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

2016-02-17 06:38刘源
中国畜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家蚕转基因基因组

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

主要完成人:

夏庆友(西南大学)

周泽扬(西南大学)

鲁 成(西南大学)

王 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向仲怀(西南大学)

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项目属畜牧学领域,是针对我国蚕学重大科学问题,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取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该项目在农业上能实现家蚕适度规模化养殖;在工业上可以提供更好的蚕丝。项目带动了中国蚕学的快速进步,并对我国蚕丝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主要成果如下:

第一,完成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密图”之后,向人类贡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也标志着我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领先地位。2002年构建了家蚕11个不同发育时期重要组织器官的cDNA文库,分析了10万条EST,2004年完成了6X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获得家蚕基因组大小为430Mb、18510个预测基因,分析了基因组结构、进化及家蚕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家族等,在Science发表。

2008年通过中日合作,绘制了家蚕基因组9X精细图谱,将87%的基因组片段和94%的基因定位到染色体上,为识别、筛选具有重要价值功能基因提供了重要支撑,国际昆虫学著名杂志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为此出版《家蚕基因组特刊》。

2009年完成40个蚕品系的基因组重测序和高精度遗传变异图谱绘制,发现1600万个SNP位点、31万个Indel和3.5万个SV,发现家蚕由中国野桑蚕而来的驯化为单一事件,研究论文在Science发表。

第二,家蚕基因组的功能注释。建立家蚕遗传及基因组数据库SilkDB,2003年对外开放,50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机构为日常用户。该数据库是世界上家蚕和昆虫最权威的数据库,集中了基因表达、突变信息、基因注释信息等要素,包括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1.8万余个预测基因、已知212个家蚕基因、554条鳞翅目昆虫基因序列、60余万条家蚕重复序列等相关重要数据,并还在不断补充最新的家蚕基因组研究数据。

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覆盖家蚕全基因组的oligo基因芯片和microRNA芯片,完成大规模功能基因筛查及表达谱分析,建立家蚕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为进一步分析家蚕性别决定、抗性、丝蛋白合成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提供重要信息;利用蛋白质组学、RNAi、转基因和定向敲除等方法,分析了各发育时期、组织器官的基因转录、翻译和调控,对家蚕基因组进行了功能注释。相关研究发表于PNAS、Genome Bio、Nucleic Acids Res和JBC等刊物。

第三,家蚕重要经济性状的形成机理研究。构建了家蚕性别决定信号通路,研究了BmDsx基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系统鉴定了家蚕抗菌肽家族及各成员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研究建立了家蚕体液免疫信号通路。建立了高效实用的转基因及基因组编辑系统,获得20余个转基因素材和1个转基因新型实用蚕品种。申请基因专利50余项,获授权专利19项,在Nat.Biotechnol、Plos One、Genomics、BMC Dev.Biol.、Dev.Comp.Immunol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被评为杂志的高访问率论文;出版专著《蚕丝生物学》等4部。

猜你喜欢
家蚕转基因基因组
探秘转基因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转基因,你吃了吗?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紫花白及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