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坤运用枳实消痞汤辨治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介绍

2016-02-22 13:01段永强王君成映霞
新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消痞疏肝理气枳实

段永强,王君,成映霞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2.敦煌医学与转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 3.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700

◆名医研究◆

王道坤运用枳实消痞汤辨治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介绍

段永强1,2,王君3,成映霞1,2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2.敦煌医学与转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 3.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7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枳实消痞汤;老年人群;王道坤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中医痞满、胃胀、胃脘痛等范畴,是由外邪内陷、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而形成的以渐进性纳呆少食、运化迟滞、脘腹满胀或胃脘胀痛为主症的病症。临床上,老年人群是罹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好发人群,此与萎缩性胃炎慢性迁延、增龄性衍生有密切关系。王道坤教授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三、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教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五十余年,学术遵《内经》之法而承东垣之学,善治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肠顽固性溃疡及消化道肿瘤的诊疗颇有建树且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王教授学习,亲聆教诲,现将王教授诊治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有外感内伤之别,但鉴于临床上中老年人群罹患CAG的人数逐年增加,王教授临证中尤其重视老年人群体质特征与CAG病因病机的有机结合,理法方药以求精准无误。CAG病位虽在胃腑,但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分析,CAG与脾、胃密切相关。老年人因年龄增加,纳食运化,不免失节,日久胃腑受累,脾胃虚弱,气机(气血)失调而易发为CAG,《临证指南医案》指出“高年阳明气衰”,即老年人脾胃虚弱,其运化功能减退。同时老年人群可因脾虚而导致痰湿内生,肾虚而导致元气不足,气虚而导致瘀血内生,这些亦是加重CAG老年患者症状突出、迁延难愈的主要因素。王教授认为CAG病机特点多为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乘袭,致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纳运失调,升降失司。结合CAG的脏腑病证特点和发病部位,其病位主要在脾与胃,病性有虚实之分,但以虚实错杂多见。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既是CAG的内在成因,亦是CAG发展恶变的重要病机,而痰湿瘀血为其病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故王教授将老年人群CAG患者病机归纳为“脾胃虚弱,气机逆乱,痰瘀交阻”,认为脾胃虚弱是CAG发病的根本内因,气机逆乱是CAG发生的主要特点,痰瘀交阻是CAG发展的病理趋势和恶变结果,强调治疗老年性CAG应从脾胃、气机和痰瘀入手,随症立法处方。

2 重视脾胃功能失调与CAG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CAG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呃逆嗳气、口干口苦、纳呆少食、稍食则饱、食后胀甚、胃脘胀痛、脘腹胀满、严重者胀痛牵连两胁及后背,或神疲乏力、大便溏结不调、形体消瘦等等。诚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云:“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说明脾胃虚弱,气机(血)失调是痞满的基本病机。王教授认为脾胃生理功能(特性)失调与CAG的病理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具体而言,CAG证候要素反映出的病机内涵主要是脾胃生理功能的失调,纳呆少食、稍食则饱、食后胀甚提示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是CAG发生的基本病机;呃逆嗳气、胃脘胀痛、脘腹胀满、严重者胀痛牵连两胁及后背提示升降失常,气机逆乱是CAG发生的主要特点;口干口苦、舌苔厚腻欠润、大便干结以及病理活检胃黏膜变薄,腺体萎缩或肠化增生提示痰瘀互阻、毒邪侵袭是CAG发展甚至恶变的主要症结。故王教授治疗老年CAG疾病,强调要重脾胃,守病机。

3 重视脾胃兼顾肝肾,消补兼施以求五脏安和

王教授临证尤其重视固护脾胃功能,力倡“脾胃是气血阴阳生化之源,四时养生,五脏安和皆以胃气为本”,鉴于CAG脏腑病证特点,其病性虽有虚实之分,但老年患者以虚实错杂多见。王教授在临证中强调既重视脾胃之生理特性,又重视脾胃之病理变化,既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又重视辨证与遣药相吻合。故临床选方遣药遵此心得,活用具有健脾和胃、消痞除满之功的枳实消痞汤加减化裁,效如桴鼓。枳实消痞丸出自金元医家李杲《兰室秘藏》,原方主治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等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之证。方中枳实苦辛微寒,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为臣,两者合用,以增行气消痞除满之效;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除痞,半夏曲辛温散结而和胃,少佐干姜辛热温中祛寒,三味相伍,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共助枳实、厚朴行气消痞除满之功;麦芽甘平,消食和胃;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祛湿和中,共为佐药;炙甘草亦为使药,全方用药有消有补,有寒有热,体现了消补兼施、辛开苦降的配伍特点。

