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因工程的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效果优化研究

2016-02-24 09:28祝连波
工业工程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因习惯性工人

海 月, 祝连波

(1.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2.兰州交通大学 道桥工程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70)

基于人因工程的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效果优化研究

海 月1, 祝连波2

(1.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2.兰州交通大学 道桥工程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70)

以人为本地开展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工作,针对施工企业施工人员安全教育的现状,从人因工程的角度探究改善安全教育效果不佳的措施。统计工作人员在接受安全教育后15 d内产生不安全行为的类别及次数,并对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保护他人安全意识及规范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安全教育效果不佳。利用得出的结论对工人进行反馈调查,结果表明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际关系和有针对性的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强度不够。结合人因工程理论的作业活动分解理论,从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工人接受意愿和安全教育效果的保持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施工企业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效果提供了新途径。

人因工程; 建筑安全; 安全教育; 效果优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材料、信息化技术等应用于建筑业。尽管如此,建设工程项目面临的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仅2015年前3个季度,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312起,死亡397人[1]。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标本兼治,既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有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教育效果不甚理想,传统的教育手段不能适应学习者需要,将虚拟教育与实际教育相结合可以改善建筑安全教育的现状[2]。王春雪等[3]通过实验分析结合行为主义理论,针对现阶段我国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方式,提出了重视安全教育刺激及加强安全教育文化氛围等建议。工人的学习效果是安全教育的基本问题。有学者通过对平均合格率、课程满意度和不安全行为总数的研究,进行了安全教育工作效果的评价[4]。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因工程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在海洋工程的安全风险分析[5]以及电力企业的安全工程评价[6]中都有所应用。还有一些研究将人因工程理论与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7-9],以人为本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尚未有基于人因工程对安全教育效果进行改善的相关研究。将建筑安全教育工作与人因工程理论结合,可以确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改善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现状,达到提升企业安全的状态的目的。

1 人因工程与安全教育

1.1 人因工程

1.2 安全教育中人因工程的应用

安全教育和培训是防止职工产生不安全行为的重要途径。而所谓的安全,不是消除所有潜在的安全隐患,而是使系统中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10]。从人因工程理论分析,人的某项特定行为,可以视为是对某种信息的传递、接收及处理活动。在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处理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包括信息接收和信息加工、操作动作(习惯性动作、无意动作、操作难度、不安全动作等)、年龄经验、情绪状态、个性特征及疲劳作业等。通过安全教育工作可以培养工人的安全意识,规范工人的操作动作,尽可能地降低工作时的人为失误,保证工人进行安全工作。

2 基于人因工程的安全教育现状及效果分析

人因工程将人们有目的的作业活动分解为3个过程:1)信息的接收过程,人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部信息;2)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过程;3)将加工过的信息通过运动器官和相应工具传递到外部的传递过程。如果将安全教育工作视为一项作业活动,安全知识讲授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是工人接收信息的过程;工人将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是对接收到信息的处理过程;最后把在教育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工作操作中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则可以视为对外部的传递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教育活动分解Fig.1 Safety education activity decomposition

安全生产相关规定中要求建筑业职工每年必须接受一次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规定每年至少要接受15~40学时的安全生产培训[11]。安全教育培训过程对工人的刺激是一个正强化,但是由于自然消退的存在,保持安全教育的效果不单需要对传授形式进行改善,还需要进行巩固学习,避免遗忘。由于工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安全教育的效果确定需要通过实验进行分析。

3 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实验分析

3.1 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实验数据分析

在一施工现场选取20名刚完成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培训的工人,对其完成安全教育后15 d的安全行为从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两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其中安全意识方面分为自我保护和提醒他人2种行为;在安全技能方面分为操作不当和习惯性不安全操作2种行为。

在实验中,自我保护记录的是工人在工作中主动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检查安全网等行为的次数;提醒他人记录的是工人在工作时发现他人有不安全行为提醒制止等行为的次数;操作不当记录的是工人因为对操作技术不到位或不熟练导致的错误操作;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则是记录工人日积月累的不安全的习惯性操作。通过记录得到表1所示数据。

表1 工人安全行为观察记录Tab.1 Worker safety behavior observation record 次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自我保护和操作不当两种行为数据的变动不大,没有十分明显的波动趋势。而提醒他人与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却随着时间的变化有较大的波动,对上述两种安全教育效果在意识层面中提醒他人及技术层面习惯性不安全行为进行回归分析,其消退性都近似可以由对数函数表达。

