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小卷蛾在石家庄地区的发生规律和行为观察

2016-02-14 08:25田菲菲王彦芝魏向华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卷蛾复叶花穗

田菲菲,王彦芝,魏向华

(1.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河北石家庄050061;2.石家庄市新华区园林局,河北石家庄050061)

国槐小卷蛾在石家庄地区的发生规律和行为观察

田菲菲1,王彦芝2,魏向华1

(1.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河北石家庄050061;2.石家庄市新华区园林局,河北石家庄050061)

国槐小卷蛾是一种为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为了掌握国槐小卷蛾在石家庄地区的发生规律和行为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国槐小卷蛾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国槐小卷蛾幼虫常蛀食为害国槐和龙爪槐的羽状复叶叶柄基部、嫩梢、花穗和果荚等,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及观赏性。国槐小卷蛾成虫在石家庄地区1 a中有2次发生高峰,其羽化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

国槐小卷蛾;钻蛀性害虫;生活史;行为;石家庄

国槐(Sophora japonica)又名家槐、白槐,是我国北方园林景观常用树种[1]。作为石家庄市的市树,国槐是街道的骨干树种之一,全市以国槐作为行道树的街道数占全部街道数的40%以上[2]。国槐小卷蛾〔Cydia trasias(Meyrick)〕属鳞翅目卷蛾科,以幼虫钻蛀国槐、龙爪槐等的新梢、花穗、叶柄基部和果荚等进行为害,叶片受害后萎蔫下垂、遇风脱落,树冠出现秃梢干吊,丧失应有的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严重影响园林景观以及苗木绿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世纪70年代,国槐小卷蛾在北京、天津、太原、邢台、西安、武功、长安、兰州、银川等城市国槐行道树上严重发生和为害。目前,关于国槐小卷蛾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3~10]、寄主选择行为[11,12]、性信息素[13~16]和防治技术[17~21]等方面,但是,其在石家庄地区的发生为害情况尚未见详细报道。由于该虫营隐蔽性生活,虫口密度相对稳定,为了掌握其生物学特性,有效控制其为害,作者于2013~2015年对石家庄地区国槐小卷蛾的发生为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以掌握其发生规律和行为特征,为该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的方法,对发生在石家庄的国槐小卷蛾进行生活史、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调查。

野外调查。在石家庄市新苑路、栗康街、翠屏路、联盟路等街道种植的龙爪槐、国槐树上,定株定点观察国槐小卷蛾各虫态的发育情况,以及幼虫越冬状况和成虫生活习性等。

室内观察。采集带有国槐小卷蛾活体的受害枝条、槐豆并带回室内,放入20 L的塑料桶内,桶口用80目纱网覆盖并扎紧,待成虫羽化后,参照成虫性比配对,群体饲养于尼龙纱网养虫笼中,饲喂新鲜的国槐枝条,观察成虫的昼夜节律、交配及产卵情况。待幼虫孵化后,用毛笔将其挑到事先经过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过的新鲜国槐枝条上,将枝条插入盛有水的三角瓶中,每个枝条上放置1头幼虫并编号。中途虫子若有死亡或逃逸,用野外采集的同龄期幼虫进行虫源补充,叶柄被钻蛀完或萎蔫时更换新鲜枝条。结合野外调查情况,观察幼虫的取食行为等。幼虫化蛹后不再更换枝条,直到羽化,保持三角瓶内环境清洁。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槐小卷蛾的生活史

调查结果(表1)显示,国槐小卷蛾在石家庄地区1 a发生2代,以幼虫在5~7 mm粗枝条的原蛀孔、复叶叶柄基部、枝条髓部、果荚、树皮裂缝等处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8~12 d;5月中旬始见成虫,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6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为害寄主,6月中旬~7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为害高峰期;7月下旬开始化蛹,六七月世代重叠严重;8月上旬始见成虫,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为8月下旬~9月中旬,8月中旬第2代幼虫开始侵入寄主取食。8月中、下旬槐树果荚逐渐形成,当果荚足够大、荚内水分适中时,部分幼虫开始转移到荚内为害。进入10月,多数幼虫陆续停止取食,准备越冬。

