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宗教关系研究

2016-02-25 06:01雷俊霞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宗教文化

摘要:民俗与宗教在人类文化中占有很特殊的地位,二者长期交流互相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民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宗教观念、宗教情绪和宗教活动等的影响,宗教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吸收民俗的世俗成分,丰富并充满活力地传承于民间。民俗与宗教共同构成民众生活世俗与宗教的二重生活圈。

关键词:民俗生活;宗教文化;民族共同体

在人类诸文化当中,宗教与民俗占有很特殊的地位。在中国多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上,多种文化长期交流,交互影响。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中国既有原始宗教诸形态,也有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现代宗教形态,还有介于世界三大宗教和道教之间的民间宗教,内容极其丰富。从民俗的角度来看,“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内,56个民俗各有自己的风俗文化,构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色彩纷呈、千奇百怪的民俗往往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众多的民俗现象也往往伴随很复杂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因素。同时大量的宗教也在长期的传承过程当中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民俗,形成了宗教与民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现象。

一、宗教构成民俗的精神内核

民俗是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民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宗教的影响体现在宗教观念、宗教情绪和宗教活动等方面。我们考察民众日常生活会发现,民俗或多或少受到宗教的制约与影响,甚至有些民俗就是由宗教活动或宗教仪式演化而来,如中国普遍存在的腊月初八食“腊八粥”的习俗就是由佛教的“施粥舍饭”演变而来,成为民众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民众的生活是由世俗生活圈和宗教生活圈构成。民众社会生活中各种习俗惯制、生活规约、民俗活动等构成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是民众生活的内圈;对世界的认知、宇宙的解释、人在宇宙间的地位以及死亡等问题追问,构成民众的宗教生活,这是民众生活的外圈。在早期人类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内圈和外圈作为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们的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完全用社会生活方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不断得到发展完善,人们生活的内圈与外圈层次日渐明晰,二重生活圈逐渐形成,社会生活神话与宗教世界人格化交融互渗,形成中国特色的信仰民俗,并广泛影响或支配者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原始人与自然的抗争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具有本能的以来,风雨雷电、严寒酷热、生老病死等现象人们无法理解,更不知如何应对。于是,先民把自然物人格化,对天体、天象、山石、水火、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表现出热心的崇拜,并以这种崇拜为起点,发展出以宇宙空间环境物象为崇拜对象的自然崇拜形式,于是宗教得以产生。原始先民又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对自然物的崇拜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歌谣或仪式等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民俗如史诗、传说、故事、歌谣、民族歌舞、神话、服饰、社会组织、居住、饮食等民俗,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影响了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宗教民俗以其强大的维系与规范功能,凝聚着世俗内圈与宗教外圈的广大民众,并以人人平等的姿态接纳社会各阶层,成为沟通上界与凡间、上层与百姓以及各地域民众,加强社会联系与交往的重要文化空间。同时,宗教对社会习俗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祖先崇拜而形成的宗教、村落习俗;受宗教影响而形成的人生仪礼;因宗教活动而形成的节日民俗;很多的审美习俗,民间游艺习俗等无不受到宗教地影响。总之,宗教以它特殊的手段巩固和延续了许多民俗惯制,可以说,宗教是民俗传承延续的精神内核。

中国信仰民俗具有多样性、功利性、神秘性等特点,独具特色的中国民间信仰,是中国多民族文化发展的固有基石或根源。中国民众至今还在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古老的民间信仰方式仍将继续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

二、宗教是各民族文化史的百科全书

宗教与民俗水乳交融、交流互渗、互相影响。宗教自上而下影响民俗的诸多方面,民俗文化自下而上渗入宗教的观念、情感与仪式。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民间风俗、民俗活动、民间观念形成自己的各种仪式和经典,借助在人类社会内圈有广泛影响力的民俗,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是“古代风俗的储藏库”。河南淮阳太昊陵伏羲人祖信仰充分体现了宗教作为民俗宝库的重要方面。