王教授在治疗CAG过程中除重视脾胃之外,结合“肝气郁则胃气滞,肝气通则胃气和”、“土得木则达”的理论要旨,并遵金元医家李东垣“脾胃—元气”理论,针对CAG本虚标实病机特点及老年患者人群体质特点,善用枳实消痞汤加减化裁,遣方用药兼顾肝肾之性,譬如兼有肝气郁滞者,善用柴胡、枳壳、佛手、郁金等疏肝理气之品;兼有肝阴虚者,喜用白芍、当归、酸枣仁、枸杞子等滋补肝阴之品;兼有肝火旺者,善用延胡索、川楝子、焦栀子等清泄肝火之品;兼有肾阳虚者,善用仙茅、淫羊藿、盐杜仲、肉苁蓉等温肾助阳之品;兼有肾阴虚者,善用生地黄、旱莲草、女贞子等滋补肾阴之品;兼有肾精不足者,善用鹿角胶、鳖甲、龟板、阿胶等疏肝理气之品,但必配伍陈皮、枳壳、甘松、木香等理气消滞之品,疗效屡显。

4 化痰祛瘀以求气机畅达

临证中,王教授不但重视脾胃肝肾相关特点,同时亦重视痰、瘀病理产物对机体的影响。王教授认为老年人群CAG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病理活检提示有肠上皮化生者)每可见到不同程度痰瘀的病理变化。从病因病机来看,无论是外邪犯胃、饮食不节,还是情志不畅、体虚久病均可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气血失畅,水津失布而致痰瘀互生。作为一种病理产物,痰瘀又可进一步阻碍中焦气机,导致脾胃运化功能紊乱,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本病迁延,反复难愈,甚至恶变,诚如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胃病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故CAG辨证兼有血瘀者,王教授善用化瘀消痞汤治疗,即在枳实消痞汤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之品,譬如血瘀轻证,加用红花、三七、川芎;血瘀重证,加用丹参、血竭、三棱;更甚者加用莪术、土藤梨根、土鳖虫、全蝎、蜈蚣、水蛭等破血逐瘀之品。对于瘀血,王教授并非一味活血,其在活血化瘀药中必加黄芪、党参以培中扶正,其次必加木香、砂仁、枳壳、槟榔以行气消瘀;如兼有痰浊者,善用茯苓、制半夏、瓜蒌皮(便秘者改用瓜蒌仁)、藿香、薏苡仁等化痰消浊之品(剂量多为20~30 g),藉此以求“痰瘀消而气机调,气机畅而脾胃安”。笔者在跟师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只要辨证准确,谨守病机,对老年CAG患者依法用药后痰瘀渐消,使得气机畅达则痞满胀痛减轻,疗效显著。

5 病案举例

刘某,女,67岁,2013年8月13日初诊。主诉胃脘胀痛3月余,加重4天。现症见胃脘胀痛,晨起即有早饱感,稍有进食则胀甚,兼及两胁胀痛(且生气时则有加重),伴有口干口苦,纳呆少食,神疲乏力,大便微干,1~2天1次,舌淡红微暗,舌边略有齿痕,舌苔白而微黏腻,舌下静脉轻度迂曲,色微暗淡,脉沉细。2013年7月29日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胃镜检查提示:①胆汁反流性胃炎;②慢性萎缩性胃炎Ⅰ级(胃窦)伴糜烂。自诉近半年体重下降8斤,平素无不良嗜好,44岁绝经,家族无消化道肿瘤病史。辨证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中焦气滞。治法: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痞除满。以枳实消痞汤合四逆散加减,处方:枳实、姜半夏各15 g,党参、炒白术各18 g,茯苓、藿香(后下)各20 g,炒麦芽、六神曲、厚朴、白芍各12 g,柴胡10 g,炙甘草、黄连各6 g,生姜3片,大枣3枚。7剂,每天1剂,水煎取汁500 mL,分早晚饭后1 h服用,嘱忌生冷刺激之品,调畅情志,保持愉悦。