2.2 国槐小卷蛾的生活习性

国槐小卷蛾成虫具趋光性。雌虫交配后1~2 d产卵,卵发育中期出现2个红点,2 d后卵呈灰黑色并可见小幼虫躯体。初孵幼虫较活跃、善爬行,喜欢隐藏在复叶叶柄基部、嫩梢和花穗髓部、槐豆果荚等阴暗、潮湿环境单独蛀食为害,为害时常吐丝拉网、啃食表皮形成伤痕,被害处堆有虫粪、碎屑和红褐色胶状物。幼虫老熟后在枝条原蛀孔内、复叶叶柄基部、嫩枝病健交界处髓部、嫩梢基部、果荚里或树皮裂缝等处吐丝结成1层薄网,做一椭圆形蛹室,然后化蛹其中。由于越冬代的虫龄复杂,发育进度不同,因此造成翌年六七月世代重叠现象,树冠上多个羽状复叶干枯下垂或脱落,其中以第2代幼虫孵化极不整齐且为害严重,8月树冠形成大量30~40 cm长的扫帚状秃头枝梢。

2.3 国槐小卷蛾的活动节律

国槐小卷蛾成虫1 a内有2次发生高峰,成虫羽化多在8:00~12:00进行,野外观察发现,羽化前蛹体借助腹部摆动的力量,从蛹室爬出,露出约1/2,然后顶破蛹皮成虫爬出,蛹壳久而不落,羽化后不需要补充营养。成虫白天一般不活动,多静伏于树干、枝条和叶背等处;傍晚活动甚烈,沿树冠周围做波浪式飞翔,但飞翔迁移能力较差,一次性跃飞高度为2 m左右。

2.4 国槐小卷蛾的取食行为

2.4.1 幼虫钻蛀复叶叶柄国槐小卷蛾幼虫寻找到寄主复叶叶柄基部后,先吐丝拉网,在叶腋处取食嫩皮形成伤口。然后侵入叶柄基部内侧,或沿着叶柄向上钻蛀取食,排泄物堆积其中;或背离叶柄向下蛀1个1 mm左右的圆洞或平行枝条方向的“一”字型小凹槽,在复叶叶柄与枝条连接处形成一段半圆形的离层。复叶受害初期外观无明显变化,后期叶柄与枝条连接处排有虫粪及碎木屑,用丝粘住,形成高2~3 mm的灰白或黑色突起,中间有一排粪通气孔,头壳皮一般蜕在孔外。极个别初孵幼虫也为害寄主复叶上的小叶,造成被害小叶及其以上部位变色、干枯。大多数叶柄基部在受害后期,伤口基本能够愈合。

表1 国槐小卷蛾的年生活史(2013~2015年,石家庄)Table1 Life cycle ofCydia trasiasin Shijiazhuang(2013-2015)

2.4.2 幼虫钻蛀新梢和花穗国槐小卷蛾低龄幼虫一般选择粗2~3 mm的当年顶梢和新生花穗蛀食为害,1头幼虫能为害2~3个新梢、花穗。新梢、花穗受害初期,蛀孔明显,孔口排有黄绿色小粒新鲜虫粪,蛀孔以上叶片失水萎蔫、颜色变淡;穗轴上与蛀孔相邻的花穗分支首先变褐干枯。受害后期,蛀孔口处可见流胶凝固成黄褐色的胶状粒,蛀孔以下约4 cm受害部位及蛀孔以上的新梢和花穗全部变褐,嫩叶青枯、黄枯或卷曲,偶有脱落,遇风易出现折梢、折穗现象。

