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战略下深圳东部地区发展SW O T分析

2016-02-13 03:09劳铖强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坪山深圳发展

劳铖强

东进战略下深圳东部地区发展SW O T分析

劳铖强

根据深圳实施东进战略,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均衡发展的需要,对东部地区面临的发展机遇、发展挑战、发展优势和发展劣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东部地区创新发展、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多中心城市体系、城市交通网络和“3+2”城市群等角度出发,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深圳;东进;SW O T分析

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均衡发展是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撑,深圳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了东进战略,要求通过系统谋划交通建设、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城市发展等四大领域建设,推动东部地区(包括龙岗区、盐田区、坪山新区和大鹏新区)形成新的城市发展中心,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为了对东进战略工作进行准确定位,解决东部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本文对深圳东进战略下的东部地区发展进行SW OT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发展机遇

(一)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要求打造城市发展新增长极。深圳近年来发展迅速,2015年GDP达到17503亿元,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自主创新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深圳第六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深圳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努力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努力建成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努力建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努力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力争2020年GDP达到26000亿元。深圳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需要再上新台阶。目前,支持深圳快速发展的中心区和西部地区面临经济发展空间有限的客观制约,并且随着企业、人口、交通等资源要素的日益集聚,城市病问题陆续出现,深圳迫切需要打造城市发展新增长极,培育新的城市发展引擎,同时也缓解中心区和西部地区的城市病压力,在增量拓展和存量优化上实现深圳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深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要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浪潮带动下,新一轮产业革命即将爆发,各个国家和地区正加快科技研发步伐,发展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深圳也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以资金、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拉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以自主创新、研发设计和先进制造驱动的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的发展阶段。目前,深圳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15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1]但是,深圳当前产业发展竞争力不强,必须大力培育和引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项目。深圳城市中心区和西部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剩余可开发土地空间已经不多,旧工业区改造和城市更新能提供的产业空间比较有限,而且进程相对缓慢,为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多产业发展空间,需要把目光投向发展空间充裕的东部地区。

(三)深圳要成为辐射带动粤东发展核心要求建立面向粤东地区的门户。广东是我国地区发展最不平衡的典型省份之一,2014年珠三角GDP占全省的85.3%,粤东、粤北和粤西地区GDP占全省比重不足15%。[2]为推动粤东和粤北地区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河源和汕尾确定为深圳的重点帮扶对象,迫切需要深圳成为辐射带动粤东发展的重要核心。深圳就近向河源,汕尾产业转移,既有利于深圳腾出发展空间,也有利于形成以深圳为龙头的区域发展经济体。而且,深圳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要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拥有广阔腹地,满足外溢发展需求,粤东地区是深圳建立腹地的最重要地区。为了建立和密切与粤东地区的发展联系,深圳需要围绕区域合作发展建立一个面向粤东的重要门户,为深圳东部地区发展创新有利机遇。

(四)深圳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打通连接海西经济圈的发展通道。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对东盟多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通过命运共同体构建实现中国与亚太地区的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为了沟通深莞惠河汕经济圈、汕潮揭经济圈和厦漳泉经济圈,连接珠三角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圈,深圳需要向东发展,打通东向发展轴,这是深圳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既有利于实现东南沿海地区联动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深圳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挑战

(一)深圳城市发展的“西强东弱”格局带来竞争压力。深圳城市中心区和西部地区(包括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华新区和光明新区)是深圳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区,集聚了全市最核心、最优质的企业总部、科技研发、金融投资、教育人才、交通枢纽等资源要素,是深圳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2015年,城市中心区和西部地区创造GDP达到13646亿元,占全市78%。[3]虽然城市中心区和西部地区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城市病问题,但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区,依然是优质资源要素落户的首选地,从2010-2015年来看,城市中心区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仍然在持续增强,对优质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仍然不断提升。因此,深圳促进东部地区发展,实现全市范围资源优化配置,需要面临来自城市中心区和西部地区对优质资源要素的竞争压力。

