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公共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2016-02-13 03:09曾葆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芝加哥社区建设

曾葆

芝加哥公共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曾葆

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未来文化体制改革、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以芝加哥为代表的美国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政策定位上加强渗透力和执行力,政策指定过程中重视公众咨询和参与环节,创造文化教育机会以满足市民文化需求,激发社会活力以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等,非常值得借鉴。当然,在吸收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身短板的同时,优化和改进措施应结合实际,完善各种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深圳公共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文化建设;文化政策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了“文化自信”。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成为未来文化体制改革、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深圳公共文化建设在经历了十多年大规模的发展后,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进入了相对平稳的阶段。如何在盘活现有存量的基础上实现一定的增量,取决于如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总而言之,当前从国家和城市两个层面看,都已确立了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地位。

本文从美国国情出发,探讨芝加哥经验对深圳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启示。但不可否认,芝加哥的许多做法和经验根植于其所在的地区和特定发展阶段,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深圳市情,有选择地予以吸收和借鉴。

一、美国公共文化建设概况

芝加哥作为全美人口第三大城市,其公共文化建设极富代表性。美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强调效率和维护公平,也就是特别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一种政府财政支出体系。其主要功能是在以部分政府财政来满足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同时,充分让市场资源配置发挥巨大作用,聚合社会资源作为主要力量,从而构建起美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在美国的多元和自由市场体系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基础的公共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而由社会和市场为主导地位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则非常注重效率和公平。美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公共文化服务涵盖广泛。自19世纪以来,美国公民能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公共教育资源。第二,特别重视社会互动和市场参与。政府非常重视市场的作用,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中选择提供公共服务的参与者,同时政府给予公共服务项目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第三,建立高效的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在提供公共服务市场运作的同时,政府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界定了相应的公共权力的行使,制定了一系列的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并成立了特定的监管机构,以此监督所有公共服务的提供方,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芝加哥公共文化建设特色

(一)以“地标性+便民性”着力建设文化设施,助推城市转型

芝加哥对城市中心区设计和服务的综合开发,是以城市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塑造出独特的城市价值观和城市“人文精神”,吸引大量的有创造性的居民聚集、工作、生活和消费,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同时促进了文化旅游业和服务产业发展,使区域经济得到全面飞跃。

芝加哥的城市布局非常重视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和便民性的共同作用,在新的城市建筑中也同样体现出厚重的文化沉淀。芝加哥街区众多,其中有30个已被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单位,还有150多个非常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完全不可能被其他城市拷贝。目前,芝加哥各类文化场馆的布展水平和设施都处于世界一流的领先位置。具体来说,有超过200家影剧院、46个博物馆、582个公园坐落在芝加哥,这些标志性文化设施本身就是建筑艺术精品,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游览。地标性文化设施作为景观也常常是举办各种重大文化活动的场地,芝加哥的著名文化活动场地有芝加哥文化中心、格兰特公园、千禧公园、林肯公园等。

便民性文化设施遍布于各个居民社区,各类便民性文化设施自然融入社区的居民区中,不仅成为社区居民最方便使用的文化场所,而且最能反映该社区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文化空间。遍布市中心及社区的公共图书馆如芝加哥公共图书馆,位于芝加哥市中心,既是地标性建筑也是便民性的建筑。此外,芝加哥市中心共有77个不同的社区,每个社区对应一个规模不一的图书馆,当在公共图书馆网页上输入所在住处的邮政编码时,所属社区公共图书馆分馆地址就自动显示出来。此外,社区的博物馆、公园等文化设施,与社区图书馆共同构成社区中最美的一道人文风景线。

(二)以“国际性+地方性”着力推广文化活动,激发城市转型

一个城市的文化活动一旦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也就成为该城市的一大特征。城市文化活动将提升该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同时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的焦点,形成吸引创意人才的重要平台,催生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持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文化身份认同,也极大地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在芝加哥形成了3个与音乐活动相关的品牌,分别是格兰特音乐节、蓝调音乐节以及爵士音乐节。这三个音乐品牌已成为全球知名的音乐活动,体现了国际性与地方性的完美结合。此外,每年有众多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在芝加哥举行,通常每天都会有3到5场的赛事,高峰期每天甚至会超过10场的各类比赛。大大小小的音乐活动从每年5月至10月持续举行,吸引了世界各国的音乐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免费观赏。每年的美食节吸引数以万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芝加哥,享受超过300种美味。此外,芝加哥的宗教歌曲节日、乡村音乐节日,也在同一时间举行。艺术节、国际电影节、航空展和艺术展等大量的独特的有文化和艺术魅力的活动已成为多元文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三)以“抓创新+促发展”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带动城市转型

