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规合一”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2016-02-13 08:50施晓微陈萍萍
浙江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洞头空间规划合一

施晓微 陈萍萍

“七规合一”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施晓微 陈萍萍

“多规合一”不是单一的空间规划整合,而是在梳理空间规划体系矛盾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空间管控中心的实际问题,基于底线思维,打造统筹城市发展和治理平台,是提升空间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多规合一”重在协调:解决各规划的空间冲突,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重在应用:提升审批效率、推动体制创新、实现城市转型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5年5月,洞头出台了《关于探索开展“七规合一”推动空间规划管理体系改革方案》。截至2015年11月底,洞头“七规合一”已形成初步成果。

一是统一空间管理平台已经搭建。2015年4月底洞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暨“七规合一”政府应用空间管理平台通过验收。平台囊括多部门空间管控规划,其中引领性柔性规划29项、用于分析选址和辅助审批规划21项、查询统计一般规划13项。在统一的“数字洞头”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下,该平台已基本实现了定位基准、坐标系、数据标准“三统一”,实现了项目规划用地的快速查询、统计、宏观决策分析等功能。

二是梳理了一批矛盾图斑。综合考虑到对项目审批的不同影响程度,目前规划冲突图斑已削减至1948处,分为硬性冲突(农保地的保有量)和软性冲突(可通过规划调整等后期措施实现消除),基本是土规、城市控规、林业规划等核心规划之间的矛盾。

三是初步实现审批领域应用。出台了《洞头区利用“多规合一”平台推进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管理改革实施办法(试行)》,项目正式报批前预选址联审部分充分运用了“多规合一”平台。目前,项目预选址联审流程和平台已经基本确定,并开始试运行。

四是建立健全机制保障。规划空间协调委员会的设置和职责进一步优化,并在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发改局)之外增设“多规合一”平台管理办公室(设在住建局),并草拟了《洞头区“多规合一”改革管理办法》、《洞头区“多规合一”数据交换技术规定》。

从“七规合一”的实践来看,洞头区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对坐标转换、规划落图等技术性工作认识到位、路径清楚,但缺乏规划单元网格精细化管理及规模底线、战略谋划。规划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以解决规划衔接依然不协调的现状。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1)统一管理,强化规委会的规划决策、审批、督查职能,由规委会统一立项、统一协调、统一审查、统一发布,达到规划编制的统一管理。(2)统一空间,理清各类管控类规划冲突“图斑”,对土地存量及可能增量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调整建设用地数量及规模,形成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一致的建设空间,完善“一张蓝图”。重点协调环保、林业、水利、住建、国土等部门的生态控制线,重叠部分从严管控,形成全区统一的生态管控边界;划定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明确城市潜在增长空间,合理布局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划定海域及滩涂控制线,保护优美海岸线。(3)动态更新,建立规划跟踪评价机制,在规划编制、实施等阶段实行跟踪评价,最好能采用第三方中介力量进行客观评价,对规划执行不到位的,给予一定的考核压力,以加强对规划落实的监督。对于规划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可及时反馈到信息平台进行技术融合,如有必要,则反馈给规划管理领导小组调整相关规划,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反馈、调校、融合的良性循环机制,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是优化审批流程。依托“七规合一”协同平台,开展项目选址检测和项目生成机制,尽快在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形成“一张表”审批模式,远期可逐步向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延伸。全面落实《洞头区利用“多规合一”平台推进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管理改革实施办法(试行)》,根据预选址联审试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流程,加快全流程管理五个阶段“一表制”审批软件开发,各审批相关部门要做好服务指南梳理和“一表制”审批表单设计工作。通过“整合流程、一门受理、协同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等措施,进一步减少审批前置、缩短审批时限,由原先的串联审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联审批。

三是加快创新突破。要积极向上争取,力争成为省“多规融合”试点区,以获得相关专项空间规划修编、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等支持。在市级层面,建议把洞头“七规合一”政府空间应用管理平台纳入全市“一盘棋”;在区级层面,尽快完善一系列运行机制,如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审批流程,制定“七规合一”管理办法、技术规则,建立法律保障机制,完善项目生成机制,为“一张表”审批提速创新条件等。

作者单位:温州市洞头区发展和改革局

猜你喜欢
洞头空间规划合一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洞头:三无村变身“桃花源”
人剑合一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意外”的插曲撞击出数学思维“火花”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洞头近海养殖水域沉积物碳含量空间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