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方言古语词例释

2016-02-23 05:49渠亚楠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古义官话古汉语

渠亚楠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徐州方言古语词例释

渠亚楠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徐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原官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徐州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词,这些古汉语词的词义有的直接传承古义,有的发生了变化。研究这些古语词,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的发展提供例证,也可以为音韵学和方言学的研究提供“活”的语料。

徐州方言;古语词;本字;例证

1 问题的提出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倚淮海,西连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五省通衢”之称。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徐州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之洛徐片。贺巍在《中原官话分区(稿)》[2]中对苏、鲁、豫、皖、冀五省中原官话的分片进行了细化和调整,重新划分为八片,徐州方言和沿淮地区的一些方言归并为徐淮片。

徐州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词,这些古语词的词义有的直接传承古义,有的发生了变化。研究这些古语词,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的发展提供例证,也可以为音韵学和方言学的研究提供“活”的语料。徐州方言是笔者的母语,文中的古语词材料有的是笔者搜集而来,有的是参考既有的文献典籍。由于语言的演变、方言的接触、人口的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保证这些词的排他性。

2 徐州方言中的古汉语词

徐州方言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词,对中原官话中部分词语的词义具有解释力。郭辉等讨论了淮北方言词汇的历史层次[3],本文考察徐州方言古语词合而论之。徐州方言古语词词义有的传承古义,有的发生了变化。笔者借鉴《方言本字考证说略》一文提出的本字考证方法[4],选取徐州方言中有代表性的词语例释如下。

2.1 方言词义传承古义例

徐州方言中常说“搋面”,义同。此外,“搋”在徐州方言中有“扔、放置”义,如:“衣服往沙发上一~就睡着了”。

徐州话今读去声。如:“警察来了,大家快~~。”

《徐州十三韵》五货韵卧:“衣著泥秽。”徐州话说“不禁耐”,义同。

徐州方言用,例如:“我后背痒痒,帮我~~。”

《说文》:“薅,拔去田草也。”《广韵》:“薅,除田草也。呼毛切。”

“薅”自古有除草义。徐州方言多说“薅草”之类。此外,又增一比喻义,指揪或拽。例如:“别~我头发。|把小明给我从人群里~出来。”

拌,《集韵》作“部满切”,按浊上变去的古音演变规律,普通话应读去声,今徐州话读为阳平。

吴潜《满江红·怀李安》:“邂逅聊拌花底醉,迟留莫管城头角。”《元代话本选集》:“爹爹若是见逼,孩儿就拚却一命,亦有何难。”“拌”即舍弃义。

徐州方言表“扔掉”“舍弃”义的用例如:“没啥,大不了~几百块钱买个教训。|为了这工作,竟然把小孩儿~家不管了”。此外,徐州话中的“拌”有放置义,如:“你把钥匙~哪儿了?我各地都找了,也没找到。”

徐州话用例如:“桌子晃太狠了,在桌腿那~个木头块试试。|他今天情绪不对,老是拿话~我。”

让,《说文》:“相责让也。”《小尔雅》:“诘责以辞谓之让。”《广韵》:“退让,责让。”《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之曰……”杜预注:“责子产。”《史记·齐太公世家》:“鲁人以为让,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司马贞索隐:“让,犹责也。”《聊斋志异》:“朱坚卧不起,洪始去。次夕复然。明日,洪让之。”“让”皆“责备”义。

徐州方言“让”有责备义,又有骂义。徐州话责备人说“让人”,受责备则说“挨让”,例如:“他在学校又惹事了,他爸在~他。|谁家小孩儿不犯点错,别动气打了,~几句就行了。”

在徐州话中该词适用对象扩大,如:“指甲~了。”读为上声,来自《广韵》敷羁切。

徐州方言用例:“你快松手,~里我生疼。|盒子里没水了,你~~看能不能挤点出来。”

