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性能生物识别材料的动物性产品中小分子化合物快速检测技术

2016-02-17 06:38刘源
中国畜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性三聚氰胺

基于高性能生物识别材料的动物性产品中小分子化合物快速检测技术

主要完成人:

沈建忠(中国农业大学)

江海洋(中国农业大学)

吴小平(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王战辉(中国农业大学)

温 凯(中国农业大学)

丁双阳(中国农业大学)

◎沈建忠

2016年1月8日,基于高性能生物识别材料的动物性产品中小分子化合物快速检测技术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沈建忠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荣誉证书。而就在一个多月前,他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项目研究成果丰富了免疫分析理论体系,为高性能生物识别材料的获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加速了快速检测产品的创新升级,推动了快速检测行业的科技进步。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并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和2012年全国科普日上重点展出。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由于缺少现场检测手段,造成政府工作十分被动。阻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奶源进入加工领域成为一大难题,使用仪器分析的方法操作烦琐、耗时,还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因为牛奶属于生鲜产品,检测要求现场实时、快速,沈建忠及其团队成员经过多方尝试,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了三聚氰胺快速检测试纸条,自此,只需几滴牛奶,一两分钟即可准确判定结果。

食品基质复杂,有害化合物残留种类非常多,检测各种极低含量的化合物难度巨大。针对兽药、霉菌毒素和非法添加物等三大类危害物,该项目提出了半抗原合理设计理论和技术,这为高通量多残留快速检测提供了关键技术和材料;发明了系列核心试剂配方和工艺技术,提高了快速检测产品的灵敏度、稳定性,并构建了一个涵盖主要兽药、霉菌毒素、非法添加物,库容量超过300种的抗体库,为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提供了技术储备。

十年前,快速检测试剂产品90%以上依赖国外进口。在沈建忠及其团队的努力下,现在国外产品已经不超过30%,我国的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研发水平也整体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十余年来,项目团队研发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ELISA试剂盒和胶体金试纸条产品60多种,其中23种获农业部批准备案文号,在全国30个省区市地方残留监控工作和国内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日常监测中应用,用于快速检测肉蛋奶及饲料中抗菌药物、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和瘦肉精等残留,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性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价格两个月腰斩
三聚氰胺:上半年走势偏弱 下半年能否反弹?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博落回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欧盟产业拟对我输欧三聚氰胺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