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与护理

2016-02-15 17:35王胜刘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新生儿

王胜 刘星



机械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与护理

王胜 刘星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6例机械通气治疗RDS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和护理后,存活21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RDS的有效手段。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质量。

【关键词】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主要发生于早产儿,由于缺少肺表面活性物质(PS)并伴结构不成熟所致。重症RDS常需机械通气治疗[1]。2015年1~12月我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共收治需机械通气治疗的RDS患儿26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5年1~12月我科共收治98例RDS。应用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后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INSURE”技术,72例避免了机械通气。另26例病情重,“INSURE”技术治疗失败,予机械通气。

1.2 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这26例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机械通气治疗和护理经验。

我科拥有先进的英国SLE5000型呼吸机,具有触发通气和高频震荡通气(HFOV)功能。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即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小潮气量(5~8 ml/kg)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维持血气pH>7.25,PaO250~70 mm Hg,PaCO250~60 mm Hg。有5例常频通气治疗失败,改为HFOV,3例成功。

护理人员应了解本病特点,做好针对机械通气治疗RDS的特别护理:(1)加强巡视,及时发现上机指征,能按LPSV熟练呼吸机操作;(2)正确使用PS;(3)机械通气治疗RDS的吸痰护理;(4)重视家长的心理护理。

2 结果

存活21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1例。1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4例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3 讨论

RDS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并发症。“INSURE”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大多数轻中度RDS避免了机械通气[2]。然而机械通气仍然是治疗重症RDS的最有效手段,文献报道呼吸机治疗RDS治愈率达77.8%[3]。本研究26例RDS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1例放弃,存活21例,占比84%。传统机械通气方式易造成VALI,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3%~35%。近年研究显示LPSV能降低VALI的发生率[4]。我们采用LPSV,仅1例发生VALI。

RDS病情凶险,护士要与医生默契配合,加强本病特点的针性护理。

RDS典型特征是早产儿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且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这要求护理人员了解本病特点,对新出生的早产儿的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呼吸、血气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当“INSURE”技术治疗效果不佳,出现以下3项之一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准备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0.6,PaO2<50 mm Hg或经皮测血氧饱和度<85%(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除外);PaCO2>60~70 mm Hg伴pH<7.25;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5]。一旦延误极易发生肺出血、脑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掌握LPSV的内容,能按LPSV及时、熟练调整呼吸机参数。SIMV可避免人机对抗;小潮气量(5~8 ml/kg)可减少肺泡过度充气;较高呼气末正压可避免复张的肺泡再次闭合,减少周期性的剪切力。这些策略可减少了肺损伤,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并未增加动脉导管开放、脑室出血的发生率[6]。动脉血气结果是判断呼吸机参数是否适宜的金标准。初调参数或者参数变化后15~30 min应检测动脉血气。本组有5例患儿在常频通气治疗失败后改用HFOV,3例获得成功。HFOV是一种新的通气模式,有报道HFOV能更有效改善氧合,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7]。高氧对早产儿有害[8],应避免。呼吸机参数及生命体征变化需详细记录,供医生随时查阅,以了解病情进展。

研究显示使用2次PS效果要好于单次,一次性快速滴入可很好的在肺组织分布,四体位法与一次打入无差别[2]。本组机械通气后18例再次使用了PS。我们采用一个体位,边人工正压通气边注入的方式,临床并结合胸片均显示效果良好。注入PS后由于肺顺应性改善,应及时下调呼吸机参数防治肺泡过度膨胀引起肺损伤和氧中毒。

吸痰应基于患儿的需求。我们观察RDS早期气管内分泌物极少,盲目的常规吸痰可增加粘膜损伤和感染机会。后期易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泌物多,除按需吸痰外还要定时清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RDS多为胎龄、体重小的早产儿,存在严重免疫缺陷,易感染。感染多由手部传播,应严格执行 “7步洗手法”。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可减少感染机会。本组仅4例继发性肺部感染。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NICU是无陪护病房,家长在规定探视时间外不能见到患儿,易产生不放心、不信任心里。RDS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治疗费用高。家长易出现急躁,不理解,易激惹。护理人员应理解他们的感受,宽容,谅解,微笑服务。耐心客观的告知病情并介绍科室实力,增强家长信心。出现病情变化,要多主动联系、沟通。要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我们曾专门组织这方面培训,取得良好效果。26例重症患者,无纠纷。

4 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RDS的有效手段。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胡佳,刘玲,陈姝姝,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15,11(3):1003-1004.

[2]Sweet DG,Carnielli V,Greisen G,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管理——欧洲共识指南2013版[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5):356-358.

[3]宋金枝,吴本清,潘小梅,等.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预后多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382.

[4]黄立欢.新生儿呼吸机保护型通气策略[J].北方医药,2013,10 (7):154-155.

[5]王卫平,毛萌,李延玉,等.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5-118.

[6]韩季楠,蒋犁,王婧.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meta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9):594-603.

[7]穆宏地,张清义,张曦,等.高频震荡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89-90.

[8]Saugstad OD.Optimal oxygenation at birth and in the neonatal period[J]. Neonatology,2007,91(4):319-322.

作者单位: 475000 开封市妇产医院儿科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ANG Sheng LIU Xing,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Kaife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Kaifeng 47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severe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Method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reatment of RDS about 26 cases was analyzed, and the experience of treatment and nursing were summarized.Results Af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21 patients survived, 4 patients died and 1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Conclus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of severe RDS.Proper nursing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eatment.

[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 Neona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ursing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7.159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7-0228-0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INSURE技术与常频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不同正压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治疗中的效果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