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

2016-02-23 07:16张静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法指导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张静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被重新反思审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等观念不断强化突出。课堂上,教师不再单纯追求“教”的效率,而是以学生“学”的效益为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 教师引领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43-02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做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的一种学习行为。《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自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重视知识学习,又重视能力培养和方法的掌握,但是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否则就是盲目的。因此教师的辅导及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主学习中教师引领地位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会学、会巩固,能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會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的流行口号。教师的引领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们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立足教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

1. 培养预习的习惯

曾经看过一位语文教育专家介绍的“预习四步法”,按照这些方法运用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生课前学会预先的“自学”。由于课前的疏通文意,因此上课时学生的思维自然活跃的多了。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当好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教会学生:一读,要求学生轻声读文,弄清课题与文章的关系,记住自己不认识的字,把文章读通、读顺、读懂,有助于粗知文章大意,探究文章主旨;二查,有些词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它在字典、词典中的解释,还要了解这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利用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及其语境义;三思,主要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知道文章大概写了什么,使学生带着问题,更投入地读书,这对学生感悟文中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中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四疑,质疑是思维的动力,就是让学生在预习中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包括词、句、标点、修辞等多内容都可以质疑问难,这样,使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了智力,同时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2. 复习的习惯

很多学生的学习仅仅满足于上课的听以及课后的作业,认为写作业就是对知识的巩固、复习。殊不知,这仅仅是一个零散的掌握,教师还要教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体统化、结构化。

3.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准备好两种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自己能查词典解决;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中,同样让学生常翻工具书,这样既能帮学生疏通文意,还能不断的积累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好的查阅习惯,会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

(二)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能力上培养、引导学生提问的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时候,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课堂就是在解决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这样有时就会使得语文课成为问答形式的枯燥的分析课,缺少了文学本身应具有的一种美。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问题如果不是由学生提出来的,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谈不上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才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联想、大胆地质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的过程,已经有了发现问题的萌芽,教师应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诱导、表扬,从而激励学生提问的兴趣,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肖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就启发我们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实践证明,讨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至互相启发、活跃思维、集思广益,认识升华的过程。

(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课堂教学受相应的规则限定,通常比较枯燥单调,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学法指导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探索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