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评估模型转包生产合同风险管理的创新之路

2016-02-24 09:38祝思佳邱菀华
工业工程 2016年6期
关键词:概率矩阵评估

祝思佳, 邱菀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

基于三维评估模型转包生产合同风险管理的创新之路

祝思佳, 邱菀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

针对传统二维风险评估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风险影响-概率矩阵的三维风险评估方法,即增加一类可检测性指标,对二维评估结果进行修正,解决转包生产活动中供应商面临的合同风险评估问题。通过建立某航空部件转包合同的二维和三维风险评估模型,并使用Borda序值法进行定量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合同风险; 风险评估; 三维模型

1 背景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制造业分工格局的不断发展,高端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展国际合作的趋势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转包生产作为国际合作中一种常见形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汽车、电子产品等高端制造业中。转包生产是指国际主要的产品承制商将部分设备、部件乃至原材料的生产或采购任务交由转包商完成,并在转包商完成的基础上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部分供应商直接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工作,投入一定的研发费用,共担风险和收益成为转包生产的最新发展趋势。在航空制造领域,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在世界各地有3 000多家供应商和服务商,除某些涉及关键技术零组件外,波音公司已经几乎把剩余机型所有的结构件转包给其他供应商,自身只负责飞机的设计和总装。在汽车行业,大众汽车公司将涡轮增压器、变速箱、电控系统、安全气囊等大量零组件交给分布在全世界的供应商进行研发和制造,自身负责整车匹配和系统集成。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公司也正在采取和波音、大众公司相似的策略。在高端制造行业,“主承制商-供应商”的模式已经基本形成[1]。

2 问题提出

转包生产合同是主承制商和供应商开展合作的基础。转包生产项目通常具有项目执行周期长、标的金额大、不受控因素多等特点。从供应商的角度,在签订正式合同之前,对主承制商的资质、承接产品的市场前景难以全面了解;所承接工作包的技术难度、合同价格等因素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合同中所规定的费用、进度、质量条款往往成为导致后续合同风险的主要方面[2]。因此,转包生产合同风险管理是转包生产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将站在供应商的角度,介绍一种三维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合同风险评估,并进行案例分析。

3 风险评估方法

目前,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分为定性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两类。定性分析主要通过概率和影响级别定义为风险应对规划过程确立优先级,并为定量分析确立基础;定量风险分析则是在定性风险分析后对作为项目存在潜在重大影响而排序在先的风险进行分析,定量风险分析是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决策的量化方法。

3.1 定性分析法

3.1.1 风险矩阵法

风险评价矩阵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在识别项目风险重要性的一种结构性方法,它能对项目风险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是一种操作简便的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由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ESC)的采办工程小组于1995年4月提出[3],目前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项目风险评估中。

风险矩阵法综合考虑了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两方面的因素,可对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进行最直接的评估。该方法不直接由专家意见得出,而是通过事先对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确定等级划分,判断出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所处的量化等级,从而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比较难以清晰地界定等级、难以组合或比较不同类型后果的风险等级。

3.1.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4]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多目标评价决策方法。它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评价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基本思路是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在各要素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以获得不同要素和不同待选方案的权重,从而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决策依据[5-6]。该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分析过程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人类的思维一致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判断矩阵如果出现不一致,需要反复调整。在该法中的评价中,比较、判断以及结果整个过程中定量数据少,多是定性成分,不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问题决策。

3.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数学由美国控制论专家Zadeh[7]教授所创立,建立了模糊集合论,引入了“隶属函数”这个概念来描述差异的中间过渡,这是精确性对模糊性的一种逼近,从而宣告模糊数学的诞生。目前,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并且有效的模糊数学方法[8-11]。所谓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运用模糊数学和模糊统计方法,通过对影响某事物的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对该事物的优劣作出科学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从而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隶属度函数建立较为困难,计算繁琐,同时这种方法的结果是数值型的,但是它代表的却是模糊定性信息,因此其结果的可解释性会受到怀疑。

3.2 定量分析法

现有研究中,针对社会化信任关系的协同过滤技术的隐私保护工作尚不多见.因此,从考虑隐私保护和预测准确率两者间的折中以及协同过滤技术中的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本文将差分隐私保护技术引入融合显/隐式信任关系的SVD++协同过滤技术中,提出目标函数加扰的TrustSVD差分隐私保护新策略.关于新策略,文中在理论上分析了其隐私保护的性能,实验上验证了其在协同过滤应用中的预测表现.结果表明:所提新策略与无隐私保护的TrustSVD具有相近的预测准确率,与做类似差分隐私保护的SVD++相比获得了更优的预测结果,此外还给出了核心参数的调节实验.

