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实现路径探析

2016-02-23 07:16刘来庆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中职英语教学模式

刘来庆

【摘 要】在中职英语教育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于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其职业技能性特点,让学生在教学内容具体的实施活动中进行学习。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到英语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增强了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英语 行动导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22-01

作为一门有助于生成和发展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基础性课程,中职英语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中职学校英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教学模式严重地制约着该课程目标的实现。如何主动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助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和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新理念的践行,是当前中职学校英语教育教学面临的紧迫课题。有鉴于此,笔者拟就以行动导向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对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作点探讨。

行动导向型教学,主要是指依据某项具体的职业活动所涵盖的内容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而开展的相关教学活动。该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其已日益成為普遍接受和实践的一种职业教育的新范式。该范式在本质上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是相一致的。它的核心在于做中学,学后懂得为什么要学,进而知道怎么学。在中职英语教育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于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其职业技能性特点,在中职生的职业性的导引下,让学生在教学内容具体的实施活动中进行学习。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到英语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增强了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乃至进行创新的能力。下面就从中职英语教学内容选择、课堂实施方式和行动导向式教学对师生的要求进行阐述。

一、基于行动导向式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

职业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职教育所应达到的最佳效果。如何来体现英语为职业性服务的特点,是当前中职英语教师应该而且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效果反馈,笔者认为,英语为中职生的职业性服务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阅读鉴赏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等几个方面。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该把阅读鉴赏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等作为行动导向式教学内容选择的重点和主要方面。比如,在训练口语表达方面,可以根据未来职业特点或岗位需求,设置一个情境和活动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地解决处理相应事务或问题。这不仅将英语有效地实践活动化了,而且也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基于行动导向式英语教学课堂的不同实施方式

进行行动导向式教学不是传统课堂模式的翻版,而是一定程度上的有效创新。在具体实施方面,充分适应了新时期新的教学要求。一是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所设置的情境主要是模拟真实的职业场景,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职业岗位场景结合起来,根据后者的情况来场景化前者,进而实现教学内容与知识的职场感转化,让他们进入一个似真的环境场所中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实践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求职信、商务贸易、人事合同等时,均可以设置相应的诸如人才招聘会之类的场景,让他们完成相应的操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并适时地将相关的模式和规范展示给大家,让他们加深理解并学会相关文体的操作规范。二是突出课堂的协作。进行团队协作完成教学任务是行动导向式教学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因为行动导向式课堂的职业似真性场景决定了这些活动的完成需要不止一个人的努力,尤其对待复杂的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师生组成团队,开展互助与协作,共同参与、交流和分享。如,在教授公文写作时,教师可以让阅读量大和阅读速度快的同学负责收集材料,让善于写作的同学负责撰稿,让擅长绘画的同学负责设计,让善于交流的同学负责公文传送等等。最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在课堂总结中加深他们对该知识的认识度,进而促进他们职业能力的生成和发展。三是以项目完成为抓手。以项目为抓手是进行行动导向式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在将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对接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任务进行项目化分解、配置,让学生作为子项目的承担者和完成者,参与到课堂项目化教学中来,通过自己制定项目计划、开展项目、完成项目。教师则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督导、引导和深化总结的作用。四是课堂教学的角色实践化。让学生进行角色饰演的课堂实践是开展行动导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角色饰演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度,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品位和气质。当然,教师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参演,更应该注意适时恰当的指点、引导和小结,顺利达到行动导向式教学的目的。

三、行动导向式教学对师生的新要求

要流畅、顺利和高效地完成行动导向式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双方教学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较大调整和改变。一方面,教师需要实现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课堂开展的策划者、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指导者等角色的转变,在主题式、目标式、过程式要求下完成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增强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参与信息收集、计划制订、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成果评价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个具体环节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总之,为了培养具有职业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一日千里的科技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以行动导向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单靠“灌输式”教学方法,而且也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满足了现代职业教育对职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程俊静.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5(4).

[2] 杨健敏.浅议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应用写作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0(7).

[3] 吴一安.走出英语教学的误区[J]外语语教学与研究,2002(6).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中职英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背景下学生探究力的有效延伸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听障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基于行动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