(二)深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对东部各区产生较大冲击。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深圳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变,自主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2014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476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51%,劳动力、固定资产、生产资料等要素粗放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步下降,加工贸易比重持续下降,2014年,加工贸易额为2203.76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5.2%,较2010年下降了9.3个百分点,万元GDP电耗和消耗分别下降到492.9千瓦时/万元和10.3吨/万元。东部各区,特别是龙岗区和坪山新区,低端制造业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下,面临着淘汰和向外转移的冲击。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入和东进发展带来的产业高端化发展步伐加快,东部各区制造业和经济增长将面临较大冲击。

(三)经济发展成本快速上升。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各种资源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已经成为制约深圳资源集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最近十年,深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深圳工业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压力不断上升,利润率水平不断下降,成为吸引高端生产制造企业落户深圳的重要瓶颈。2014年,深圳居民生活物价指数上升到882.8,商品房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持续上涨达到25700元/平方米,职工年平均工资上升到72651元。[4]经济要素价格成本上升日益成为妨碍高水平人才落户深圳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优势

(一)东部地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深圳转型发展的重要地区。近年来,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深圳经济发展以原特区内为主,原特区外为辅的发展格局已经打破,东部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东部地区2015年创造GDP总量3857亿元,占全市的22%,2010-2015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2%。[5][6]一方面,投资量呈持续增加态势,占全市比重不断上升,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077亿元,占全市的32.6%,吸引外商直接投资5亿美元,在“十二五期”间保持着稳定发展态势;另一方面,税收收入不断增加,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落户,2015年实现国地两税税收收入711亿元,占全市的31%。[7]

(二)东部地区正逐步成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在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下,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迅速,结构日益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核心主导产业,逐步成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龙岗区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587亿元,占全区GDP的60%,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3%;坪山新区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202亿元,占全区GDP的44%,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8][9]目前,深圳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在龙岗区布局5个,数量居全市之首,软件产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市的53%、35%、25%和20%以上。坪山新区坚持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高技术含量、低污染、低耗能的原则,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目前有世界500强项目10个,国内外上市企业23家,并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四大主导产业,呈现出产业集群态势,为总部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三)东部地区正逐步成为深圳资源集聚发展的中心地区。一是拥有相对较多的土地空间,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有空间的优势。如坪山新区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约为52km2,其中工业用地约占40%,达21 km2;2012年完成土地整备入库国有用地约13.22 km2,现在已收归国有的空地面积约294.95万平方米,2013年计划完成5.03 km2的土地整备入库,远期(3-5年)可整备的土地约18.28km2。二是创新要素日益集聚,逐步成为深圳创新发展的新兴地区,如龙岗加快推动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龙岗天安数码城等一批创新资源聚集、产业链完善、管理专业化的创新产业园区;累计引进企业452家,并引进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发应用基地等重点项目;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和技术平台,加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联系,大力培育创新生态体系,吸引了一批创新人才汇聚。三是常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2015年常住人口增加到27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4%,较2010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10]四是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房地产商投资,房地产开发面积不断增加,房产交易价格也逐年上升。2010-2015年,东部地区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累计达1584万平方米,占全市的38%。[11]

四、发展劣势

(一)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东部地区产业发展整体上以工业为主,2015年龙岗、盐田、坪山和大鹏四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101亿元,占东部地区GDP的5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1%。但是,许多产业环节,特别是部分中小制造业企业,仍然处于低水平发展过程,加工贸易仍然在出口中占据较高比重,2015年龙岗、坪山和大鹏的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8%。[12]同时,“一业独大、一企独大”特征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占比接近80%,其他产业仅占20%。在龙岗,华为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总量的60%;在坪山,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柱;在盐田,盐田港集团是物流业的核心;在大鹏,LNG项目是重要的产业项目。在这种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下,东部地区产业研发创新存在着结构性风险。

(二)城市发展配套落后。东部地区交通道路建设滞后,现有的交通设施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要求,首先表现为路网整体规模不足,路网服务效率不高,如坪山新区路网整体形态仍呈以国省道为骨架,严重缺乏上层次高快速道路、城市次干道及微循环路网,导致城市干道系统各类交通流混行。结果是坪山与龙岗等周边地区只能依靠深汕公路、锦龙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与市中心区、盐田区之间无快速直达联系通道联系,难以发挥坪山与周边地区在产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上的互补功能,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是公共服务配套落后,各种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相对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要,难以对高质量人才形成吸引力,也制约了招商引资活动的开展。

