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多样化呼唤教师职业行为变革

2016-02-19 21:05周冬祥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办学特色

周冬祥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这场扑面而来的新一轮教育改革,作为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的主力军,每一位教师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场新的挑战,教师的职业生活形态和专业发展必然向多样化转变。那么,教师如何认识和面对这场挑战,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登上新的专业发展高地,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高中多样化发展催生教师职场文化的多样化。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针对传统普通高中单一办学模式而提出来的,主要体现在倡导普通高中办学理念的多样化、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课程内容的多样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教育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办学特色的多样化等方面。从目前世界各国高中学校的发展情况来看,高中多样化办学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学术高中、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其中,学术高中相当于我国现行的重点高中,以为学术性普通高等院校培养优质新生为主要目标;特色高中一般以侧重为技能性职业高等院校培养某方面的特长技能为主要目标,比如科技高中、外语高中、艺术高中、体育高中、民族高中等等。综合高中则是兼顾普通高校、职业高校和直接就业的需求,实行“普职融通”,提供普通学科课程、职业特长教育课程和就业技能培训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从国家推进的高校结构改革来看,学术性普通高校将会大大减少,技能性高校的比重将会不断扩大,这将导致大多数普通高中不可避免地要实施转型改革,走综合高中、特色高中的办学之路。大多数普通高中的教师在学校转向综合高中、特色高中的过程中,必然承受学校变革带来的冲击,其职业行为也必然会发生转变。显然,谁不适应这场变革,谁就会被淘汰。

高考多元录取催生教师职能的多样化。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招生方式也将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将会被“多元录取”所取代,但各种方式侧重考查考生的不同侧面。如“自主录取”在突出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强调“潜质性”;“推荐录取”强调“拔尖性”;定向录取突出“急需和意愿的结合性”;而“破格录取”更看重“独特性”。但无论哪一种录取方式,都将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和学业成绩。教师不能只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开发潜能、指导“冒尖”,鼓励学生独特创新以及关注高校招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统筹兼顾,各显其能,体现出多样化的职业价值追求。

课程开发多样化催生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高中多样化最显著特征是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没有多样化的学校课程结构体系,就谈不上高中多样化发展。例如,美国的综合高中课程分为学术科、普通科、职业科三大板块,分别导向升学、通识教育和就业三个方向,由学生自主选择。通常是以普通科的基础常识科目作为必修课,将学术科、职业科的课程列为选修课。其中,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才是真正体现高中学校特色、吸引学生的核心课程,像烤制薯条这样的生活技能课往往受到所有学生的欢迎。日本的高中选修课开设农业科、工业科、商业科、家政科、福利科,课程科目设置几乎与社会行业一一对应,真正实现了社会生活形态与学校课程形态的链接融通。在这样的多样化课程平台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多样化、生活化、技能化。高中特色发展过程中的特色课程开发,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内容的建构、课程资源的挖掘与优化整合,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实践要求,也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办学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完美的特色党建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