2.4.3 幼虫钻蛀枝条国槐小卷蛾大龄幼虫从枝条顶端未愈合的剪锯口、小枝分叉处或旧伤疤等侵入为害寄主枝条,先取食少量枝条表皮,然后隐藏在维管束形成层与木质部交界处钻蛀,蛀孔外排出黄白色或黄褐色颗粒状虫粪。若受害处枝条木质化程度较低,幼虫继续蛀食木质部深处至髓心,沿枝条髓心纵向蛀食长1~4 cm的虫道,并不断将蛀道中的粪便清理至侵入孔口处,后期蛀道内呈水渍状,并伴有褐色胶状物和幼虫蜕皮后留下的头壳等;若受害处枝条木质化程度较高,幼虫遇到坚硬物则调头爬出,在受害处周围取食枝条表皮或迁移他处为害。枝条受害初期,皮层失水皱缩,颜色变浅绿;后期小枝干枯变褐。幼虫大暴发可造成大量秃枝,尤其树冠顶部和背风向阳面受害明显,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和观赏性。

2.4.4 幼虫蛀食果荚和槐豆国槐小卷蛾第2代幼虫除为害寄主复叶、嫩枝、新梢和花穗外,还入侵到果荚内蛀食。当槐树果荚长到足够大、荚内水分适中时,幼虫多从果荚的梗洼处蛀入,受害初期果荚绿色饱满,入荚孔小米粒大小,孔外伴有黄绿色新鲜的颗粒状虫粪,果荚内受害槐豆腹缝线处有钻蛀眼或出现缺刻。受害后期,槐豆变黑变硬、干瘪,不能成熟;果荚变形或局部腐烂,入荚孔周围变薄变脆、呈咖啡色,孔外伴有棉絮状黑褐色虫粪,幼虫吐丝将被害果荚与邻近果荚连在一起,如果微气候有利于霉菌等真菌发生,则周边很多果荚也可能会受感染、腐烂。

2.5 国槐小卷蛾的生殖行为

成虫交尾在一天中均可进行,多数发生在傍晚。雌成虫体色稍淡,雄成虫体色呈黑褐色,其交配式为“一”字型,雌、雄成虫头分别朝向两端,交配器交接,触角与身体平行,紧贴背部,每次交尾时长约为30 min。国槐小卷蛾单次交配后可多次产卵,交配后1~2 d产卵,单雌平均产卵量为46粒。雌成虫多将卵产在树冠顶部和外缘的嫩枝顶芽、复叶叶背、复叶叶柄基部和嫩枝伤疤等处。每处产卵1粒,卵期8 d左右。

2.6 国槐小卷蛾的防御行为

国槐小卷蛾幼虫常隐藏在复叶叶柄基部、嫩梢、花穗、枝条髓心或槐豆果荚内为害,受害处常见黄色粘胶分泌物或用细丝将虫粪、碎木屑粘连在一起的高2~3 mm灰白或黑色的突起物,中间有一排粪通气孔,对幼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低龄幼虫有迁移为害的习性,多造成被害枝梢内和复叶叶柄基部受害但无虫的现象,在逃避天敌攻击中起到了“声东击西”的效果。

3 结论

国槐小卷蛾是一种为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在石家庄地区1 a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幼虫可取食为害寄主植物的叶片、嫩梢、花穗、枝条、果荚槐豆等多个部位。国槐小卷蛾为害常造成国槐整个羽状复叶脱落,树冠上形成长30~40 cm的扫帚状秃头枝梢。

[1]王亚荣,唐永臻,姚鸿涛.国槐播种育苗及大苗培育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3,(1):109-110.

[2]田菲菲,王彦芝.国槐小卷蛾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2013,(6):99-101.

[3]郭雯,王艳,侯军铭,王金红,姜秀华,张秀红,韩会智.国槐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2010,(6):101,106.

[4]李敏.国槐小卷蛾在北京地区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2,(6):76-77.

[5]张玉岱,王秀绒,曲日胜,陈宪喜,李健正.国槐小卷蛾生物学习性观察与防治[J].陕西林业科技,1983,(4):57-61.

