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热情初探

2016-02-23 11:44吴学宝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辩证启发式教学初中历史

吴学宝

【摘 要】历史教学离不开启发式、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和交流讨论这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来精选教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真正丰富与提高。

【关键词】初中历史 启发式教学 辩证 交流讨论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87-01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应积极贯彻课改理念,在教法上要摒弃注入式,实施启发式,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并给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彼此的思想观点。这样才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历史学习的热情。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同,至今这一思想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该方式的运用体现了对学习主体的尊重,能够逐步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良好的开端,但启发是个过程,其间教师要把问题展开,由此及彼范围扩大,逐步深入,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面对“甲午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带来的得与失”这样一个问题,有的说失去了国家的尊严,笔者则进一步追问:“何止国家的尊严,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的尊严何在?还有其他损失吗?”有学生提到“信心”,笔者发问:“对谁的信心?是对朝廷还是对每个人?”有学生从政治的角度联想到人民起义反抗,甚至孙中山的革命,笔者适时引导:“战败是挫折,确实会使人失去自信心。一个人可以失去自信,那整个中华民族呢?难道所有中国人都失去自信了吗?如果整个民族就此彻底沉沦下去,那我们这个民族不就没有希望了吗?我们这个民族经过这么多苦难,哪次把我们打倒了?”笔者言语恳切激昂,启发学生认识到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深刻联系。

讲解这段历史是痛苦的,因为学生对日本都怀有强烈的民族义愤,但教师更应该启发学生辩证地看待成败。教学过程中,笔者适时反问:“战败只有失去,就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学生提到了“教训”,笔者顺势而导:“那有了教训该怎么办?顺理成章的是吸取教训,改正自我。把战争的另一方日本提出来作为镜子,人家是经验,我们是教训。我们是不是该向日本学点什么?”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迟疑、疑惑:“哪点可学呢?”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角度不同于传统,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笔者正好大做文章。笔者认为,启发不应只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步骤来进行,教师也要随时抓住学生在思维中的闪光点,让其火花放大,这是启发的理想结果。

二、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死记硬背历史事件,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为达此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学会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比如,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日本在战争中为什么成功”这一问题。许多学生认为日本是军国主义,此时,笔者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军国主义不可学!但日本是不是有成功之道?我们是不是该像日本人一样有一种战斗力,有一种危机意识,有一种发展改变自我的意识呢?日本由弱而强,而中国越来越弱。这其中没有积极的一面吗?”学生否定日本的观点可以理解,体现了其思想的正义性,但教师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针对这一学情,笔者让学生讨论“向敌人借鉴什么”这一问题,并适时介绍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反应:“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以日为师”,留学东洋成为潮流等,帮助学生看到战争对手的特殊性。然后,再针对日本对中国人造成的心理伤害作如下分析:“日本以前是中国的学生,今天学生却狠狠地教育了老师,中国人颜面尽失。中国人过去瞧不起日本,称呼日本为‘小日本,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日本持轻蔑态度,但就是这个小國战胜了我们这个大国,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从历史的角度讲,这个‘小字可不能随便讲!”至此,师生心里会掀起情感波澜。笔者则相机启发学生看到中日历史和现实的反差,客观地看待中日之间的“大”与“小”的问题,纠正“自大”心理,清楚地认识到甲午战争的特殊性,理解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

三、创设交流讨论氛围,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学生心中都有着表现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交流讨论的氛围,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使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发挥潜能的舞台。比如教学“百家争鸣”这一内容,笔者引导学生把当时的学派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联系起来,仔细思考每一种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为哪个阶级服务。当大多数学生学有所获时,笔者发问:“假如我们能够回到战国时期,你愿意加入哪一家学派?你能为这个学派提出更新的主张吗?”此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争相发表观点,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有的认为儒家的观点有道理,有的想加入到法家学派,有的则同意道家观点,还有博采众家之长的。在让学生自由发言后,笔者请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汇报。由于学生对这一内容已作了归纳、总结,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都能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并阐述理由。为照顾到那些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笔者要求学生把自己认同的主张写在自己设计的小报上,张贴出来与大家交流。

再如,关于“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光凭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述,无论多么精彩也可能引发不学生的兴趣,不能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高瞻远瞩地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良苦用心。笔者则让学生分成三派:共产党、亲美派、亲日派,体验一下当时的复杂情形,对“到底该杀蒋介石还是该放蒋介石”结合相关资料展开辩论,经过体验、辩论,不用教师讲解,他们自然就会明白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历史意义。

毋庸置疑,历史教学离不开启发式、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和交流讨论这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来精选教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真正丰富与提高。

猜你喜欢
辩证启发式教学初中历史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