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

2016-02-14 15:17王建生
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胶印印刷出版社

■文/王建生

浅谈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

■文/王建生

图书按需印刷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所接受和应用。本文阐述了按需印刷在我国出版社应用的现状、按需印刷应用的优势和瓶颈,并探讨了解决按需印刷在出版社应用的对策。

按需印刷;按需出版;成本;效益;瓶颈;对策

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简称POD)是建立在数字式信息远距离传输和数字式信息高密度存储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将数字文本直接印制成纸质文本的技术。按需印刷又称“即时印刷”和“闪电印刷”,是数字技术在印刷环节的极好实践。 它不仅可以满足个性印刷的定制,还能减少浪费,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即时出书。与传统出版方式相比,更多地考虑了个人的需要,按需印刷也给出版社带来了一种新的出版模式。

按需印刷在国内出版社的应用属于探索阶段,但是发展前景可期。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的统计,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的库存,已从2007年年末的44.82亿册/532.67亿元,上升至2014年年末的66.12亿册/927.32亿元,8年间数量增长44%,金额增长82%,按需印刷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发展空间非常大。

1.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现状

虽然按需印刷的概念提出的比较早,但是在我国的应用起步比较晚,特别是在出版社的应用也就是最近十几年才开始。按需印刷离不开数字印刷市场的发展,据统计,2009年通过数码印刷印制的图书占全球所有图书印张的2%,到了2015年这一占比达到6%。我国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的装机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2015年增长速度达到28%。

我国出版机构对按需印刷的应用也基本符合了这一趋势。中国标准出版社在2000年左右,开始采用按需印刷的方式印刷本社行业标准。

知识产权出版社在2004年引进数码印刷设备,率先启动了国内的按需出版工程。知识产权出版社先后与多家出版社达成合作协议,提供从数据处理到数据印刷的按需出版全程服务。目前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按需印刷业务已经成为其最稳定的高利润收入来源,也成为其出版社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据知识产权出版社统计,实行按需印刷之后,现在他们的利润大概占出书码洋的26%左右,占回款实洋的36%左右,比一般出版社利润占出书码洋10%左右的数据高出很多。

除知识产权出版社外,商务印书馆、化学工业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冶金出版社、气象出版社等几家出版社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也较早地开展了按需印刷业务。

2013年中央财政开展支持绿色印刷发展项目,多家出版社也借机进行出版方式转型,借助财政资金引入了数字印刷设备,开展按需印刷业务。如中国铁道出版社、中国交通出版社等。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200余家中央出版社,对本社图书开展了按需印刷业务的占69%。有93%以上的出版社对采用按需印刷感兴趣,并有尝试的需求。专业类和科技类出版社对按需印刷的认可和应用程度更高。以笔者所在的统计出版社为例,统计出版社主要是出版统计年鉴、统计专著、统计教材为主,属于专业型出版社。虽然我社采用按需印刷的模式刚刚起步,但是规模在逐渐增长。统计出版社的图书有相当比例的印量在1000册以下,2010年之前只有极少数的参展样书采用按需印刷的方式,到2015年统计出版社采用按需印刷方式印制的图书占全社出书品种的25%。

数码印刷与胶印的平衡点越来越高,据测算,目前1300册以内的图书采用数码印刷方式印制成本基本可以与胶印持平。

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主要是集中在参展样书,行业标准,专利文献图书,断版、短版书,学术性图书,专业性图书,个性化自费出版图书等的印刷中。

2.与传统印刷相比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优势

减轻库存压力,盘活资金。出版社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图书库存压力过大,导致资金过量积压。按需印刷则彻底打破了传统印刷“最低印数”的限制,实现了“一本起印”,闪电发货。这种出版模式可以保持图书永不脱销,有效地减少了图书库存,降低了出版社的仓储费用,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盘活了大量的资金。

在印量小的图书上,成本优势明显。按需印刷突破了传统模式的印数限制,在印量较少时,制作成本比传统印刷大大降低,不但能够解决需求量较小的学术著作、专业教材、短版、断版书等的印制问题,还能够降低出版成本,增加销售利润,同时满足个性化的印刷需求。据测算,目前喷墨印刷与胶印的成本平衡点在1300册左右。例如出版社计划出版一本16K黑白书,印数为200本,10印张。按照现行印刷工价,采用按需印刷方式的印制每印张成本约为0.7元。而采用传统胶印每印张成本约为1.9元。以此可以看出采用按需印刷印制小批量图书的成本优势明显,这也是出版社在小印量图书时特别青睐按需印刷的原因。

