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适合学生的课程

2016-02-19 14:15徐琴范涛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本学校课程

徐琴 范涛

课程只有服务于学生,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立人。在三级课程的管理实践中,宜昌市葛洲坝实验小学将“学生获得”凸显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从国家地方课程的落实及校本课程的自主开发入手,不断优化课程管理,提升育人品质。

转变观念。学校管理的核心在于课程领导,葛洲坝实验小学的管理团队牢固树立课程意识,把对教学的管理放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来思考,不断优化三级课程的整体架构和课程资源的整合。学校将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专家培训、校本研修、读书征文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树立大课程观,教师们普遍认识到课改是由单一课程到综合性课程、各学科课程的融合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制定规范。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我的制度我做主”活动,教师自己制定课程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学校上课、换课、代课、调课等教学流程,让课程管理更加规范,保障了课程的落实。

配置资源。科学合理的教师课程配置,用好校内资源,能最大限度保证课程的落实和实效。对于教师岗位的设置,学校采用教师自主申报与学校集中调控相结合,务求达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

课程需要学生参与和家长介入。借助学校所处宜昌市的特色水电文化,邀请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成为“合作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了课程资源,丰富了课程内涵。经过几年的努力,葛洲坝的建设者、三峡大学的教授、水文站的技术工人,还有中华鲟养殖基地的专家、民间剪纸艺人、音乐达人等纷纷走上学校的讲台,讲述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传授课本外的知识与技能,校外资源融进了综合实践、生命安全教育等地方课程。

加强引领。课程的执行离不开严格的检查,为保证课程落实,学校采取行政值周普查与课程处专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天对课表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行政巡查结果与课程处安排进行核对,同时,学校课程处还会根据课表重点抽查课程的执行情况,对于抽查中出现的占课、不按课表上课等问题,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并在全校对违规现象进行公示,引领教师规范落实课程。

多元课程配置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备课压力。根据目前的师资状况,一位教师要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备课中存在教师盲目抄袭教案现象,影响了课程质量。学校把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和质量作为管理突破口,采用“批注渐进式电子备课”模式,力求实现个体单独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批注与电子备课完善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研讨结合,努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全面提升教师工作效率。

对于地方课程中新出现的《生命安全》等课程,学校利用网络研修平台资源,组织教师学习专家的教材分析和教学指导,开展网络课程研讨,以集体备课形式帮助教师快速、有效的开展教学。

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关键是自主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因葛洲坝水电站而生,水电文化成为学校的文化内涵。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探索中,学校通过开展“四童”“五小”“六探”水电文化系列活动,自主开发校本教材《我爱水电城》并将此作为必修课教学内容,同时鼓励开发能够展现师生个性的校本选修课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经历了由多到精、由数量到质量的蜕变后,学校开设了满足学生需求的舞蹈、合唱、陶笛、绘画、剪纸、体操、羽毛球、足球、排球、科技探索等20多门选修课程。

学校将创造适合学生的课程而不是适合课程的学生作为校本课程评价的目标导向,通过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引导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实施者,用个性课程成就个性学生。在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中,学校注重课程内涵的搭建:从学生申报、教师申报、《课程指南》的编写到精品课例分享、学生学材展示以及向家长汇报的校本课程成果的展示中无不体现着课程的管理意识,学校的课程建设走上了 “创造适合学生的课程”之路。

猜你喜欢
校本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