本书由我国著名骨科、脊柱外科专家,历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警总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特聘专家叶启彬教授结合自己60年临床实践和骨科最新研究成果编写,全书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由于不正确的劳作姿势、劳作频率、不均衡发力或过度牵拉某一组肌肉、不正确的锻炼方法在颈胸、腰背及髋、膝关节等部位引起一系列以肌肉与关节病痛为主的临床表现,从症状入手找到肌肉关节病痛致病点,有效治疗发病源头,标本兼治。

3.1.1 数据分析结果

1)提醒他人分析结果。

利用Spss软件对“提醒他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表2、表3和图2的结果。

表2 变量处理摘要Tab.2 Variable processing summary

图2 “提醒他人”项拟合函数曲线Fig.2 Fitting function curve of “reminding others” 表3 “提醒他人”模型总计及参数评估Tab.3 Total model and parameter evaluation

方程式模型摘要参数评估R平方Fdf1df2显著性常数b1对数0.82561.0991130.0000034.954-1.946

2)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分析结果

利用Spss软件对“习惯性不安全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如表4、表5和图3的结果。

表4 变量处理摘要Tab.4 Variable processing summary

图3 “习惯性不安全行为”项拟合函数曲线Fig.3 Fitting function curve of “habitual unsafe behavior” 表5 “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模型总计及参数评估Tab.5 Total model and parameter evaluation

方程式模型摘要参数评估R平方Fdf1df2显著性常数b1对数0.83666.2121130.0000020.2653.442

分析结果中R平方项分别为0.825和0.836,拟合程度较高,因而拟合函数曲线可以近似地表示一段期间内安全教育的效果。

3.1.2 数据分析小结

实验结果显示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规范操作在经过培训后会有良好的保持性。工人自我保护意识良好是由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导致的,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利己的心理,而利己心理的存在是产生此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人的规范操作随着学习理论与工作实践的结合会逐渐熟练,此现象属于“熟能生巧”。

提醒他人的拟合曲线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形式类似。在完成培训2 d后,提醒他人的意识快速下降,最后将会恢复到未进行培训的水平;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也是一个快速上升最后保持平稳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进行过安全培训后半个月,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基本达到稳定效果,而提醒他人的安全意识及习惯性不安全操作的培训效果消退殆尽。

3.2 反馈调查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操作在后续培训中只需要有一个轻微的刺激即可保持良好的培训效果。针对提醒他人次数和习惯性不安全操作行为安全培训消退性较大的原因对20名工人进行反馈调查,得到表6和表7。

表6 不提醒他人原因统计表Tab.6 Reason statistics of “Do not remind others”

表7 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原因统计表Tab.7 Statistical table of “Reasons for habitual unsafe behavior”

由此反馈调查可以发现,影响提醒他人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人际关系问题,对此需要注意工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适时地进行一些促进工友之间关系的活动。而习惯性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则是安全教育的效果没有克服工人的行为习惯,对此则需要再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行为培训工作。

4 基于人因工程的安全教育效果优化措施

人是社会人,在工作时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安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培训等手段降低负面影响的程度,从而提升工程的安全状态。经过上述实验分析,得到在经过安全教育后一段时间内的安全教育效果情况,结合人因工程中的行为分解,同样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安全教育效果的改善。

4.1 培训方式的优化

如今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形式可以分为广告宣传式、演讲式、会议讨论式、竞赛式、声像式、文艺演出式等[12]。在确定安全教育的形式时,需要考虑待训人员的个体特征,如年龄、工作、学历以及性格等多方面内容。杨高升等[13]在论文中对安全培训方法的效果调查中显示,案例分析是一种综合水平较好的教育方法,利用这种教育手段,在安全认知、安全决策、知识保持、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在技能方面效果最好的则是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

在施工企业采用案例分析进行安全培训的时候需要注意案例分析给工人来的刺激强度。过弱的刺激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而过强的刺激会适得其反,使工人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生产工作的进行。在安全技能培训中若选择师父带徒弟模式,则需要注意规范师父的安全操作行为,避免传授给徒弟不良的习惯性不安全操作行为。上文实验结果显示,不良生产操作习惯一旦形成,若要改变需要很强的教育干扰。

