株。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以及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74%以上;而粪肠球菌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下。见表3。

3 讨 论

泌尿系感染是社区和院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医院感染中是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细菌常于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侵入泌尿生殖系统引起原发或继发性尿路感染,也有一些患者由于泌尿外科手术、留置导尿管导致医源性感染。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激素及介入诊断和治疗、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多以及病原菌构成谱和耐药性的不断变化,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难度日益增大。

表1 584株中段尿培养分离细菌构成

由于泌尿系统感染具有地区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都不同,因此明确感染菌群的病原学和耐药性,有助于疾病的早期临床经验性治疗。从我院2年的中段尿培养结果分析,尿培养的阳性率为32.1%,高于相关报道[2]。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位居前2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与相关报道相同[3]。仍以大肠埃希菌排首位,可能是由于:(1)尿路上皮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对大肠埃希菌的吸附力最强;(2)大肠埃希菌纤毛可与尿路移行上皮和鳞状上皮表面的粘附有关,这种黏附作用依赖于大肠埃希菌纤毛的黏附素,它是一种能识别尿路上皮细胞上特殊受体的蛋白分子,从而使细菌易在局部停留、繁殖,引起感染[4]。

本研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45.5%和42.1%,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仍居于首位,无耐药株出现;对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但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到55%,故喹诺酮类药物虽具有尿中浓度高、肾毒性小、可口服的优点,但已不能作为尿路感染的经验用药;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虽只有4%,但此药肾毒性强,不宜作为尿路感染的常规用药。

表2 448株尿液分离常见革兰阴性菌药敏分析

表3 65株尿液分离肠球菌药敏分析

由于肠球菌的耐药机制独特,已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其携带多种毒力因子和多重耐药性、天然耐药性以及获得性耐药等特性,给临床肠球菌感染的治疗和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应引起重视[5]。本研究结果显示,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对于屎肠球菌耐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检出率>50%,使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受到限制。

本研究中,尿路感染分离菌中真菌的分离率为5.3%,均来自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和导管留置等患者,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综上所述,对于泌尿系感染临床需重视病原学研究,密切关注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在治疗慢性感染时,临床医师应改变经验用药模式,根据药敏合理用药,针对性治疗,避免滥用和盲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控制由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导致的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定期监测和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对于控制耐药菌株传播,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43-744.

[2]丁卉,余璟璐,李国雄.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允].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9):2110-2112.

[3]蒋鸿超,苏敏,黄海林,等.1386例小儿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415-418.

[4]王宏儒,鲍晓荣.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允].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1859-1861.

[5]叶剑荣,袁利群.658例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允].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806-809.

(收稿:2015-08-02 修回:2015-09-16)

浙江省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张渊婷、凌丽燕、陆毅梅)、肾内科(周宗星)(平湖 314201)

凌丽燕,Tel:13666799598

猜你喜欢
埃希菌中段尿路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2018年-2020年凉山彝族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美国多个州大肠埃希菌感染暴发即将结束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