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2-23 07:16罗旭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罗旭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突显,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建立和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是适应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对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深度统筹各项优质教育资源,以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大力提高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有效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职业院校 酒店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23-02

一、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

旧社会,学徒制是一种以奴役学徒劳动与技艺为主要关系载体的剥削制度,是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推行的一种管理模式。然而,现代学徒制则是由古代传统技能传承模式(师傅带徒弟)衍生形成的一种强调行业、企业、学校三者联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加以掌握。从宏观上分析,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即在校企联合培养的国家职业教育框架内,根据 “学徒合同”,学徒在企业和学校分别接受实务培训和专业技能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从微观上分析,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具象方式,其以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与入岗资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体制,有力推动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1]

二、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是一种脱离传统学徒范式,注重教育和工作本位的新型学徒制,对德国战后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欧洲各国纷纷效仿,企图建立符合自身国内发展形势的职业培训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丹麦、希腊、卢森堡、葡萄牙、法国、爱尔兰、荷兰、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制定法律、出台政策和设立項目,进一步深化了西方学徒制的改革。21世纪,德国和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占据本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较大比重,英国、法国等国家次之。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存在较大的差别,现代学徒制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因其发展形式不同,在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中,现代学徒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企业主导型,现代学徒制与学校职业教育结构相分离,企业承担主要培训任务,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较为明显;二是学校主导型,现代学徒制与学校职业教育结构密切联系,学校承担了主要教育任务,英国、法国等国家较为明显。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革新,西方现代学徒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年龄层级不断加大,并逐渐高移;职业结构不断拓展,已向部分新兴企业延展;教育模式不断整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然而,西方现代学徒制具有国家战略支持、利益主体多元、人才培养以企为主、身份规格双重等特点。西方现代学徒制在政策指导、行政管理、模式构建等方面为我国职业院校酒店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

三、职业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现实意义

现代学徒制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行(企)业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

职业院校酒店专业有着深刻的职业教育属性烙印,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符合职业院校酒店专业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是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力保障。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建立,能有效激发企业参与酒店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活力,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实体酒店的用人需求,能够更好地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多种岗位(工种)的轮岗实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创造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行业忠诚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也使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地掌握行(企)业的实际运营模式和人才需求,更好地贴近行业实际,不断更新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有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有效解决酒店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的缺失。

目前,国家引导和扶持职业院校与行(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单位166个。其中,试点地区17个,试点企业8家,试点高职院校100所,试点中职学校27所,行业试点牵头单位13家。

四、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牢固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

酒店产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职业院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需紧密围绕第三产业发展需求,以深化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建立健全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体制,注重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进一步推动酒店专业与行(企)业的产教融合,有效提升酒店专业主动适应发展需求能力,为不断提高酒店专业职业教育质量水平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积极构建“双主体育人”和“双导师教学”工学结合的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双向教学育人”(校企“双主体育人”和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建设内容。“现代学徒制”强调企业培训与学校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其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工学结合为基础,校企双主体育人和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不断增强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匹配度。

在酒店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承担着不同的教学育人任务,在招生招工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施、考核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需共同谋划和研制,推动形成酒店专业“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店、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职后发展的基本技能素养;酒店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势,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岗位技能训练,以推动校企一体化教学育人局面的形成。

(三)建立完善推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与酒店行(企)业发展需求深度对接的人才培养制度

作为推行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教学主体,职业院校需推动建立学校与酒店行(企)业对学生的双向教育和双向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学徒阶段,具有职业院校在读学生和酒店员工的双重身份,推动酒店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服务过程的深度对接,并引入推行证书“捆绑”制度,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双证融通,促进专业技术技能的有效积累;进一步完善双方的招生招工、联合培养制度,共同制定招生招工计划方案,扩大需求范围,推动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录取录用办法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高素质技能型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以符合职业院校酒店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双方需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运行与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注重加强过程管理。酒店行(企)业要针对学徒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确保学生学徒的基本合法权益;职业院校要创新酒店专业学籍管理制度,创新学校教学运行和管理办法,形成双方联合考核的质量评价办法,以促进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体制

建立政府、学校、行(企)业联动互助的绩效考核激勵机制。通过对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绩效评比,遴选出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优秀试点单位、优秀部门、优秀带教师傅,优秀带队教师等先进集体与个人,形成政府政策扶持、酒店优秀带教师傅享受行业优厚待遇、职教院校奖励表彰优秀教师学员的三方奖励机制。为更好地加强校企协作,职教院校可根据酒店企业培训成效,按照学徒人数进行适当补贴,激发行业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推动现代学徒制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深入开展。

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反馈机制。校企合作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要以校企资源信息系统为依托,时刻关注政府和市场变化,认真做好招生招工计划与安排,及时掌握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双方管理模式中的运行状况,及时识别、获取相关信息,并加以沟通,使专业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学徒顶岗实训的有效性能够充分体现,以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各种信息反馈。除此之外,信息反馈机制必须高效有序,一旦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有非预期情况发生,学校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做出相关应急处理。[2]

(五)合理搭建校企联动互助共享平台

在推动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应加强针对合作行(企)业各部门就岗位职责要求、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建立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将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特色活动和学生获奖等师生信息,以及合作酒店企业文化、用工要求等行业相关信息及时公布刊载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互利。该共享平台的建立,有利于酒店企业人事部门和酒店专业在校学生及时查询获取双方信息,进一步巩固校企双方合作关系,增进双方合作互信。此外,职业院校还可在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中设置网络答疑、实习考核等师生互动板块。专业课教师可与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并给与答疑解惑;专业学生可以在线进行实习考核,完成考试任务。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的有序运行,能有效减少校企双方的人力和管理成本,简化考核程序,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向丽,章颂军.我国职业教育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探索[J].职教通讯,2014(34):19.

[2] 梁幸平.建立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4):25-27.

[3] 《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编写组,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 梁幸平.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若干思考[J].教育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ZJGG 130107)

成果,2013.

[5] 国务院办公厅.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OL].中国新闻网,2014-02-26.

[6] 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7] 吴艳红.英澳现代学徒制比较研究[D].江西:东华理工大学,2010.

[8] 熊苹.走进现代学徒制——英国、澳大利亚现代学徒制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