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增名 器可陈世

2016-02-12 13:21张志全
陶瓷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曲阳陈文日用

文/张志全

文以增名 器可陈世

文/张志全

Adding reputation through articles and keeping works on file

陈文增大师逝世多日,人们渐渐舒缓了对陈文增大师的哀痛之情。昨日夜晚,接到孟树峰先生的电话,要组织纪念陈文增大师的文章。我与陈文增大师有近十五年的友情和交往,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但不知从何说起。

2004年初夏的一天,应陈文增大师的邀请,我首次到曲阳定瓷有限公司拜访。那时的窑火守望者陈文增,已经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名誉业界。我们的汽车临近曲阳定瓷公司时,远远地就看见陈文增大师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他的平易谦和与热情真诚,着实让我们感到亲近。

当我们来到最大车间参观时,一块并不空旷的墙面上“诗歌园地”四个大字吸引了我,大字下面贴满了一首首员工们写的诗歌。陈先生颇带自豪的口气说道,“咱们公司成立了诗社,和焕老师是社长,员工们不管多忙,都不间断学习文化,以提高员工自身的修养”。陪同一起参观的和焕老师说:“陈总既是我们的领导又是我们的老师,他经常辅导员工们写诗练字,有时还亲自动笔给员工修改诗稿”。

那几年,全国各瓷区的陶瓷企业我去过很多,有的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象曲阳定瓷这样规模较小的公司,居然成立了诗社,而且坚持活动数年,令我叹赞!

参观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件件精致的定瓷产品,是陈文增大师和曲阳定瓷员工辛勤汗水的结晶;这一首首情美的诗歌,是陈文增大师和曲阳定瓷员工精神家园绽放的花朵!看到定瓷发展的健康氛围,我情不自禁地跟陈文增大师说:“我愿为曲阳定瓷的发展尽心尽力!”陈文增大师紧紧握住了我的手。相视瞬间,诚信友谊的目光通达心底。

参观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坦诚而又深入地交谈。陈文增大师特别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我们从思想认识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有了文增兄弟般的信任,在之后几年中,曲阳定瓷员工技术培训、新品开发、新厂规划、生产工艺流程制定、设备运行调试,以及对陈文增大师提出的“定窑艺术瓷日用产业化”问题,我们共同谋划。我也实实在在地兑现了当年的承诺(因为唐山在日用陶瓷产业化上是先行一步的)。正是有了与陈文增大师的共处,使我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留下了“参与定瓷发展谋划”这一光彩之笔。

由于共识,同年冬月,我又邀请陈文增大师来唐山参加活动。按照预期的安排,与唐山几位艺术家一同来隆达公司,共同探讨“日用瓷艺术化”的课题(2002年底,我参加了在浙江龙泉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活动。自此之后,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且逐渐明晰了“日用瓷艺术化”的理念,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创意实践)。在研讨会上,陈文增大师结合曲阳定窑恢复近三十年的成果,谈了定窑艺术瓷发展的现状和思路。并强调指出,“日用瓷艺术化,这是日用陶瓷企业升级的最佳路径”。

研讨会气氛浓烈。我又将“日用瓷艺术化,艺术瓷日用化”论题合并引出。陈文增大师神情激昂,充分肯定“艺术瓷日用化”这个理念提得好,有高度。索性,他站起来说道,“中国有五大名窑,其他窑口也都在加快恢复发展中,再加上南有景德镇,北有唐山,让具有日用功能的艺术瓷和具有艺术陈设性的日用瓷走进千家万户,这是我们陶瓷人的历史担当”。(2005年8月,我们创建了隆达陶瓷艺术研究院。这是“日用瓷艺术化,艺术瓷日用化”理论研究的结晶。隆达陶瓷艺术研究院的成立,拥有唐山艺术陶瓷产业化里程碑性作用。之后,唐山艺术陶瓷发展如雨后春笋)。研讨会上,“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形成,在业界逐步得到认可与推演。

活动结束后,几位艺术家心情澎湃,共同创作了一幅作品《紫气东来》,以表达对隆达向更高更远目标发展的期盼。落款皆由陈文增先生代笔完成。在热烈的现场中,我突然发现陈文增大师与和焕老师不见了。原来,他们二位正在拟创一副对联。内容是:隆昌势逐风云健,达远声回日月高。这是藏头对,即“隆达昌远”。我又被文增大师横溢的才华所折服。继而,他提笔书之。近临文增大师那精湛的书法艺术,深感他的挥洒,是深情厚谊的抒怀,更是对隆达人的鼓励与期盼……

陈文增大师的一生,是无私和大业的一生。我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撰写了悼念文增大师的挽联:

超我忘我无我 岂是追名逐利

赋瓷书瓷制瓷 孰堪纵古论今

猜你喜欢
曲阳陈文日用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王素娟:让日用之美,构建出我们的生活美学
陈文新著《明清小说名著导读》序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重九登高
中国远征军汽车兵陈文的传奇经历
拉芳日用家品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寄予曲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