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arC云端一体化平台的未来教室课堂教学研究

2016-02-17 02:13杨慧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期
关键词:研讨平板教室

◆杨慧成

基于StarC云端一体化平台的未来教室课堂教学研究

◆杨慧成

以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未来教室的具体应用为例,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多学科多角度阐述未来教室在教育教学中具有的历史性革命意义。

未来教室;教学模式;STARC

10.3969/j.issn.1671-489X.2016.01.00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1],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媒体、新技术陆续出现并进入校园,使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形式发生根本变化。2014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建成集录播教室、双板课堂和电子书包于一体的基于StarC云端一体化平台的未来教室,开启了在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育尝试。

1 关于未来教室

未来教室的课堂教学方式由传统的单向传授式教学转变为多元交互、和谐共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通过StarC系统的交互教学平台,实现作业的分发、提交、统计汇总分析于一体,同时结成大量的资源库,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信息交换。此外通过录播点播系统,尝试翻转课堂这一全新教学模式,让教育从个别化走向个性化。

未来课堂是一个集成了高度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提供给学生高度智能化、虚拟化、社区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以达到规定教学目标的课堂,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2 精心组织,做好教师培训

逐个过关,抓好教师的应用技能培训未来教室作为一个新出现的教学环境,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的操作,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一定是个新鲜的事物。为了让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教学技术,跨塘实验小学首先选拔3名信息技术和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教师参加苏州市和工业园区未来教室种子教师培训。并选择涵盖校内各个学科的21位教师作为校内第一批未来教室种子选手教师进行重点培训。接着邀请专家分批次对全校50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6次专项培训。培训后进行未来教室软件和硬件系统应用操作的相关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在里面进行授课。通过培训和考核,跨塘实验小学50周岁以下的教师均能够熟练掌握未来教室软件和硬件的操作。

研讨探究,深化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下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别,熟练掌握未来教室软件和硬件的操作并不一定能够开展未来教室的教学。为此,学校多次邀请专家到学校开展基于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指导工作,并多次安排教师到外面学习交流。同时要求每个教研组每月至少开展一节基于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学研讨活动,全体骨干教师和工作5年内的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节校级未来教室教学研讨课。

3 未来教室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在未来教室的教育教学中呈现出很多精彩的课例。

在宋敏芳老师的五年级科学课“食物链和食物网”课上,宋老师先将一张食物链的草图发到学生平板上,学生在平板上绘制好食物链并传到StarC系统里,教师可以实时看到每个学生绘制的食物链并进行分析讲解。另外,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在不停地进行互动,学生可以从系统中调取预设的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则能不断对这些资源进行注解和操作。而这些注解和操作又会成为新的资源,可供教师、学生在其他时段使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往往让学生采用举手的方式赞同或否定某个观点,有部分学生会受其他学生的影响;而本节课上通过对投票器的使用,学生的观点得到及时、真实的反馈。图片的分享更是呈现出动态的课堂。学生所绘制的“食物网”的图片,是在师生共同完成的“半成品”上进行的;教师组织的交流反馈,是在学生的作品上修正、补充的;在引导学生分析“食物网”中每种生物数量的重要性,认识“生态平衡”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也是建立在及时传送的“食物网”图片基础上进行的。

师生间的实验报告、测评题的即时传送,极大地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上,看不到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却隐约成为教学资源的创造参与者,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充分利用未来教室强大的即时交互功能,呈现了一个动态开放的课堂。

在吴建芳老师的一节语文课《秦兵马俑》上,吴老师通过StarC信息推送功能将相关秦兵马俑资料发到平板上,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平板电脑进行浏览批注,并将完成的任务通过PAD发送给教师;学生利用电子书改变以往教学中看黑板和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可以直接借助平板电脑的界面进行书写、批注和绘图,而且学生的平板电脑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所编辑的内容,并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实现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实时互动。这能有效地打破教师单方讲解、学生独自听课的学习状态,提高师生间的互动。通过问答,教师就能马上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实时进行补救教学。学生通过实时参与讨论,极大激发了学习热情。

在副校长王平宏的一节“我的玩具”作文课上,王校长先通过平板电脑从不同角度拍摄玩具毛绒小白兔,并将它们传到双板上。学生根据自己观察描写这个玩具,并将自己描写的内容拍摄上传到StarC云端。接着教师从云端选择比较优秀的文章和大家一起共享,并对个别作品做好批注返还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云平台实时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批注。未来课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表现形式可以是多元,不再是学生相互讨论或学生回答问题似的交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多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支持。

在宋丽敏主任的一节英语课“In the library(Cartoon time)”上,宋老师熟练地利用双板优点,将不同内容在不同版面上显示。同时利用未来教室的测试功能,现场进行测试,并根据学生提交的信息进行统计反馈。教师利用这些设备,除了极大地提升了课堂容量外,更容易了解学生情况,预习、听课、作业全方位了解,而且实时性强,这道题是谁做了,做对了没有,怎么做的,一清二楚。

4 基于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学研讨活动

跨塘实验小学有两个校区,校区间的距离相对较远;根据学校的教研安排,每周都要进行备课组或教研组教学研讨活动。传统的教学研讨需要两个校区的教师赶到同一个校区的同一间教室进行听课观摩,课后进行研讨,极大地浪费了教师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利用未来教室的直播功能,对上课情况进行网上直播,两个校区的教师坐在自己办公桌边打开直播系统就能进行网上实时观摩,并且借助网络交流系统进行实时点评交流,一节课下来,课堂上的优点、缺点以及需要改进意见全部出来,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研讨效率与效益。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场所。现有课堂存在单一化、静态化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重构。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出现很多新鲜的智能教育设备,未来课堂将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展开。未来教室能满足多种不同形式的知识交流,舒适、方便、人性化的交流形式必然成为未来课堂的趋势,这也许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需要认真研究。

[1]尚俊杰.“互联网+”时代教师将变成“超级教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6).

G434

B

1671-489X(2016)01-0005-02

作者:杨慧成,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信息处副主任,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215122)。

猜你喜欢
研讨平板教室
“313”教室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