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HIV初筛阳性患者的护理及职业防护

2016-02-21 17:52邱秀媚陈丽燕冯冰霞林丽霞
西南国防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初筛急诊科医务人员

邱秀媚,陈丽燕,冯冰霞,周 芬,林丽霞



急诊HIV初筛阳性患者的护理及职业防护

邱秀媚,陈丽燕,冯冰霞,周芬,林丽霞

急诊;HIV;阳性;职业防护;护理

近年来HIV感染率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导致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增加[2]。急诊科护士不可避免地会遇到HIV感染患者,并且第一时间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增加了HIV职业暴露的机会。因此,对急诊HIV感染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同时采取严格的职业防护,是每名急诊科护士必备的技能。为此,我院急诊科于2010年8月制定并实施了《急诊HIV初筛阳性患者职业防护措施及护理管理》,实施5年来,既保证了患者的规范化护理,同时又减少了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无护理人员院内感染HIV。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急诊科基本情况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5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30人,护士10人。

1.2急诊HIV初筛阳性患者资料2010年8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阳性患者共26例,在急诊首诊时均不知道HIV初筛阳性,而是在就诊后经检查发现HIV初筛阳性。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1~68岁;职业:干部2例,工人4例,农民6例,自由工作者10例,无业游民4例;首诊症状为发热6例,咳嗽4例,腹痛2例,外伤14例。

1.3职业防护及护理管理由急诊科护士长牵头,遵照原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联合我院护理部及医务部制定《急诊HIV初筛阳性患者职业防护措施及护理流程》,主要内容包括:(1)急诊护士的职业防护管理:对HIV初筛阳性患者设置专门隔离间,并于床头牌上粘贴蓝色标识,一切医护操作均在隔离间内进行。所有急诊护士均接受HIV职业防护规范培训,达到合格后方可上岗。加强急诊护士防护措施,对HIV初筛阳性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穿戴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口罩、眼罩。专门设置锐器收集箱,并且有明显警告标志,位置固定。职业暴露后处理,急诊护士操作中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要迅速用清水反复冲洗;如有皮肤损伤,要立即将血液挤出,然后用碘伏消毒。(2)急诊护理管理:一旦发现HIV初筛阳性,首诊时与患者接触过的护士都要详细回顾是否存在职业暴露,是否与患者血液、体液直接接触,如有职业暴露即严格按照职业暴露后处置方案进行,并对首诊医护人员及就诊环境进行必要的洗消。首诊护士立即将患者带至隔离间,尽量减少患者活动。安排专职护士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不得对患者产生歧视,不得拒绝、推诿患者。告知患者初筛结果阳性需要进一步鉴定,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者过度恐慌。对采取的防护性措施要对患者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同时严格保密原则。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衣服宽松柔软,剪短指甲,防止皮肤破损。(3)污染物品的管理:对患者血标本及血液污染的物品置于可焚烧的密闭容器内,并有显著标识,移交废物处理中心时特别提醒。对患者所用的被服、中单、手术单等一切污染废物及生活垃圾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做好特殊标记并焚烧。对患者手术器械先放入0.2%过氧乙酸液内浸泡30min,然后清洗,高压消毒。(4)急诊环境的终末消毒:患者离开急诊科后,对患者接触的地方如门把手、水龙头等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对隔离间采用0.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

2 结果

26例患者血液标本均送至我市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确诊检验,最终确诊HIV感染22例,送疾控中心治疗。急诊留观时间1~4 d,共有24名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共完成抽血28例次、静脉穿刺18例次、静脉输液18例次、肌肉注射22例次、备皮8例次、皮试16例次、清创缝合12例次、配合急诊手术8例次、导尿6例次、下胃管4例次,所有护士均无职业暴露,并且无院内感染HIV发生。

3 讨论

由于急诊患者往往病情急,多需要急诊处理,在紧急状况下,急诊护士容易忽视个人防护,面对HIV感染患者,增加了职业暴露甚至院内感染的机会,使HIV的职业防护及护理难度增加。为了做好急诊护士HIV的职业防护及护理,我科通过制定《急诊HIV初筛阳性患者职业防护措施及护理管理》,并组织专题培训,增强了急诊护士的个人防护意识,严格了职业防护措施,规范了急诊护理流程。实施5年来,对26例HIV初筛阳性患者进行了严格的职业防护和护理,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并且无院内感染HIV发生,效果显著。

我们体会,急诊HIV初筛阳性患者的职业防护重点是增强护理人员个人防护意识,严格防护措施。只要HIV初筛阳性,即将患者视为HIV感染源,进行严格隔离,所有护理操作均在严格的防护措施下进行,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职业暴露机会[3]。我们对HIV初筛阳性患者设置专门的房间进行隔离,减少了其活动空间,同时安排专职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尽量减少了与患者直接接触人员。对HIV初筛阳性患者的任何护理操作均在严格防护的基础上进行,避免了职业暴露[4]。另外,对污染物尤其是患者血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患者接触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严防院内感染或交叉感染发生[5]。

[1]汪宁,钟平.中国HIV分子流行病学30年[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6):541-546.

[2]徐丽楠.医务人员的HIV职业暴露与预防[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1-2.

[3]史宝玉.急诊手术患者中HIV初筛阳性者的感染防控管理[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33(2):205-207.

[4]欧阳明月,苏丽西,陈英,等.护理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研究[J].全科护理,2015(20):1921-1924.

[5]任海燕.手术室护士HIV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调查与防护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30):4089-4090.

[6]赵英.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调查[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151-153,156.

[7]张秀,刘丽英,吴丹,等.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84-86.

[8]陈美红.心理护理干预对HIV阳性手术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7):1796-1797.

R 473.5

A

1004-0188(2016)03-0318-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3.033

570102海口,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邱秀媚,冯冰霞,周芬,林丽霞),护理部(陈丽燕)

面对HIV感染患者,医务人员往往存在一定的恐慌,约65.3%的医务人员不愿与其继续交往[6]。我们要求急诊护士在面对HIV初筛阳性患者时不必过度恐慌,更不应该歧视、拒绝或推诿患者。患者得知自身HIV阳性后,尤其是在医务人员严格地防护下,往往会出现一定的恐慌、焦虑、甚至厌世或仇恨等不良心理,因此,对HIV初筛阳性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7-8]。急诊护士应履行告知义务,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另外应进行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

总之,急诊护士对HIV初筛阳性患者应在严格的个人防护基础上,给予积极护理,减少职业暴露及院内HIV感染的发生。

(2015-10-05)

猜你喜欢
初筛急诊科医务人员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