芝加哥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多元化的经济体之一,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300亿美元。而这个成绩的取得,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功劳。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常常被称之为创意产业,是一种绿色、开放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知识创新、低能耗、高效率等特点,引领着众多先发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巨大的潜在的高利润价值。芝加哥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传统制造业就已慢慢失去竞争优势。有记录表明,20个世纪70年代的10年时间,芝加哥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并没有超过50%,而约25%左右的工厂在同期衰落或者关闭。如今新兴文化产业已呈现取代传统制造业的趋势,这也反映了芝加哥正逐步从工业城市向创意文化城市转型。有数据表明,近3年来每年前往芝加哥旅游的人数超过5000万人。芝加哥政府正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旅游业发达和基础设施服务完善的中心区域,要把旅游业培养成为芝加哥最强大的经济引擎之一。芝加哥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已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目前芝加哥城市创意经济产出值在全美国名列第三,其每年举办超过500场的节日活动,24000多家艺术企业在芝加哥注册,其中还有大约650个非营利组织和文化艺术团体,每年可以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和多达200多亿美元的产值。

(四)以“强素质+引人才”着力推动文化创新,驱动城市转型

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新时代,不仅要靠城市设施建设、城市文化品牌创建、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深度挖潜一系列措施,更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城市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凝聚核心的吸引力,塑造城市文化创新的核心力量往往是具有创造性的活跃群体,吸引创意人才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只有创意人才大量聚集,创新型企业才有可能陆续创立。大学是一个创造性人才聚集地,是集聚不同种族、不同专业、不同思想的多元化群体,是一个形成众多创新的想法的集散地。芝加哥已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人才网络,该地区拥有150多所高校,近年来平均每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接近15万人。在芝加哥设立企业总部的有400多家大公司,其中有30家位列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数在北美所有城市当中排名第二。300多家研发机构、2所世界顶级的大学吸纳了大量高端人才。芝加哥地区150多所高校包括了知名的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和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等,具有非常优质的教学资源,吸引着全美乃至全世界学子前往芝加哥深造,为芝加哥城市发展培养和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芝加哥众多大学形成了伊利诺伊州最大的一座大学城,在这个“大学城”里有超过6万多名学生,每年授予近2万个硕士学位以及4000个博士学位。芝加哥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员参与”的文化风潮,舞蹈节、音乐节、美食节和航空节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都可以免费参加;众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周期性免费向社会开放,使经济条件不甚宽裕的家庭也能有机会参与高水平的文化活动。文化氛围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使得芝加哥成为具有丰富创造力土壤的城市,自然而然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使其文化不断创新前进,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得到提升。

三、芝加哥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引领城市发展进步的首要地位

在芝加哥,文化建设被认为是城市的一个重要项目。芝加哥在过去30多年里制定的重要政策,文化政策始终放在第一位。1986年,在广泛征求了各界意见之后,芝加哥发布它历史上第一个城市文化规划。1995年,经过广泛讨论,在1986年版的规划基础上,增加了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内容。修订后的规划执行了17年之后的2012年,芝加哥发布了新一版的文化规划,这个规划通常被称为《2012文化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对芝加哥的转型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是芝加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极大地促进了芝加哥创意城市的活力和艺术氛围。回顾《2012文化发展规划》的出台历程,可以看出政府的重视程度。2012年2月以来,该规划草案提交给众多的社区进行讨论,并在芝加哥和各种文化团体中广泛征求意见。尽管芝加哥设立了文化事务局(Depart m entofCul t ural Af f ai rsand Speci alEvent s),但是所有关于文化建设的理念以及措施,仍是通过这份文化发展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渗透到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中,而不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这样一来,文化建设反映在政府的许多行动上,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和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之间的互动。

(二)始终把公众咨询和参与作为政策制定过程的关键环节

《2012文化发展规划》作为芝加哥文化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制订前后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充分地征求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第一阶段大约进行了2个月,为规划草案申请的提出阶段(自2011年10月到11月);第二阶段大约进行了5个月,为研究和分析阶段(自2011年12月到2012年4月);第三阶段大约也进行了6个月,为公众咨询和参与阶段(自2012年2月至7月);第四阶段大约进行了4个月,为规划文本完善阶段(自2012年7月至10月)。其中,第三阶段的公众咨询和参与讨论的时间足足有半年,是整个规划从制定到颁布过程的一半时间。根据统计,在大约180天的时间里,在网上参与了规划草案的征求民意活动的市民超过3万多人次,有接近2万人次下载了该草案,公众的参与度可见一斑。