2013年8月20日二诊:服药后胃脘胀痛、口干口苦稍有减轻,晨起仍有早饱感,稍有进食则胀甚,兼及两胁胀痛,偶有手足心热,大便调,每天1次,舌淡红微暗,舌边略有齿痕,舌苔白而微腻,舌下静脉轻度迂曲,色微暗淡,脉沉细。上方加甘松、苏梗各12 g,醒脾理气,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0 g,清泄肝热,柴胡加量至15 g以增疏肝理气之功。生姜3片,大枣3枚。7剂,每天1剂,水煎取汁500 mL,分早晚饭后1 h服用,嘱忌生冷辛辣刺激之品,调畅情志,保持愉悦。

2013年8月27日三诊:服药后胃脘胀痛及两胁胀痛减轻,口干口苦、手足心热大减,晨起仍有早饱感,稍有进食则胀甚,大便调,每天1次,舌淡红微暗苔薄白,舌边略有齿痕,舌下静脉轻度迂曲,色微暗淡,脉沉细。上方甘松、苏梗各加量至15 g以加强醒脾理气之力,加刘寄奴15 g活血化瘀、消食化积,生姜3片,大枣3枚。14剂,每天1剂,水煎取汁500 mL,分早晚饭后1 h服用,嘱忌生冷辛辣刺激之品,调畅情志,保持愉悦。

2013年9月10日四诊:药后胃脘胀痛及两胁胀痛大减,口干口苦,手足心热消失,晨起偶有早饱感,稍有进食则胀甚,大便调,每天1次,舌质淡红微暗苔薄白,舌边略有齿痕,舌下静脉轻度迂曲、色微暗淡,脉沉细。上方去藿香,加木香(后下)、砂仁(后下)各6 g,加强理气消胀之力。14剂,每天1剂,水煎取汁500 mL,分早晚饭后1 h服用,嘱忌生冷辛辣刺激之品,调畅情志,保持愉悦。

2013年9月24日五诊:药后胃脘胀痛及两胁胀痛大减,纳食增加,精神转佳,偶有多食则胃脘胀痛,大便调,每天1次,舌淡红苔薄白,舌边齿痕减轻,舌下静脉轻度迂曲、色微暗,脉沉而有力。守方继续服用9月余,期间随症灵活加减用药,但立法处方总不离健脾和胃、消痞除满、疏肝理气之法。服药方法及医嘱同前。2014年8月14日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后随访了解,患者反馈胃脘胀痛、晨起早饱感及两胁胀痛消失,纳食增加(但不能饱食),精神好转,大便调,每天1次,且日常生活自理,无胃脘胀痛之扰而情绪愉悦。

按:本例患者胃脘胀痛兼及两胁胀痛,且生气时则有加重,伴有口干口苦,纳呆少食,神疲乏力,大便微干,1~2天1次,提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中焦气滞;舌淡红微暗,舌边略有齿痕,舌苔白而微黏腻,舌下静脉轻度迂曲,色微暗淡,脉沉细,提示脾胃虚弱,兼有湿浊,故辨证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中焦气滞,治则治法以健脾和胃,消痞除满,兼以疏肝理气为主,选方以枳实消痞汤合四逆散化裁,治疗中或加甘松、苏梗以醒脾理气,或加川楝子、延胡索以清泄肝热,或加柴胡、刘寄奴、木香、砂仁以疏肝理气,行气消滞,方证相应,按疗程治疗后由慢性萎缩性胃炎转为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

(责任编辑:冯天保,郑锋玲)

R573.3+2;R249

A

0256-7415(2016)11-0153-03

10.13457/j.cnki.jncm.2016.11.067

2016-06-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60519);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建设项目-王道坤名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0[59]号);敦煌医学诊疗技术与临床应用建设项目(DHYX1415-004)

段永强(1974-),男,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老年病、脾胃病的研究。

猜你喜欢
消痞疏肝理气枳实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识别真假枳实
枳实消痞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解郁消痞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结节41例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枳实消痞丸治疗胃寒肠热型痞满经验总结
疏肝理气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研究运用进展
枳实与枳壳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