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

2016-02-13 22:47赵红梅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务国际贸易

赵红梅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动态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

赵红梅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300451)

主要论述了动态教学法的提出以及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叙述了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运用动态教学法的程序和效果,是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初步尝试。

动态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任务驱动

一、“动态教学法”的提出

当今传统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参与程度较低。在高职学生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忽视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由此,动态教学法应运而生。动态教学法,既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为改变师生思维矛盾的动态、平衡体系,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平衡不断打破,向着学生的思维矛盾运动方向不断的移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现存的几个主要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国际商务、商务英语、报关等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 该课程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具体业务流程,它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本人自2007年以来一直从事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还主要以教师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材内容,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本身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习内容是以定论式的形式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们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缺乏自己动手操作和自我探索的机会。 因此,如何丰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成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不强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较低,学生缺少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很少有机会能够亲身感受进出口贸易的流程、体验外贸业务员的真实工作过程,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操作技能较差,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外贸实践。而目前大多数的外贸企业在招聘外贸人员时都很重视应聘者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基本的专业操作能力,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降低了他们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和适应工作的速度。因此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国际贸易的真实业务过程,掌握外贸业务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需要解决的又一重点问题。

三、“动态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

为了配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响应学院号召,在引进国际商务实训室和外贸实习平台simtrade软件的条件之下,我在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13国际商务1班的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动态教学法,试图进行基于动态教学法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效果。本人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运用的动态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软件教学相结合,以“提出业务背景——自主探索——完成任务——教师点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全程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教学地点的“动态”

本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分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教学两部分,这首先就是一种尝试,以前的课程一直都是在单一的授课地点普通大屏教室来进行,而这次我将实训基地的外贸实习平台simtrade软件引入到了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在后半学期有一半的学时都要在实训基地的国际商务实训室来完成。外贸实习平台主要分为交易中心、认证中心、国际业务中心等模块,以真实的国际贸易业务环节为训练要点,学生将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等角色真实模拟进出口贸易的全过程,真正将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内容在外贸实习平台上进行实际的模拟操作,使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更好的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工学结合,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动态”

在教学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摒弃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将分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双语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设计,它包括提出业务背景、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完成任务和教师点拨等四个主要环节。

1.提出业务背景

本学期我采用的教材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来设计的,整本教材都是以河北绿色陶瓷公司和阿联酋ABH公司的进出口业务环节展开,学生的角色为绿色陶瓷公司销售部的业务员,每一个项目都是以任务引出本项目要学习的内容,这就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任务来源。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后,我将教学内容整合为8个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我还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了子任务,让全体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迫切要求往下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涉外性特点,每一个业务背景基本都是以英文的外贸函电作为任务提出,所以我还用到了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中的一些常用英文单词、专业术语进行记忆,加强外贸英语的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我还在教学时,创设“虚拟剧场”开展情景表演,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不拘泥于静止的纸面叙述,而是以生动现实的情景模式展现出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使之在身临其境的环境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主动学习,并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2.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

在我的教学之初,我就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课上学生的回答问题、讨论、案例分析、任务完成等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的,每个小组和小组成员的每一次表现都会计分,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都会有竞争,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一节课中,我将提出的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在对主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后就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首先通过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再进行阅读、分析教材,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既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还在教学的后期安排了学生讲课的实训环节,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这一教学内容,分配给各小组,让学生课下查资料、做课件,然后派小组代表在课上讲解,再由学生评委点评打分,这种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完成任务

在学生对每个任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后,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来完成每一个项目所提出的任务。在这个环节中,各个小组会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小组成员通过讨论达成一致,委派一名成员陈述任务的解决方案,各小组还会对于一些问题进行论辩,在这样的讨论与论辩中,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教师点拨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整个对外贸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帮助学生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从而解决外贸实际业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完成任务的质量,教师应该给出及时的点评和点拨。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应该在“精”和“活”上下功夫。“精”要求教师不做简单重复的泛泛而谈,而是要根据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疑问,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掌握外贸业务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活”指不应把讲解过程仅仅定位在告诉学生正确的解决方案,而更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运用、学会操作,从而提高解决对外贸易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动态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通过动态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应用和实施,无论从课堂效果还是考核成绩看,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分组之后,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回答课堂提问,还经常在课下与老师进行交流。另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在案例分析和任务完成环节,小组成员之间会在讨论之后给出答案,每当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都会大大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实训基地的教学中,学生真正动手在外贸实习平台simtrade软件上进行实训,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考核结果上看,学生成绩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都在20%以上,成绩较为理想。本人在2013-2014年第二学期教学考核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获得了课程教学质量考核优秀,也证明了动态教学法实施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初步尝试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继续改进和探索的地方,如自主学习与软件模拟的配合问题,自主学习时间与课堂时间匹配问题、考核方法的合理化等,但我相信这种尝试,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章冀.浅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改革[J].中国市场,2013,(06).

[2]林宝木.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提高《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实效[J].考试周报,2012,(62).

[3]万伟.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Application of Dynamic Approac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ourse

ZHAO Hong-mei

(TianjinCoastalPolytechnic,Tianjin, 300451)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proposing the dynamic approach 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urriculum, and it describes the procedure and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dynamic approac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ourse combin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it is a preliminary attempt of the young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dynamic approach;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task-driven

2015-12-08

赵红梅(1980-),女,吉林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G712

A

1673-582X(2016)08-0112-04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实务国际贸易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