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电路分析的教学方法

2016-02-26 09:00黄海波
科技视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电路分析教学方法

黄海波

【摘 要】汽车电路的教学,一直都是汽车电气设备教学中的难点,电流在电路中的以光速流动、元件的导通、截止(断开)等,老师难以描述、学生更是难以想象,特别是在讲解相对复杂的电路时,更是很难把电路原理讲清楚,课堂中讲解电气电路特别是电子电路时,教与学都有相当的难度。采用逆推法讲解晶体管点火电路,并用特定助记符来描述电路的工作过程,教师便于教学、学生便于学习和理解、记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汽车电路;电路分析;教学方法

电路的教学,从来都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难点。其难处就在于电路工作过程抽象教师难以描述,电路中的电流不可见学生难以想象,能量转换及传递过程难以可视化,致使学习电路比学习机械类知识的难度大,老师不容易教,学生也不容易学,造成学习效果差。汽车电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学会电路分析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图1和图2所示的电路是汽车电子电路中的典型电路,教学生学会分析电路的方法,对今后类似电路的教学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图1是汽车点火电路。汽油发动机是点燃式发动机,必须依靠点火系统来点燃发动机中的可燃混合气,它是汽油发动机能否正常的重要保证。点火系统的作用是将汽车电源供给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并按照发动机的做功顺序与点火时间的要求适时、准确地配送给各缸的火花塞,在火花塞间隙处产生点火花,点燃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图2是汽车发电机的电压调节器电路,发电机的电压会随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而变化,通过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的大小,可以调节磁场的强度,从而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把发电机的电压控制在某一数值上。两个电路的原理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对电路、特别是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的恐惧,不知从何看起、从哪学起,造成学习困难,成为教学的难点。汽车电路中,有很多利用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做成的电路,讲通了这样电路,其它类似的电路也就容易讲解、容易学习了。怎么才能突破难点,让教与学变得容易呢?本人在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方法,让此类电路不再为难学生,让教与学变得容易。

1 采用仿真实验,演示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用仿真实验演示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三极管的c、e电极间接正向电压,即c接正极e接负极(如图2所示),b不接正向电压,三极管不导通,灯不亮,相当于开关打开;当c、e间接正向电压,b接正电压(高电位),三极管c、e间的电路才会导通,此时流进b极的电流比较小,流过b、e间的电流比较大(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三极管导通,相当于开关闭合,灯亮。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特性,学生很难想像和理解。三极管具有这样的电路特性,是由三极管内部结构决定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不容易跟他们讲透彻,但可以用实验的方法让他们明白三极管的原理。

实验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实体的元件来演示给学生看,这样的实验虽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不利于学生今后自主学习,因为用实体元件来验证电路原理,需要很多的实验器材来配合,不能方便地实现。方法二是用仿真实验来证明给学生看,仿真软件EWB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这样的实验。在仿真平台上构建图3所示的电路,分别把Eb的电压设置为0V(或-3V)和3V,运行软件可以发现,当Eb为0V(或-3V)时,Ic为0,ce间没电流;当Eb为3V(高电位)时,ce间有电流通过,这样由Ib来控制ce的通断,三极管相当于一个开关。晶体管点火电路,正是利用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来实现的。

用仿真软件来验证电路工作,方便且效果明显,任何一台安装了仿真软件的电脑,都可以实现电路的构建与研究,上课时用仿真软件做实验,也是在教会学生一种研究方法,让学生在遇到相似的问题时,要以方便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 逆向分析电路,找出符合电路工作的条件

学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电路难学难懂,老师上课的任务,不是让学生看懂书上的电路就好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看电路的方法,以利于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能自己解决。看懂电路有很多方法,其中之一是采用逆推法,即从结果往前推,找出电路导通、得电、运行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最后再顺着读电路,就能完整地读懂整个电路图。这种方法逻辑简单,方便实用,易学易懂,加以训练可以解决很多电路问题。