【眯】[mi55]眼睛被蒙蔽或有细小杂物进入。

《徐州十三韵》叁极韵麋:“眯眼。”今徐州话仍说“眯眼”,又如:“风太大,沙土~着我眼了。”

【聒】[kuo213]声音高响而嘈杂;吵;干扰。

徐州方言用例如:“电视声音忒大了,~里慌。|把音响声音调小点,我耳朵都要被你~聋啦。|小孩儿在睡觉,大家声音小点,别把他~醒了。”

【箅】[pi51]多称“箅子”,一种有孔眼用以隔物的食具。

箅子,今徐州人仍在使用,读法与古代近似。

徐州方言用例:“小孩儿又尿了,该换~子了。”

今徐州人常说“冻里打合瑟”“吓里打合瑟”。“合瑟”即“觳觫”音变后徐州方言的书写形式,南方用“哆嗦”。普通话中“觳觫”一词已基本被“颤抖”“哆嗦”所代替,《徐州方言字典》注用“合斯”[5]。

徐州方言用例:“风真大,~死了。”

2.2 方言词义引申变化例

“恣”本指放纵、无节制,《说文》:“纵也。”《诗·桧风·小序》:“疾恣也。”郑笺:“恣,谓狡淫戏,不以礼也。”《汉明德马皇后诏》:“宠贵横恣。”后指得意貌。《五音集韵》:“恣,千咨切,音趑。恣睢自得貌。”苏轼《赠莘老》:“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又发展为满足、舒服义。《中国民间故事选·春旺和九仙姑》:“春旺一听可恣极了。”

“恣”在徐州方言中的用法盖由古义引申而来。用例:“大冬天的,晒晒太阳就是~。”

《说文》:“谝,便巧言也。”《书·秦誓》:“惟截截善谝言。”“谝”初指巧言善辩,后发展出炫耀、卖弄义。关汉卿《陈母教子》:“我劝这世上人,休把这口忒谝过了。”蒲松龄《增补幸云曲》:“这奴才不弹琵琶,光谝他的汗巾子,望我夸他。”

徐州方言用例:“~能|这孩子高调里不行,整天在我面前~他家多有钱。”

“撙”可表抑制。《礼记·曲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郑玄注:“撙,犹趋也。”孔颖达疏:“节法度也,言恒趋于法度也。”引申指俭省或裁减。《管子·五辅》:“节饮食,撙衣服,则财用足。”《儿女英雄传》:“腰里的带子,是我新近缝的,比去年撙进一寸多去了。”

“撙”表裁减、俭省义,在今徐州方言中仍有用例:“裤子长了点,往里~~。|这些钱,看看能不能~出一部分去买小电器。”

“期”可表限度。《庄子·则阳》:“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成玄英疏:“期,限也。”又表“期望”。《分韵撮要》:“期,望也。”韩愈《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恽敬《说山》:“盖天下事,期之者过甚,大率不能如吾之意。”

今徐州话常用“期”来形容人期望过多、无限度或不知满足,用例:“已经够多了,还再买,你可真~。”

3 结 语

通过对徐州方言中古语词的考察和分析,可以窥探到徐州方言与古代汉语的密切关联。上述徐州方言古语词的词义有的直接传承古义,有的发生了变化。文中列举的词只是部分,徐州方言中类似的古语词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整理。徐州方言中的古汉语词可以揭示中原官话中一些词语的源头和流变,为汉语词汇史的发展厘清线索。此外,方言古语词对音韵学、方言学的研究和辞书编纂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郎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116

[2]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2):138-140

[3]郭辉,孙杰军,徐红梅.淮北方言中的古汉语词[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95-98

[4]王福堂.方言本字考证说略[J].方言,2003(4):289-298

[5]李荣.徐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32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8.015

2016-04-27

渠亚楠(1992-),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训诂学研究。

H172

A

1673-2006(2016)08-0057-04

猜你喜欢
古义官话古汉语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冬之光
课内文言文复习之《〈论语〉十二章》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