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思路探析

2016-02-14 03:26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差距城镇

董 健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思路探析

董健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300451)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现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通过列举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数据用客观事实证明了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点建议。

城乡收入差异;二元制经济结构;基尼系数

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增大这一现象也逐渐凸现了出来,而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又成为了其中的重中之重。国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并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扶植力度,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根本性的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其漫长的道路要走。

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自1978年的3645.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3年的566130.2亿元人民币,短短30几年的时间GDP整整提高了155倍,2014年GDP指标更是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进入10万亿俱乐部,仅次于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甚至于超越日本一倍有余。与此同时,我国的人民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人民币提高到了2013年的26955.1元人民币,提高了78.4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人民币提高到了2013年的8895.9元人民币,提高了66.59倍。以上的一个个数据在不断的昭示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腾飞的同时,也同样无法掩盖无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都要远远快于农村居民这一不争的事实,同时我国基尼系数在1978年以前还只有0.1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了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91直逼0.5这一贫富差距警戒线虽然近两年来这一情况有所好转,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悬殊问题仍急需解决。

二、 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天生存条件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条件中村落都是依存于当地的水土资源自发的聚集而成的,而城镇往往是后天形成的。由于中国农村自古以来的生产模式主要依赖于农业和养殖业因此其主要依存于周边的气候、地质、水土等条件以便于农业生产,而城镇在建立之初主要要选择周边的交通环境,各种资源分布以及周边生存条件等因素,这就造成在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今天,城镇地区由于其生活成本和经营成本的相对低廉,比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的快速,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会高于农村居民。而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庞大且人口众多等诸多因素制约使得广大的农民即使想离开农村转入城镇也很难实现,这是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最重要的先天原因。

(二)资源分布不均

中国虽可说是地大物博但其资源分布却极不平均,就其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东部地区资源极为丰富而西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使得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建国之初业曾采用过全国平均发展的发展路线,但并不成功,这就使得我国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见效更快、回报率更高的地方,因而采用“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路线,但这会造成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配不平均,进一步加大城乡收入差距。

(三)行政阻隔城乡一体化

国家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和整合资源,同时为了广大农村能有效地保证城镇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的供应,采用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阻碍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二元户籍制,通过户籍管理将人们强制分为“农业”与“非农业”,同时将各种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以及生活资料的分配与户籍制相挂钩,使得农民在城镇之中生活和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将农民牢牢的限制在土地之上,使得农民难以跳出“农门”,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大。其二是二元公有化制度,我国采用的是全民所有制的分配制度,但在城市采用的是国有制而在农村采用的却是集体所有制,这就使得农村的公共物品分配都必须依赖集体,也就无法离开集体,进一步阻碍城乡一体化,加大城乡收入差距。

(四)城乡教育差异

由于广大农村人口分布不集中,生存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普遍落后等问题,导致国家对于农村的教育投入大大的低于对城镇的教育投入,进而造成城乡教育水平的不平等,而随着现代生产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导致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必然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而较高的经济收入又会带来新的教育投入不平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大城乡收入差距。

(五)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不同

改革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与农村,最早受益的群体也是农民,但就改革的持续性而言农村远不如城镇。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侧重于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但就提高劳动力使用效率方面有所欠缺,并不完全契合现代新农业的发展需求,这就使得近年来农民的收入虽因为中国整体经济的上扬而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趋缓。而城镇的经济体制改革却是持续的且不仅仅着眼于解放劳动力,同时也致力于提高生产力的使用效率,努力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特点的新城市发展模式,这就使得其对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具有持续的推动力,最终造成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三、解决思路

综上所述,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当前我国实施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现状都有所不同,所以我国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解决思路,只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道路来。就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推动社会福利体系网络向广大农村的全面覆盖

在当前世界上社会福利制度一直被认为是调节收入分配不平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这也是我国一直在努力实现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明显落后于城镇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若要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则恰恰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首先应解决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应该大力完善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同时大力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使之与城镇医疗保障体系 看齐,不但如此还要降低农村居民获得相关保障的难度和门槛简化相关流程,使之能够真正保障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其次,应加大对农村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力度,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二)尽快消除二元制经济对农村内居民的制约

二元制经济使很多国家难以绕过得发展阶段,我国也不例外,曾经二元制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一制度已明显不再适合当前的发展需要,应该予以消灭。首先,应消除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社会福利保障,使之真正发挥其居民管理的职能而不是成为人为的阶级划分工具。其次,应给于涌入城镇的农村剩余人口城镇居民待遇,将在城镇中有稳定工作或在城镇中生活一定年限的农村剩余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使他们在城市中打工或就业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降低他们在城镇中生活的成本,使其更好的融入到城镇的生活中来,真正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现代市场经济已从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为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形势强化了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当代的城乡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因此从长远看,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首要的就是要给农村居民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发展农村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步来展开:首先,应完善农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中国早已全面普及,但在农村义务制教育还普遍存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现象,设施简陋,教师水平普遍较低,甚至很多农村小学还存在多年级混合授课以及整个学校只有几个教师的现象,这使得农村义务制教育普遍水平较低,农民看不到子女受教育的良好前景再加上农村早已存在的一些风俗陋习,就造成农村失学率偏高的现象。其次,农村教育应加强中高级教育以适应目前中国正在不断进行的城市化进程。第三,农村应开展自己的职业化教育,当前城镇中已大量普及各级初中高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一线操作人员,但这些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是应对城镇的发展需要,面对的往往是第二、三产业,而几乎没有面对广大农村第一产业的职业教育体系,这就难以带动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因此发展农村自己的职业教育,培养现代化新农民队最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四,由于现在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许多农村家庭因为自身原因不得不放弃子女的受教育机会,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助力度,尽量解决“上不起学”的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居民受教育的后顾之忧。

(四)城镇支持农村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制经济结构是以加大农村负担,吸取农村资源为代价来发展城镇,这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以牺牲广大农村利益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策略只适用于一时必不能长久,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有着贫穷农村的国家可以真正的繁荣昌盛。近期国家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发展战略。所谓“多予”即加大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投资,而我国农民整体收入低,以农民自身投资来发展农业发展并不现实,这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引导社会闲散资源向农村聚集,以改变现有的农村经营模式。所谓“少取”即消除一直以来二元制经济的不良影响,尽量减少城镇从农村获得资源,减少农民负担,把农村的资源真正用到农村的发展建设上去,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所谓“放活”即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经济体制人为造就了农民实际地位的低下,农民收入低,农民地位得不到认可,使得广大农民无心于农业生产,而是致力于“跳出农门”,若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拆除农民身上限制其积极性的制度枷锁,真正做到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只有如此,才能让农民真正从心底里愿意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城乡差距。

综上所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由来已久,冰冻三尺为一日之寒,同样想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我相信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之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最终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彻底创造一个城乡平衡发展的新局面。

[1]金纬.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3.

[2]韩晶淼.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魏晓民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Innovative Assess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at Vocational College

DONG Jian

(TianjinCoastalPolytechnic,Tianjin300451)

China witnesses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rket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Citizens are enjoying higher living standards. However, income dispar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s getting larger, which has caught people’s attention. The paper lists the economic data since opening-up and reform, uses objective facts to testify the income disparity in current China. Suggestions are also given based on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income dispar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inary economic structure; Gini coefficient

2015-05-25

董健(1979-),男,河北省唐山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F014.42

A

1673-582X(2016)09-0041-04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差距城镇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人口与就业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