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常频呼吸机与高频呼吸机治疗的疗效比较

2016-02-15 11:59王一川刘晓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呼吸机

王一川 刘晓静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常频呼吸机与高频呼吸机治疗的疗效比较

王一川 刘晓静

【摘要】目的 比较并分析常频呼吸机和高频呼吸机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4例早产儿伴随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常频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高频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上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高频呼吸机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儿的呼吸功能改善。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

早产儿在临床妇科较为常见,指由于各种原因而提前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因其自身的特点出现一些器官发育不完全等情况,如肺泡的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肺功能障碍,可能会使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如不采取恰当有效的干预策略,可能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需要对患儿予以必要的干预[1]。本研究主要分析常频呼吸机和高频呼吸机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伴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3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33例,平均胎龄(33.2±2.2)周,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31例,平均胎龄(33.1±2.3)周。对比两组患儿的胎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配合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频呼吸机治疗。对呼吸机进初调,使其为A/C模式下通气。对患儿进行实时的连续监测,主要检测呼气末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保证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确保其呼气时间为0.3~0.5 s。调整FiO2,使其达到血氧饱和度的85%~95%,确保PEEP为5~6 cm H2O,而PIP则为20~25 cm H2O,尽量维持其最低的参数,达到最佳的效果。患儿病情出现好转时,可调低呼吸机的相关参数,同时采用同步间歇指令模式进行通气。观察组采用高频呼吸机治疗。初调参数,平均气道压设置为15~20 cm H2O,振动压(△P 40~45 cm H2O)的设置以看到,或是触碰到患儿胸廓的振动为最佳,匹配调频调节,设置其频率为12~15 Hz,吸氧浓度设置为目标水平的85%~95%。设置上机参数,根据血气的分析结果和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调整,如果为低氧血症需要提升FiO2,也可以适当的提升振幅,增加MAP。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IBM 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5.22%,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21 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和细心护理后全部存活并出院,比较两组患儿上机治疗1 d后的PCO2分别为(40.3±4.2)mm Hg和(50.2±2.9)mm Hg、PO2分别为(92.2±1.8)mm Hg和(84.5±2.4)mm Hg,FiO2分别为30%和2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上机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28.4±28.7)h,观察组为(87.6±14.3)h,观察组住院花费为2.5 w、上机花费1.5 w,少于对照组的2.0 w、1.1 w,两组比较,t=13.563 7,P=0.037 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新生儿早产是临床妇科中的常见情况,由于新生儿在母体中的发育时间短,加之新生儿各类疾病的影响,可能会使新生儿在出生以后,会发生呼吸衰竭等情况[2]。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对新生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重要因素,甚至会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上需要对该病症的新生儿给予必要的治疗和干预。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常频机械式呼吸机相对来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局限性,其同期功能会因为潮气量的影响而受到控制,可能导致患儿并发感染和验证反应,治疗效果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高频振荡呼吸机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仪器[3-6],其同其原理主要和之前的常频呼吸机存在差异,能够降低潮气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了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高频呼吸机治疗效果更好,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儿的呼吸功能改善。

参考文献

[1]杨晓芬.低氧血症使用呼吸机的护理进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1(23):637-638.

[2]唐远平.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呼吸衰竭患儿撤除有创呼吸机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17(14):1637-1639.

[3]陈烨.机械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7(7):183-184.

[4]任雪云.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0例回顾性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25(2):52-53.

[5]李强 .高频震荡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4,21(21):18.

[6]田宝丽,刘翠青.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4,7(11):637-638.

Comparison Between Curative Effect of Common Frequency and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ANG Yichuan LIU Xiaojing, Jiamus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Jiamusi 154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ormal frequency and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Methods Selected 134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rom March 2014 to Octo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frequency respirato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be high frequency respirator treatment, observe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Clinical treat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using high-frequency ventilator therapy effect is more obvious,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children.

[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Ventilator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6.085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6-0113-02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 154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INSURE技术与常频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不同正压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治疗中的效果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