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一点新的思考

2016-02-25 08:16赵海琴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文本

赵海琴

【摘要】合作学习已经是现今英语课堂上一种常见的课堂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渴求思想的碰撞。合作学习能更深层次地感知文本。合作学习能培养各项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 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合理地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力求使每个学习主体的学生都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获取应有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合作学习的探索和研究。

一、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学习

从目前相当多的公开教学活动来看,小组讨论的授课活动形式已经占据了主流地位。然而,我们静心思考就会发现这些合作探究组织不当,就呈现出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相当多的教师不管什么内容都实施合作学习,学生们四个人一组,谈论得有声有色,似乎每个学生,都溶入到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实际都仅仅是停留在文本认知层面上。比如他们会去探究某些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去归纳某个段落的中心意思,去分析某个作品中人物的个性特征等等。我们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表面上是合作学习,实质上仍然是学生为了配合教师教学做出的被动合作,而新课程中的合作学习则是建立在主动学习基础上的主动发现与思考,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再者,初中学生正处于十四、五岁的年纪,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思路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也恰恰是不少学生抛弃自己有价值的观点的时候,长期下来,很多学生甚至会错误地以为真理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的。我们都知道不同学生的能力层次是不同的,在一个学习合作小组中,那些反应快捷的学生总是能够抢先把看法说出来,而那些反应稍稍迟钝的学生就只有“恍然大悟”的份儿了。我们要严禁教师“一言堂”,又实际上出现新的学生“一言堂”。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安排同桌或前、或后的学生组成小组,然后布置相关任务后就立即要求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就在旁边一直等待学生的讨论结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小组内各自为政,要么只顾自己埋头钻研,要么趁机开小差,说闲话。这更是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自主探究学习的具体表现,也是提高英语综合素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要想让小组合作活动从文本表象探究层面而深入到文本内核的探究层次,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让每一个活动个体去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只有所有个体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合作前对文本进行了认真学习思考,并且有了自己的个性认识之后,这样的合作活动才能算是具备了真正的探究意义。学生自主探究的意志和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长期的自主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他们。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凡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或者经过思考可以大部分解决的问题都应放手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对学生的表现与反应,教师要即时给予他们评价,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多肯定、多鼓励,并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面的问题,使每个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获得探究的成功。这样,下一步的合作交流也就有了“源头活水”。为了更好的提高合作效率,我们教师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合理分组,比如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的差异等等。合作探究才不会纠缠在浅层次的文本表象问题中而不能自拔,才不容易流于表象上的热闹而丧失探究的根本意义,我们教师必须注意到这点。

二、合作学习渴求思想的碰撞

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之后,合作学习也仅仅是获得了走向成功的基础。要想在合作学习中真正深入文本、提升能力,还需要在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充分展开“对话”,实现思想上的碰撞。

对话是广泛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活动。但是目前不少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只是一种为了对话而对话的形式。我们知道,对话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有师生之间的对话。就师生对话来说,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很多学生只能有一次发言机会,只有极少数思维活跃的学生,可能被老师多次提问。受这样的对话模式制约,很多时候,师生之间的思想并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碰撞,更加无法在反复碰撞之中实现思维的不断激发。无疑这样的对话是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相违背的。而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生生对话就是一种多边交流,也很容易形成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形成思想上的碰撞。而且生生之间的交流少了师生对话的天然隔阂性,更能够激发出学生主动对话的学习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碰撞,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争辩,我们要借助这样的交流激发出学生最美的思维火花,激发出每一个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的欲望。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还要求学生有一种求真求实的探究意识,需要一种严肃认真的探究精神,需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探究情怀。当这些条件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合作学习中的各方,才能够从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出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汲取文本的养料,并在吸收他人思想精髓或批判他人观点的局限的基础上,创设出自身的具有个性化的文本知识认知体系。

三、合作学习能更深层次地感知文本

当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种不良的现象,很多老师脱离文本,盲目追求一种大英语观,无限制地进行拓展。合作学习的最高价值在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这种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课堂学习中的文本。通过大范围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完成文本阅读由浅层理解到深度解读的建构。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精选出来的文章,是值得我们去用心发掘的宝藏,它们是学生学习英语、形成英语素养的重要介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无论你如何解读,你都不能脱离文本。如果学生脱离文本,无限地去分析、探讨,很可能会流于“浅和空”之中,这样的文本研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进行学习时需要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对文本的咀嚼中获得感悟。

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一些常规课堂教学中,由于过于关注于解决问题形成标准答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宽度与深度。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合作,更注重学生之间思维相互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发现问题。

总之,当个体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受到合作者思维的启迪与激发而形成了新的思维后,他的这种新思维,又势必会给其他合作伙伴以新的启发。如此循环往复中,合作目的将越来越趋于价值最大化,合作者的思维活跃度,也趋于最大化。合作者认知文本的能力也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可以更深层次地感知文本、激发思维。而不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更不是为了研究某个具体问题的答案。

四、合作学习能培养各项能力

陶行知说过“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由此可见,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学习,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总是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合作学习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让书本知识转化成主观情感、具体行为、道德意志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然而,受到当前学校教学客观规律的限制,学生们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和精力走上社会,去及时消化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更无从谈起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了,而合作学习,无疑就成为了学习活动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实践。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讨论一定会产生不少有一定价值的观点,这些观点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读文本并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别被转换成了说和听的能力,然后进一步被加工成归纳与表达的能力。正是在这种知识向着能力不断转换中,原先模糊的知识明朗化了,原先缺乏的表达能力提升了,原先淡然的情感清晰了,原本散乱的道德意志构建了。合作学习,成为整合知识培养能力的最有效措施。在目前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如果抓住了这条宝贵的“实践之路”,那么学生的知识运用就有了用武之地,能力的提高也就不是纸上谈兵了。

总之,只有我们认识到在课堂上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人民出版社,1981.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