[6]陈合明,祁润身.槐小卷蛾的生殖特点与性诱剂防治[J].植物保护,1996,22(6):8-10.

[7]李长山,王其芳.槐小卷蛾生物学特性观察[J].山东林业科,1992,(增刊):15-17.

[8]杨玉武,李永富,张其明,董强,周成刚.槐小卷蛾成虫和卵发生动态[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4):537-539.

[9]赵秀英,韩美琴,宋淑霞,翟金铃,王井元.槐小卷蛾发生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2008,22(3):25.

[10]王邵文,刘发邦,李洪敬,王治国,王绍勇,董贵军.

国槐叶柄小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山东林业科技,2000,(2):30-31.

[11]项颖颖,孙绪艮,王秀利,张霞,孟繁玲.槐小卷蛾的寄主选择行为[J].林业科学,2010,46(11):184-188.

[12]董立坤,黄祖国,范霞,黄在波,夏文胜.国槐小卷蛾Cydia trasisa(Meyrick,1928)新寄主记述及寄主范围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18-8522.

[13]张桂芬,阎晓华,韩艳,盛承发,孟宪佐.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槐小卷蛾研究[J].生态学报,2001,21(10):1583-1588.

[14]傅晓燕,孟宪佐.槐小卷蛾性信息素活性组分的林间活性试验[J].北京农业科学,1999,17(1):35-37.

[15]傅晓燕,孟宪佐.槐小卷蛾性信息素次要组分的鉴定与活性[J].中国生物防治,1999,15(1):4-7.

[16]张桂芬,阎晓华,孟宪佐.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槐小卷蛾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1,37(5):93-96.

[17]张新峰.国槐小卷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68.

[18]刘金英,庞建军,翟善民.国槐主要害虫可持续防治技术[J].中国森林病虫,2001,(增刊):58-59.

[19]巩小玲.国槐小卷蛾发生规律及防治[J].中国林业,2010,(6):47.

[20]岳继贞,陈爱勤.不同杀虫剂防治国槐小卷蛾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9):110.

[21]张素芬,刘孝林,张颖,李子博,边东波.国槐小卷蛾生活史及植入法防治试验初报[J].天津农林科技,2015,(2):7-9.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Behavior of Cydia trasias in Shijiazhuang Area

TIAN Fei-fei1,WANG Yan-zhi2,WEI Xiang-hua1
(1.Department of Landscaping Management of Shijiazhuang City,Shijiahuang 050061,China;2.Gardening Bureau of Xinhua District of Shijiazhuang City,Shijiahuang 050061,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behavior ofCydia trasias(Meyrick),the methods of field and indoor observ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life cycle,living habits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rva bored petiole basal part,young shoot,flower cluster and infruit ofSophora japonicaandSophora japonica(Pendula).It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lant growth and ornamental.Adult peak emerged from the end May to middle June and the end August to middle September in one year.C.trasiaswas one species of highly harmful borers.There were two generations per year in Shijiazhuang City.

Cydia trasias(Meyrick);Borers;Life cycle;Behavior;Shijiazhuang

S763.3

:A

:1008-1631(2016)06-0070-03

2016-05-05

石家庄市科技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151520382A)

田菲菲(1977-),女,河北蔚县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园林植保工作。E-mail:fftian2004@sina.com。

猜你喜欢
卷蛾复叶花穗
阴雨寡照天气枇杷花穗腐烂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探讨
杉树杉梢小卷蛾防治技术要点
花穗整形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丰台区槐小卷蛾的监测调查与防治
无患子复叶气动特性研究
疏剪花穗对石硖龙眼开花座果的影响
东北“三大硬阔”叶片和叶轴质量分配比较1)
大庆地区六种卷蛾的初次记述
复叶耳蕨渣总黄酮转化提取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研究
不同花穗整形长度对 “亚历山大”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