(三)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不高。东部地区的中小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正逐步提高,但高端制造业中核心技术和重要环节普遍缺失,不少企业仍处于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低端生产环节,创新能力较弱,甚至是零专利,自主创新整体能力有待提升。另外,为研发创新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数量少。东部地区严重缺乏面向行业的技术先进、共享度高、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共技术平台。

(四)各区内部整合面临瓶颈。东部各区均大力推进合作发展,并且在内部整合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但目前无法再进一步深入推进,面临着重要发展瓶颈。主要困难首先表现为东部各区有着突出的资源优势,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都想发展成为东部地区的核心,带动东部地区的发展;其次是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中的各区利益分配不均,不同类型的项目在选址过程中有特定的要求,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区的利益,就出现了在规划上是各区努力推进合作发展,而操作上是以邻为壑,争抢项目的问题;第三是合作发展中的资源流动不均,各区发展有先有后,有优势也有劣势,就出现了为避免优势资源往外流,而实施违背区域合作的发展手段。总的来说,无法平衡利益,难以进行取舍,合作发展存在风险使得东部各区内部整合难以形成合力,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制造出巨大困难。

五、几点建议

(一)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东部创新中心。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通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和机器人等产业,进一步壮大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并以此为核心,整合东部国际大学城等平台,集聚产业创新资源,着力打造东部创新中心,依托东部产业优势探索不同于西部地区的发展路径,形成特色化产业集聚。

(二)构建促进东西部地区资源有效流动的协同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有效合作机制,促进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向东部倾斜,向东部地区延伸城市功能,实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等维度有机衔接,缓解西部地区日益突出的“城市病”,形成东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分工格局。

(三)谋划多中心的东部城市发展体系。针对龙岗、盐田、坪山和大鹏各自拥有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把龙岗建设成为东部创新中心,把坪山建设成为东部智造新城,把盐田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把大鹏建设成为国际旅游中心。

(四)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城市交通网络。加强东部地区的高铁布局,提升坪山部在国家高铁网络中的枢纽地位,争取在坪山至深圳北捷运化开通的基础上,尽快开通坪山至汕尾以及福田中心站的捷运,并积极推进14号线、16号线建设,争取地铁16号延伸线与8号线对接,10号线从平湖延长至龙岗中心城与16号线对接,全面提升东部轨道网络密度,全面实现捷运与轨道、公交的衔接,并与高快速通道及城市内部交通体系建立无缝接驳,提升站点及周边的配套服务,为打造深圳东进战略经济走廊提供更加便利的连接服务。

(五)推动“3+2”城市群合作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在深莞惠合作发展的基础上,探索深莞惠+河源汕尾的一体化发展路径,通过“3+2”城市群内的交通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形成金融、基础设施、物流、港口和市场等维度的发展联动,形成深莞惠河汕、汕潮揭、厦漳泉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的新态势,拓宽深圳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东南沿海地区协调发展,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支持。

[1][3][6][10]2015年深圳统计公报[Z].

[2]广东统计年鉴(2015)[Z].

[4][11]深圳统计年鉴(2015)[Z].

[5]2010年深圳市统计公报[Z].

[7]2015年深圳市和东部各区统计公报[Z].

[8]2015年龙岗区统计公报[Z].

[9]2015年坪山新区统计公报[Z].

[12]2015年龙岗区、坪山新区和大鹏新区统计公报[Z].

责任编辑:李 彦

F127

A

1673-5706(2016)05-0048-04

2016-07-20

劳铖强,深圳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部助理研究员、博士。

猜你喜欢
坪山深圳发展
深圳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改造设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坪山阳台——深圳坪山河南布净水站上部建筑设计
坪山柚复兴指日可待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福建:华安举办坪山柚优良单株果实鉴评会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