3.2.1 蒙特卡洛模拟法

蒙特卡洛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是估算项目风险的一种常用方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应用多元变化方法直接处理不确定因素,并用概率分布来表示每个不确定因素。其基本原理为采用随机方法从每个不确定因素中按照因素的函数分布抽取样本,再对整个项目进行计算得到结果,重复成千上万次得到各种随机样本下的成千上万个结果,再通过统计分析处理数据找出整个项目变化的规律。该方法可以解决难以用解析方法求解的复杂问题,但是得不到通解和中间成果。

3.2.2 敏感性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和预测计算某些风险因素发生一定幅度变化时,风险评价指标相应变化幅度的大小来比较风险因素重要性的方法。某些风险因素变化幅度小,却能引起风险评价指标大的变化,则认为这些风险因素是敏感因素,反之亦然。通过设定一个单位幅度的风险因素变化大小,分析计算并比较所引起的风险评价指标变化的大小,可以对风险因素的敏感性排序,越敏感的风险因素越重要,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应重点考虑。该方法简单易理解,易于对关键因素实施重点控制,但是未能考虑不确定因素未来发生变动的概率。

4 本文模型和算法

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基于风险矩阵法。传统的二维风险矩阵法在转包生产项目合同风险评估中可以分为3个步骤。

1)根据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风险矩阵将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分为5个等级,并对各个等级进行了解释性说明,如表1。

表1 风险影响等级的定义Tab.1 Definition of risk impact degree

2)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划为5个等级,并对5个等级进行解释性说明见表2。

表2 发生概率的解释性说明Tab.2 Explanation for case probability

以上考虑风险影响等级和发生概率的二维评价模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判断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某些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不好明确判断,但是却可以相对比较容易地判断出发生的时间范围和形式;而某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又无法明确地被检测,则原有的风险评价结果将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本文引入三维风险评价模型[11],在对合同风险进行评价时增加风险可检测性指标,通过对比二维评估模型和三维评估模型的评估结果并进行深入分析,对合同风险评估最终结果进行修正。

图1 风险影响等级-风险概率矩阵Fig.1 Risk impact degree versus risk probability matrix

风险发生概率由两个方面确定,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检测性,两者中取其高者作为三维模型中的概率。其中发生的可能性如表2所示。风险的可检测性定义如表3所示。

表3 风险可检测性的定义Tab.3 Definition of risk detectability

定义了可检测性指标以后,风险评估模型中风险概率=max{风险发生可能性,可检测性},可以重新建立一个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概率的三维评估模型,得到与图1相类似的风险影响-风险概率矩阵。针对风险矩阵不好比较不同类型风险等级的缺陷,通过对评估指标赋值(如表1~3),结合使用Borda序值法,对模型中各风险事项进行重要性排序。

三维评估模型综合考虑了风险影响、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等3个方面的因素,可将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同时通过定量分析和风险重要级排序,可以直观地得到各风险事项的重要等级,具备较强的适用性。

5 案例分析

以航空部件转包生产为例,航空转包合同的签订过程通常包含签署保密协议;接收、分析标书并组织报价、合同文本谈判、正式签约4个阶段。通过对以上各个阶段进行梳理,结合历史经验,得到转包生产合同风险检查表[12]如表4。

表4 转包生产合同风险检查表Tab.4 Risk check of the subcontract

1995年美国V公司和我国C公司签署X型飞机尾段转包合同,合同规定交付飞机VF组件187架、HS组件176架、S48组件167架,合同至2008年结束。C公司于1998年6月、10月,2000年4月陆续交付了各组件首架产品。2003年10月X机型项目被宣布中止,同年11月V公司正式发出该合同终止通知。由于未达到合同约定的结束时间,2004年3月中方正式提起索赔,双方就库存数量、未摊销非重复性费用、次级供应商索赔、清盘处置费、预期利润损失、厂房设备折旧、特种工艺认证费用等索赔项进行了多轮谈判。中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最终以放弃部分索赔金额作为交换,与外方于2006年7月签订索赔协议。 在我国供应商参与的转包生产合作中,由于产品停产导致转包生产合同未到期终止并涉及索赔的案例并不常见,对该案例进行合同风险分析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照转包生产风险事项检查表并加入可检测性指标,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对该合同风险分别建立二维和三维风险评估模型,各风险事项的影响等级和发生可能性数值如表5所示。

表5 X型飞机项目风险检查评估表Tab.5 Risk assessment of Model X plane project

1)风险概率=max{可能性,可检测性}

通过Borda序值法计算可得,在二维风险评估模型中,第6项和第9项的Borda序值均为0,因此币种汇率风险和次级供应商管理风险是二维模型中最为关键的风险事项。当加入可检测性指标以后,重新修正了各风险事项的发生概率,通过计算三维模型Borda序值,第2项和第3项Borda序值分别为0和1,产品风险和技术能力风险成为最关键的风险事项。由上可知,在使用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时,得到的合同风险中最关键的风险事项可能完全不同。

