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平稳地推进高考改革

2016-02-19 21:06胡向东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育领域公平正义科学化

胡向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高考改革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建立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针对这一目标,本轮高考改革必须在正确研判当前复杂形势的基础上,以“公平正义”为最大价值追求,以科学办考为有力保障,以“平稳过渡”为最佳路径,用政策协同、系统谋划,提高考试科学化水平,保障高考改革的成功。

首先,要深刻认识高考改革面临的复杂形势。高考作为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扮演着公平正义“代言者”的形象,教育领域的诸多矛盾也因此集聚于此。而当前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受到教育外部资源、制度、政策和舆论环境等的制约,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又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有效解决,需要教育领域内部和外部协同改革,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这又与当前社会公众的急切期待形成强烈反差,在这种压力下,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会导致教育政策、高考政策在改革过程发生违背教育和考试规律的现象,进而遭到舆论抨击。这正是高考改革稍有风吹草动,就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原因。

从教育内部关系角度看,高考连结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诸方面,其传导性极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十分明显。高考改革,往往会对基础教育产生反拨作用,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产生连带影响,对义务教育后学生分流、接纳分流学生的学校发展,对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效果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高考改革必须统筹安排,并加强教育内外和教育各领域之间的系统改革。深刻认识这种复杂形势是高考改革成功的重要基础。

其次,必须以公平正义为高考改革最大价值追求。从宏观层面上讲,一是必须着眼于全体人民的福祉,把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高考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公平正义置于最优先的地位,倡导“公平优先”。二是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广泛的动员宣传,让人民群众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高考管理体制的建构和监督中来。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有限,但将考生和家长等所有关切者引入“切蛋糕”的过程中,也许能够增进人们对“蛋糕太小”的理解,减缓人们对有限资源分配的焦虑,也能够将大众智慧引入改革,弥补政策制订者智慧之不足。三是要按照公平正义的具体目标,来评估和检验全面深化改革最终是否取得了成功。不仅看高考改革的制度设计,还要从法律、政策上努力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高考运行环境,检验高考改革的实施过程。

从操作层面上讲,“平稳过渡”应成为本轮高考改革操作基本原则。高考事关重大,必须谋定而后行,先有规划再有行动,先有试点再有扩展;鉴于高考代表社会公平正义的“招牌效应”,必须全国一盘棋地改革,各省的方案既要与全国精神一致,同时又要勇于改革和探索,形成特色;针对高考改革系统性和关联性强的特点,必须进行有力统筹,进行综合改革。同时,新老高考方案要做到“无缝对接,平稳过渡”,确保改革过程中不产生“牺牲品”。

第三,要用提高科学化水平来保障高考改革的成功。对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核心诉求的高考改革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社会舆论并非全然“点赞”。多元评价会不会影响高考所代表的公平正义?这恐怕是老百姓最为担心的问题,我们必须用科学的考试评价成效来回答。要开展综合评价、改变“一考定录取”的现状,就要建立一个科学、完整、公众认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这势必要接纳众多评价方法的优点,拓宽考试评价的内容,关注那些没有被测量到的或者难以用纸笔测验测到的高级心智技能,以及情绪情感、道德品质等非学业素质。这个任务十分紧迫,科研难度很大,推进难度也很大。只有加快高考科学化进程,才能赢得改革成功。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公平正义科学化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3D显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初步认识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全民戮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