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科研活力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使命

2016-02-19 00:37郭菊娥裴云龙
关键词: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人才

郭菊娥,裴云龙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管理问题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9)

激发科研活力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使命

郭菊娥,裴云龙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管理问题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9)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使命和目标要求。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激发科研活力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急需突破的机制问题。基于对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为推动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建议营造信任科研人员的氛围;建立科研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搭建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科研服务体系;建立具有交大特色的国际化科研评价体系;提升科研资源配置效能;申请“一带一路”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管理;科研活力;负面清单;科研评价;科研服务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5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学举行座谈会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会人员均表示,总书记讲话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哲学社会科学界期盼已久的,标志着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2]。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管理学科的作用。探讨通过深化高校治理机制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对于坚持问题导向,体现原创性与时代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高校科研管理具体实践过程中,相对于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存在部门领导拍脑袋、专家看行政部门人员眼色行事等问题[3],无法有效实现专家智库的决策支持作用,导致科研管理效率提升缓慢。

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运营方法的现象。对行政采购与科研采购施行同样的政策,导致科研采购商品价格过高,削弱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这忽视了科研活动与行政管理活动的区别,违背了科研规律,导致教师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

在高校科技成果评价和职务晋升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评价标准使分类评价落实难以到位,科研评价指标片面,考核部门混乱,无法有效反映科研创新的核心目标,不能发挥激励作用等问题[4]。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出现了“缓进则退”的现象,科研实力和办学质量急需快速发展。作为地处“一带一路”源头——西安的高校,西安交通大学急需抓住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将地缘劣势转为优势。因此必须在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中创新机制,释放教师科研活动的活力,提高现有科研人员的产出效率,争取国家资源支持,积极吸引全世界的优秀科研人才来交大落地生根。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六条建议。

(一)营造信任科研人员的氛围

习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讲话指出:“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3]感动中国2012年度的林俊德院士,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在癌症晚期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35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这些科研人员具有的高尚品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与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代表了我国教育和科技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目前不能因为个别科研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和经费使用问题,就对广大科研人员失去了信任,要相信绝大多数科研人员淡泊名利,具有社会责任感与献身科学的崇高行为规范。

建议赋予科研领军人才、团队或科技成果转化实体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加强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指导与注意事项的警示,营造宽松自由的创新氛围,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与潜能;加大对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科研人员廉洁奉公、尽职尽责、献身科研事业精神与价值取向的宣传力度,在西安交大营造人人崇尚科学、尊重科研人员的氛围;教育科研人员发扬奉献精神,树立品牌形象,珍惜自身的声誉,细化科研经费使用的权责清单,以正面警示教育为主。

(二)建立科研管理负面清单制度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最先施行“负面清单”制度,在激活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和入住企业活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使企业显著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201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执行。高校科研管理必须根据科研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建议西安交大施行“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只要不在“负面清单”里就认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在具体管理实践中,以财务报账负面清单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财务手续中解放出来,极大释放其时间与精力;设立西安交通大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禁用清单,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

(三)搭建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科研服务体系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就要求西安交大的管理部门转变职能与观念,从科研人员的管理向服务转变,树立科研人员在高校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与良好的服务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教授治校与学术自由。建议西安交通大学进行制度改革与平台建设,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管理准则、流程、岗位职责要求和考核评价体系,实现高校教师个人信息、科研与教学成果数据的快捷提取、更新与确认,推动财务报销流程的简化,避免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浪费在各种报表填写的海洋中。

(四)建立具有交大特色的国际化科研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是制约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的评价能够让学术研究保持在揭示科学规律、解决科学问题、探索科学方法的合理轨道上,让各类人才既能享受创新乐趣,也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中取得成就。科研成果的评价不能只看影响因子,还要关注发表的期刊是否属于本领域国内外公认的顶级期刊,更要看对国家战略研究、重大国防任务、重大基础研究、重大工程研究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贡献。在实施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建议交大尽快实施研究所(院、基地、中心)、团队、项目群、个人等多主体的考核办法,改变现在以个人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营造联合攻关贡献高精尖成果的研究氛围。

倡导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依据科研规律提高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研究人员的成果、人才计划、平台和项目评价的客观科学性;基于交大现有的优势学科,做好长远科技规划。在允许科研人员自由探索的基础上,给予稳定连续资助,减少浮躁与急功近利导向,树立科研自信。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对于副教授以上的科研人员,学校每年配一笔基本的科研经费(1-3万美元),在其做出具有重要前瞻性的成果时给予更大的持续资助。

(五)提升科技资源配置的效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有“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有“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与“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有“万人计划”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人才支持项目,交大目前有“腾飞人才”等人才项目。由于定位重叠,使科研人员忙于申请各种人才项目,形成了一人多头衔的乱局,使有无头衔的科研人员一夜之间产生了巨大差距。这不仅使科研人员不能专心科研,浮躁行为盛行,而且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多头衔人员因为钱太多而迷茫,挫伤了无头衔人员积极性。建议建立校内“人才计划”跟踪评估和退出机制,依据人才成长规律设定合理的评估周期,对不达标的科研人员予以取消人才称号。

拔尖科研人才还须保持引进和培养并举,尤其需要关注青年拔尖人才的成长。西安交大目前将“国外名校毕业”作为引进人才的基本条件,将国内优秀博士生特别是本校培养的设置比例进行管理。我们认为,目前人才领域的各类计划、各类评审和各类评奖均亟需做减法,应及时刹住拔尖人才成长环境中的功利化倾向,营造鼓励国内外优秀人才同台竞争的良好生态。建议营造国内拔尖人才的成长环境,重点淡化身份标签,理性看待国外博士学位等问题;增设外国学者来校进行访问研究支持计划,提升西安交大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六)申请“一带一路”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地处“一带一路”的源头,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成功牵头成立了有120多所大学参加的“新丝路大学联盟”,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教科文先行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新丝路大学联盟”的子联盟,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了“丝绸之路学院”,已经获得了吉尔吉斯斯坦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议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基于西安交通大学教学、科研和服务的优势、特色和组织管理能力,联合具有互补资源的单位,申请建设文化传承创新类协同创新中心,争取教育部每年3 000万的经费支持,推动西安交大的“双一流”建设。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1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2] “十三五”规划建议: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EB/OL].[2016-11-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03/c_1117027205.htm.

[3]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3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31/c_1118965169.htm.

[4] 郑爱平,张栋梁.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科研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6(8):140-145.

(责任编辑:张 丛)

Stimulate Scientific Research Vitality to Complete the Missions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GUO Ju′e,PEI Yunlong

(China Management Problem Research Center,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Xi Jinping,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CPC, indicated the mission and aim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the Symposium 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Therefore, we think that it is time to break through the following two mechanism problems, namely, how to deepe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how to activate scientific research 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we put forward 6 policy suggestions to mak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to achieve a world-class university:(1)Construct the atmosphere of trusting in researchers; (2)Establish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of negative list; (3)Buil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 system transformed from regulation to service; (4)Establish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with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5)Promote the effica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 distribution; (6)Apply to build a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scientific research vitality; negative inventory;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

2016-0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2135)

郭菊娥(1961- ),女,“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G311

A

1008-245X(2016)05-0122-03

10.15896/j.xjtuskxb.201605022

猜你喜欢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人才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人才云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我国科研人员揭秘银杏古树长寿机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