4.2 工人接受意愿的优化

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还是待训人员本身,如果学员自身对安全教育工作持排斥态度,无论如何对安全教育形式进行改善,也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改善安全教育工作中工人对安全教育的接受意愿,首先需要了解工人的安全需求,“投其所好”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实验中工人的自我保护教育效果良好,在安全教育中合理地利用人的利己心理可以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除合理利己心理之外,在安全心理因素层面还应该有选择性地加入安全文化、安全精神、安全形象、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沟通技巧以及心理的自我调整等内容[14]。安全教育需要给工人一个合适的正向刺激,激发工人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使工人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4.3 安全教育效果保持性优化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显示人的记忆是一个慢慢消退的过程,从3.1节的实验结果也可以证明安全教育的效果类似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为了保持安全教育的效果,还需要进行后续的巩固培训。在进行巩固性安全培训时需要注意,工人已经十分熟悉的安全知识不应该进行过多的讲解,避免“熟而生厌”,降低之前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15]。这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中多注意,确定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后续的巩固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就本文的实验而言,巩固培训的重点内容就是针对工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进行提醒和规范。3.2节的反馈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教育效果的保持与提升还需要一个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氛围,企业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群体活动,改善工人之间的关系。

5 结论

安全问题关乎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安全教育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保证其教育效果十分重要。本文以人因工程理论为基础,对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了实验记录,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确定影响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对他人安全的关注度以及日积月累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通过后续反馈调查,确定上述安全教育效果不佳的产生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于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特定安全操作教育强度不足。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从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工人接受意愿及安全教育效果保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前三季度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EB/OL]. (2015-10-21).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510/t20151026_225361.html.

[2]龚宏. 目前我国建筑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9(1): 34-36.

GONG Hong. Problems of architecture safety educ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J].Journal of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2013, 29(1):34-36.

[3]王春雪,吕淑然,杨凯. 基于行为主义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实验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 11(4): 158-165.

WANG Chunxue,LYU Shuran,YANG Kai.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afety educ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ased on behaviorism psychology [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11(4):158-165.

[4]HO Chunlin, DZENG Renjge. Construction safety training via e-Learning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 55: 858-867.

[5]邹颖,周晶.人因工程对海洋工程风险管理的影响[J].中华建设, 2014(3): 96-97.

ZOU Ying, ZHOU Jing. The influence of human factors o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Marine Engineering [J].China Construction,2014(3):96-97.

[6]李吉祥.人因视角的电力企业安全工程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10.

LI Jixiang. Study on safety project evaluation system in power enterprises based on human error[D]. Hebei: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2010.

[7]胡祎程. 基于人因的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研究[D].安徽:安徽工程大学,2014.

HU Yicheng. Research on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of safety signs on project site based on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D].Auhui: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14.

[8]赵宇飞,潘金双. 基于人因失误理论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建筑企业为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21(8): 103-109.

ZHAO Yufei,PAN Jinshuang. Safety cultur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ased on human error theory [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1,21(8):103-109.

[9]吴海.“群体效应”与企业人因事故防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18(1):72-75.

WU Hai. Group Effec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revention of enterprise human-caused accidents [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08, 18(1):72-75.

[10] 马如宏.人因工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4.

[11]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EB/OL].(1997-05-04).http://www.safehoo.com/Laws/Trade/Build/201010/154610.shtml.

[12]冯小川.安全管理与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89-90.

[13]杨高升,居婕,徐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方案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3):178-185.

YANG Gaosheng,JU Jie,XU Xin. Research on design of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chemes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 9(3):178-185.

[14]郭晓艳,张力.安全人因工程中的心理因素[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10):33-36.

GUO Xiaoyan,ZHANG Li. Psychology factors in safety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J]. 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7, 33(10):33-36.

[15]钱明辉.熟能生巧与熟而生烦——关于维系知识型企业员工的思考[J].管理现代化,2002(4):48-52.

QIAN Minghui.Practice makes perfect matured born trouble—thinking about maintaining knowledge type employee [J].Modernization of Management, 2002(4):48-52.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Safety Education for Construction Personnel Based on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HAI Yue1, ZHU Lianbo2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2.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Road & Bridg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of safety education effect, some scenarios in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safety education are presented to those who carry out safety education work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engineering. After record and statistical work on the category and number of times of unsafe behaviors within 15 days after receiving the safety educati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analyzed, detecting the inadequacy in safety education effect in safety awareness and unsafe behavior customary norms.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ar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inadequate training intensity for the safety operation technology.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d engineering activities using decomposition theory that considers personal willingness and the effect of safety education,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 work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to improving construction workers′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ffect.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safety education; effect optimization

2016- 04- 28

甘肃省住建厅科技攻关项目(JK2015-20);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_15R29)

海月(1992-),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安全管理.

10.3969/j.issn.1007- 7375.2016.06.014

TU714

A

1007-7375(2016)06- 0089- 06

猜你喜欢
人因习惯性工人
基于“BOPPS+对分”的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老年习惯性便秘该如何治疗
智珠
一例涡桨飞机飞行事故中的人因分析与研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