(三)始终把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作为整合资源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一,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社会资金的支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例如,为了建设千禧公园,芝加哥先后发起了大约2.2亿美元社会捐助,约占总建设资金的45%左右。第二,在大型活动的运作模式方面,主要采取的模式是政府引导、非营利组织运作。芝加哥文化事务局,体现得更多的是引导和提供资金扶持方面的职能,而芝加哥文化顾问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支持文化事务局的工作并直接参与艺术社区的活动。第三,对于发展文化产业,芝加哥市政府认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优化政策环境。第四,在文化环境方面,采取了对历史街区保护、促进社区文化发展、提升市民素质教育等重要保障措施。这些都是为了打造良好人文环境以吸引人才。通过为社区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场所以及筹措更多的资金,促进了社区文化发展,通过为市民提供更多的艺术教育机会和创造更多终身教育的机会,满足了市民对文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市民文化素质。

四、借鉴与启示

芝加哥公共文化建设的特色和经验,对于深圳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建设有如下几点启示:

(一)把握政策定位,加强文化政策的渗透力和执行力

城市的发展要素之一是文化,只有文化才能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联系在一起,并且发挥它的主导作用。所以,把文化政策定位为城市转型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政策可看成是一种战略。芝加哥文化发展规划就是为促进芝加哥转型发展成为国际创意文化的城市而出台的核心文件之一。在该规划的文本中,包含了众多关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之间与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充分展现了文化建设是城市和市民共同努力的目标和任务。

《2012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整合资源的措施,例如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文化设施规划和建设、文化资产管理和操作等。此外,该规划还提出每年政府部门如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与产业的融合等事项。将文化发展规划与其他部门的发展计划进行对接,利用新成立的基础设施信托基金支持文化项目等做法,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二)着眼于政策制定,重视公众咨询和参与环节

公众参与文化政策的制定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一直以来,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提高公共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在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广泛和深入听取民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公众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才能体现不同阶层的需求,满足不同群体的诉求,从而更好地把握政策的平衡点,提高公众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力度。公众参与还应该考虑广泛性和代表性。在《2012文化发展规划》制定前期,芝加哥用了半年的时间,组织市政厅会议、社区对话、媒体交流、文化界的研讨会和论坛,尽可能吸收不同社区的居民和不同行业的各种文化群体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三)提升市民素质,创造文化教育机会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芝加哥认为市民是该城市最大的一笔文化资产,在制定芝加哥《2012文化发展规划》中,列出了许多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措施里,有许多是我们可以参考借鉴的。在文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人文素养和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促进公民道德教育。而通过由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文化单位组织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以替代传统课堂教育,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又如通过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以及非营利组织关于“支持学校艺术教育”的项目,既能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促进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与中小学的良性互动,促进教育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相互连接,推动家长更积极地参与文化艺术欣赏力的活动。以上这些措施,对于提升市民素质、满足市民文化需求都非常有效,值得借鉴。

(四)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建设文化设施与组织文化活动

首先,在文化设施方面,芝加哥为了缓解金融资金短缺压力,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引导和调整,鼓励有足够经济实力的企业、社会组织或者社会名人为支持大型文化项目建设进行社会捐赠。捐赠用以持续推动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设施在城市中心和社区之间的互动与资源共享,满足周边市民的文化需求。其次,在组织文化活动方面,一般会将大型文化活动选择在地标性的文化设施举办,借此提升影响力,通过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经营模式,吸引众多具有国际高水平的文化队伍参与。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赞助,确保公众可以免费或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大规模文化活动。

(五)加大扶持力度,集聚文化创意人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核心取决于人才和创意,只有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聚集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营造一个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的环境。芝加哥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创意,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创新人才支持创意企业发展。通常提供的支持均涉及资金方面,一类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建立一个新的创意企业和组织一场大型的文化活动,能减免一定的税金。另一类主要是针对提供新的创意产品或新兴艺术形式的企业和个人,经评审符合一定标准的,同样也能获得补贴和奖励。这些措施旨在促进创新、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实施一系列艺术家融合社区文化活动项目、街区美化项目等,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通过实施“创业导师”计划,帮助具有新创意的专业人士和艺术家,给他们提供参加著名的国际贸易展览或相关的音乐节、文化节等活动的机会,或者是提供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推广他们的创意。

[1]毛少莹,杨立青.2014年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报告[EB/O L].http://www.szcrc.org/show.action?id=4bdbadb74af0c57a014d1db1fc180008.

责任编辑:周修琦

G 127

A

1673-5706(2016)05-0095-05

2016-03-21

曾葆,深圳市委党校统一战线理论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芝加哥社区建设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抬起芝加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创造历史”——2017芝加哥建筑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