按需印刷及时、便利和高效的优势突出。一册起印、即需即印是按需印刷较为突出的优势,相较于传统印刷更为及时、便利和高效。出版社的断版、短版书是出版社的重要的出版资源,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库存,碰上读者订购,如果采用传统印刷的方式,成本和时效性都是出版社不能接受的,很多时候只能放弃销售,据统计每年出版10万余种新书中平均有55%成为绝版书,退出流通领域。这对出版社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内容资源浪费,按需印刷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也迎合很多出版社的需求。

符合绿色印刷的概念。按需印刷属于绿色印刷的范畴,体现在其印刷过程本身具有步骤简单、环保卫生的特点,而且因为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严格控制印数,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相应地也就节约了纸张、油墨和电能。政府对这种按需印刷方式在财政资金上有倾斜,同时出版社也面临着出版方式的转型和升级,也有采用按需印刷的强烈需求。

3.制约按需印刷在出版社应用的瓶颈

3.1 数字印刷技术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

虽然数字印刷技术在一些方面可以与传统胶印相媲美,但是在一些特殊印品中的质量还是不如传统胶印,不能被出版社所接受。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在质量上最明显的区别是在数字印刷品中的中高密度平网或者过渡色会出现墨杠,且图像精度较低,细小文字、线条不清晰。另外,数字印刷机很难与印后加工设备配套,使得很多重视印后加工的出版社所不能接受。

3.2 数字印刷设备的性能不足也是制约按需印刷应用的重要方面

目前国内大多数数字印刷机幅面较小,生产能力有限,而且对承印的纸张要求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

3.3 出版社自身的工作不到位、不充分、不专业也是制约按需印刷在出版社应用的原因

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有些出版社工作人员的观念中,并没有按需出版这根弦。他们出版的断版书,绝版书,有读者来咨询购买,本身就说明这本书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出版社工作人员应该第一时间搜集此书的信息,分析读者的反馈并进行有效回访,从而将此书作为按需印刷甚至重新再版的对象。第二,部分出版社没有数据库,内容资源没有进行数字化存储也是制约按需印刷的重要因素。

现行的书号管理制度限制了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书号在我国的现行管理制度下是一种“稀缺资源”,出版社都要利益,每个书号都有相应的盈利指标要求。在断版书方面,按需印刷不存在问题,而一些盈利性不强的短版书的书稿很容易就被出版社放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

4.促进按需印刷在出版社应用的对策

按需印刷作为传统印刷的有益补充,渐渐地被出版社所接受,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为了促进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还需要两个方面的推动。

加快推动数字印刷设备的研发和制造。目前的数字印刷设备还有许多的短板,如幅面小、速度不够快、生产力不足、色彩不够饱满等,加大数字印刷设备的研发投入,缩短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差别,能加快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发展。

加快推动出版社内容资源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内容资源的数字化是按需印刷在出版社开展的前提。目前,大多数出版社的内容数字资源分散,没有统一的平台,制约了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近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推动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转型升级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也给予财政支持。出版社也应该利用这个机遇,加快自己内容资源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这有利于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

按需印刷在出版社的应用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发展前景广阔。相信随着按需印刷技术的发展,按需印刷、按需出版将成为出版社重要的出版模式。

[1] 任荣政.按需印刷在科技期刊出版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展望.中国出版,2010(5).

[2] 韩海彬.按需出版,延续纸质出版生命力.出版广角,2012(08).

[3] 马金涛.扫描国内按需出版印刷市场.技术市场.

[4] 范文婷.按需出版在大学出版社应用的可行性.新闻世界.

[5] 数码印刷网http://www.digitalprint.cn/.

[6] 科印网http://www.keyin.cn/.

(作者单位:中国统计出版社)

G234

A

1671-0134(2016)12-072-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6.12.028

猜你喜欢
胶印印刷出版社
印刷:让书籍更普及
我等待……
超级印刷机
无水胶印及其应用
简 讯
绿色印刷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绿色印刷
石油工业出版社
无水胶印 应用时代是否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