河南淮阳民间将伏羲称为“人祖爷”,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日到三月三日长达一个多月的庙会在人们进行祭祀和朝拜的同时,也让人们领略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伏羲庙是人们信仰的场所和精神的寄托。人们到陵前磕头烧香,唱祝歌,进香的人们带着响器班子,敲锣打鼓,随行随吹。庙会期间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担经挑,是一种原始的巫舞,也是以巫的形式祭祖的远古遗风。太昊陵庙会期间,有许多小摊点出售当地泥泥狗,它是人们逛庙会必买的东西,人们相信它是人祖爷赐予的圣物,同时还可以作为儿童的重要玩具。当然还有掏子孙瑶、栓娃娃、担经挑等民俗在此展演。可以说淮阳太昊陵庙会是当地民俗展示的舞台也是民俗储存的仓库。伏羲信仰在民俗的基础上形成了整套的仪式,这些仪式与活动又为民俗的稳定、发展和传承提供的重要的文化空间。民间宗教从民众生活中吸收很多鲜活、生动而有影响力的世俗文化成分,使自身不断丰盈有活力而历久传承。

三、民俗与宗教的共性和个性

民俗与宗教有很多相似性,从概念上来讲,民俗与宗教的内涵和外延都很难被准确界定,但同时都具有很强包容性,其外延又都有一定的模糊性。二者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使得我们研究宗教必然涉及到宗教民俗,研究民俗也必然涉及到民俗宗教。

(一)宗教要解决的是人类心灵和情感的需要,民俗要解决的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各种现实的问题。宗教是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自身的自我意识与自觉追问,祈求以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作为命运的依托和归宿。民俗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基于人类实际生活的感知与需要,它要解决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如子嗣繁衍、物质生产、婚姻问题、饮食问题等。endprint

(二)宗教是人类幻想的精神乐园,民俗是人类实实在在的世俗生活。人类的生存需要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宗教是人类实现理想与寻求解脱的幻想世界,人们希望现世生活的种种不幸能在幻想的未来美好世界中发展转变,摆脱不幸与苦难,实现幸福。民俗体现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它人类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婚丧嫁娶、日常出行、衣食起居、故事歌谣、民间音乐舞蹈等等无一不是民俗的具体体现。与宗教相比,民俗少了神秘与庄严,多了一份世俗与亲切。

(三)民俗和宗教都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宗教和民俗都属于社会规约的范畴,具有调整与规范人们共同活动、维护社会基本秩序与凝聚社会群体的功能。宗教是以神的旨意实现控制与影响,人们以敬畏的姿态虔诚地归顺。民俗作为世俗生活的一种软控制力,具有很强的弹性和人情味,它比其他任何社会规范都更强烈而广泛地熏陶和感染人们的语言与行为。另外民俗还具有强烈的娱乐性质和审美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以岁时节庆活动与民间竞技习俗最为突出,它往往与各民族民众的社会审美有机结合,如节庆活动中漂亮的民俗服饰、优美的音乐与舞蹈、兼具美味与美感的饮食等,常常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和情趣展示着民俗独特的吸引力。相比之下,宗教的娱乐功能不及民俗活泼与直观。

宗教和民俗都是各民族祖先创造和积累下来的文化财富,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民俗因活跃于民众生活的内圈而鲜活、生动,独具娱乐与审美功能,成为民族意识和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今天旅游开发中体现当地旅游资源吸引力和回游率的重要方面。而宗教则以提供文化空间的方式为各种民俗文化提供展演的舞台。

民众的世界是由民众的世俗生活圈和宗教生活圈二重生活圈构成,在世俗和宗教的相互影响中生活的民间百姓,很自然地受到两种文化的熏陶,在宗教与民俗的神秘的关系网络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宗教的精灵在民俗文化中飘荡的身影和显示出的魔力。当今中国文化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快速变迁,传统文化因其固有的惯性还将继续传承,古老的民间信仰也会遵循自身的规律走向未来。民俗的灵魂和宗教身影在未来会构织、冲突、撞击出更加壮观的景象。

主要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2]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高寿仙.中国宗教礼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雷俊霞(1982—)女,汉族,河南淮阳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教师,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俗文化、旅游民俗。endprint

猜你喜欢
宗教文化
彝族毕摩经典《措诺祭》中的支格阿鲁宗教文化探析
人文视野下宗教文化对湄公河流域代表性民间舞蹈的影响
福建多元宗教文化在石雕艺术中的视觉表达
羌族民居建筑主室空间的宗教文化探析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从泰国舞蹈艺术看东南亚舞蹈的宗教文化色彩
昌列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宗教文化旅游运营模式研究
神圣的复兴 精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