回顾该合同签约时的背景情况。X型飞机项目始于1978年,该型飞机有着比较优异的高原性能,但在1995年时,飞机技术已经比较老旧,航程有限,原有市场份额正逐渐被竞争对手同类型产品取代。通过查阅X型飞机历年的订单数量(见图2)并进行分析可知,X型飞机在1995年项目签约时已错过订单高峰,成为“夕阳”机型。如果在签约阶段对风险概率加入可检测行分析,虽无法准确判断该机型停产的概率有多大,但是可以预期X型飞机在短时间内的停产只是时间问题,机型的停产必将导致转包生产合同终止。事实证明,在三维模型下通过计算Borda 值得到的最关键风险项——“产品风险”恰恰是该合同提前终止的最直接原因。

图2 X型飞机历年订单图Fig.2 Order record of Model X planes between 1978~2004

对三维模型里的另一高风险即技术能力风险进行分析。在合同签约之前,C公司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攻关方案和里程碑节点计划,认为发生技术能力风险可控,未把技术能力风险作为合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而按照飞机制造行业传统分工,C公司传统的制造能力强项在于机头和舱门部件。在此合同之前,C公司从未承担过大型飞机尾段制造工作,缺乏制造飞机尾段部件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对新产品的技术、质量要求难以在计划时间内消化。基于以上原因,可以较为明确地判断出C公司首件研制的进程注定不会太顺利,由于技术能力制约导致的重要交付节点拖期几乎将必然发生。也正是由于技术能力的制约,C公司研制进展严重滞后于原计划,VF、HS和48S工作包分别用了31个月、35个月和53个月才交付给客户,前两个工作包用了4年的时间才基本达到合同规定的交付速率,S48工作包直至合同终止时也未能达到合同要求的交付速率。技术能力的制约导致C公司错过了1995~1999年订单高峰期后批量交付产品的最佳阶段。如果能按照合同预测按时或提前达到预测的生产速率,则在2004年项目终止时可以完成原合同中约89%的工作量,索赔金额和自身损失将大大减少。合同预测交付数量和实际交付数量见表6。

表6 X型飞机尾段合同预测交付数量和实际交付数量表Tab.6 Predicted and actual delivery by Model X plane late-stage contract

总结该合同的经验和教训,如果进行合同风险管理考虑了可检测性指标,中方会根据三维评估模型下的高风险项,重新评估是否承接此工作包和对应风险管理的策略。

6 结论

本文提出了在转包生产合同风险评估中使用的一种基于风险影响-概率矩阵的三维评估方法。引入某航空部件转包合同案例分析,分别建立风险评估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并计算Borda序值得到各自模型下的关键风险事项。通过分析合同提前终止的原因并与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中通过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比对,证明了三维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合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三维评估模型作为一种新的风险评估方法,在各行业转包合同风险评估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备注 为满足国家安全和保密要求,本文内容、案例和全部数据都经科学处理。

[1] 大型客机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课题组. 大型客机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R]. 上海、北京:中国商飞、北航大学DRP中心,2012.

[2]邱菀华. 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高凤丽.基于风险矩阵方法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4:30.

GAO Fengli. The risk assessment research of investment project base on risk matrix method[D].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4]SAATY T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0(9): 22-71.

[5]钟登华,张建设,曹广晶. 基于 AHP 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2002,35(3):162-166.

ZHONG Denghua, ZHANG Jianshe, CAO Guangjing. Study on risk analysi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based AHP[J].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2002,35(3):162-166.

[6]SATTY T L. 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M]. Pittsburgh, PA: RWS. Publication, 1996.

[7]ZADEH L A. Fuzzy sets[J].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1965,8(3):338-353.

[8]SHAN F, LI D X. Decision support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99,105(1):1-12.

[9]祝金荣.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并购目标决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6(1):23-24.

ZHU Jinrong. The decision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base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J]. Industrial Technology & Economy, 2006(1):23-24.

[10] 甘早斌,何建国.入侵检测系统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4):90-93.

GAN Zaobin, HE Jianguo. Study on multi-hierarchica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J].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2006(4):90-93.

[11]邱菀华.国产首架大型客机研制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4,16(10): 31-38.

QIU Wanhua. Risk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on the first large passenger aircraft[J].China Engineering Science, 2014, 16(10):31-38.

[12]HASTAK M, SHAKED A. Model for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risk assessment[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00,16(1):59-69.

An Innovation Route of Subcontract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ZHU Sijia, QIU Wan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iming at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a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based on risk impact-probability matrix. By adding the detectability index, the issue of risk assessment faced by suppliers in subcontracting activity can be resolved and the assessment results corrected.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s are built and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Borda count method in an aviation subcontracting case is conducted, which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correctness of the methods.

contract risk; risk assessment; three-dimensional model

2015- 12- 20

祝思佳(1982-),男,江西省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分析与优化.

10.3969/j.issn.1007- 7375.2016.06.010

C934

A

1007-7375(2016)06- 0064- 06

猜你喜欢
概率矩阵评估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
矩阵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