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

2016-02-23 11:44米静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新课改

米静

【摘 要】历史是文字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扎实的文学基础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还需要好的理解能力,而目前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历史,从形式到内容,都与生动活泼的学生天性存在很大差距,学生的主体作用没体现,积极性没调动,鉴此,我们应改变历史的教学观念,通过整合教材、细节把握,设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收集材料,合理的作业布置等手段,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让历史课堂发出光芒。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 新课改 教学观念 课堂主体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86-02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在历史教学上我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很多学生爱好历史,上课能认真听讲,但课后的反馈较差,爱看历史课外读物,却不爱读历史教科书。究其原因,历史是文字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文学基础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还需要好的理解能力,而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历史,从形式到内容,都与生动活泼的学生天性存在很大差距,学生的主体作用没体现,积极性没调动,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改变历史的教学观念,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我从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等多方面反复摸索、反思,有了一些个人的感悟,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整本教材的内容,可作顺序调整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但教材是外在的,死的,我在系统地了解教材的体系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加工和补充。比如,在给初二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我根据他们知识结构的,调整了教学的顺序:我把教材内容归纳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近代中国的屈辱史,第二板块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第三板块,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第四板块,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史,相应的材料内容提到一起,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准备相关的材料,学生学习线索清楚,内容生动容易把握,符合学生活泼的天性。学习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二、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细节把握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度与现实可行性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调控。我在讲述明治维新一课时,我设定了这样的目标:明确明治维新的概念、原因,内容和对日本的影响,及通过对明治维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是在吸取欧美先进文化,进行社会改革之后才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强国。领会中国今天经济改革的重要性。这样目标合理、简洁,更有针对性。而且,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学目标不断的对内容的整合,总之,制定的目标要切实可行,每个教学目标要具体落到一个点上,绝对不能面面俱到、笼统、模糊。另外,目标的制定也不宜多,2—3个即可。

(二)要注重对材料的解读、选择

每位教师在选择、解读材料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体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着自己的教学预设并加以实施。我认为,有用的材料,首先应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因此,我在课前准备时,先让学生找该课相关的材料,课前统计,选出有用的材料,再由老师进行整合,老师可直接对学生表达自己对学生收集材料的理解和设想,或肯定或否定,在交流中相互碰撞,更激发学生的灵感,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会大增。 如在设计中国古代科学导入时,,我先用古代的一个发明,学生马上否定了,很多学生找来了资料,几番最后终于确定把学生收集的资料设计成古今对比游戏导入,学生的兴趣调动充分,又同本课中心明确结合。正式上课时,一下子就活跃了气氛,引入主题,收效很好。

(三)作业要实用,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位留美学者谈他12岁的儿子在美国学习历史课的情况:“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

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设问之中,即向学生们传输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生存的问题,又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搜集、考证资料,整合资料,作出独具个性的判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历史教学的主體,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个性、获得自信心的过程,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我认为这些方法都值得加以研究和借鉴。

三、抓住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历史的实在体验与感悟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种观点将学生置于课程的中心,重视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发获得体验和感悟,有利于消除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历史教学是历史课程的实施,学生在课程中如何能实实在在体验和感悟到历史的,使他们去主动接受,才是历史教学

的根本。要做到这些,课堂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民主教学

把课堂交给学生,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问、爱问、有勇气和兴趣去探究,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让学生有成就感。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改变原有老师讲学生听得传统教学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让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择小组成员,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比如,我上课前提一个问题,学生以小组讨论,课堂由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讲述,其他组可以就他的答案对他提出相关的问题,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即认真准备,听其他小组讲述时又非常专心,老师再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重视差异教学

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差异,应正确面对才,因材施教。比如,上课提问我会有意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容易的题,让学习优异的学生做难题,都及时给予学生点拨,鼓励、肯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到历史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难和死板,逐渐由老师要我们学转变为我要学,有信心学。初二有一位学生特别聪明,但是他不爱学习,对于简单基础做起来没有成就感,不感兴趣,对于难题很感兴趣,每次遇到难题我就让他先做,然后到讲台给其他同学讲,让他对做题充满快乐和自豪,渐渐地,他对学历史充满了探究的兴趣。作为老师,我们应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学到东西,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历史的博大精深”。

总之,只有真正改变了历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让历史课堂充满历史味发挥出历史课堂的光芒,让历史成为学生的真爱,才是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教学的追求,也是历史新课标的追求。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