以图1为例,发动机工作时,由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火花塞要能产生火花,点火线圈二次侧绕组N2要能产生高压电;N2要产生高压电,点火线圈一次侧绕组N1要先通电后断电;N1要能通电后断电,三极管VT5要先导通后截止;VT5的通断由电路中E点电位决定,E点电位高VT5导通、低电位VT5截止。再往前推,VT4的通断由D点电位控制,D点电位由VT3控制,VT3通断由C点电位控制,C点电位由VT2控制,VT2通断由B点电位控制,B点电位由A点电位控制,而A点的电位由信号发生器中感应线圈产生的信号控制。上课中,老师与学生推理、分析电路到这里,就可以按顺序来讲解电路原理了。

3 使用简单符号,讲解电路原理

学生看不懂电路,还跟课本和教师的描述有关,书上对电路原理的分析经常是一大段文字,学生自己看书时,一会儿就看晕了头,再也看不下去了;老师讲课时也是一段接一段,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是造成学生看不懂电路的原因之一,不利于今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有没有什么简单有较的方法来描述电路原理,让学生易学易懂呢?答案是肯定的,可以采用简单的符号法来简化文字描述,教师容易教,学生也容易学。我的做法是,用上标的“+”表示电路元件“得电、高电位、有信号、运行、动作、开关闭合”,上标的“-”表示电路元件“失电、低电位、无信号、停止、复位、开关断开”,用“→”表示前因后果的关系。做这样的规定后,就可以很简单地描述图1、图2这两个电路的工作原理了:

3.1 晶体管点火电路原理分析

3.1.1 点火开关S闭合,发动机不转动,信号转子无信号输出

由于发动机不转动,信号发生器中的信号转子也不转动,感应线圈不产生感应电信号。由于VT1的基极接B点,得到高电位而导通,在稳压管VD1、VD2作用下,确保B点的初始电位为一固定值(高电位)。电路分析如下:

S+→B+、C+→VT2+→C-→VT3-→D+→VT4+→E+→VT5+→N1+→电能转变为磁场能储存在N1中。

3.1.2 点火开关S闭合,发动机转动,信号转子输出高电位

发动机转动时,信号转子也随之转动,由于转子上齿轮与线圈不断靠近与离开,使线圈中的磁通发生变化,在线圈中产生交变的感应电动势,促使A点的电位发生高低变化。当感应电动势使A点电位升高时:

A+→B+、C+→VT2+→C-→VT3-→D+→VT4+→E+→VT5+→N1+→N1保持通电

3.1.3 点火开关S闭合,发动机转动,信号转子输出低电位

当感应电动势使A点电位降低时:

A-→B-、C-→VT2-→C+→VT3+→D-→VT4-→E-→VT5-→N1-→N2+→火花塞+

此时磁场能转变为电能,从线圈N2释放,产生高压电,并送到需要点火的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3.2 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原理分析

3.2.1 发电机转速低

发动机转速低时,励磁电流要大,磁场要强,才能产生足够高的电压,即:

转速-→发电机电压-→a点电位-→VS-→b1电位-→VT1-→b2+→VT2+→励磁线圈+→发电机电压升高

3.2.2 发电机转速高

发动机转速高时,励磁电流要小,磁场要弱,才能把发电机的电压降低,即:

转速+→发电机电压+→a点电位+→VS+→b1电位+→VT1+→b2-→VT2-→励磁线圈-→发电机电压降低

这样,通过不断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的大小,把发电机的电压控制在某一数值上。

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把长长的文字描述,压缩成简单的符号表述,就可以把电路的工作过程描述得清清楚楚,大大简化了描述的过程,使文字简练,易教易学。这样的描述方式,也适用于各种电路的讲解,可以把长句压缩为短句,把文字描述变为具有助记形式的符号表述,大大方便教师的教学,也方便学生的学习,使电路的教与学变得简单,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电路分析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汽车起动系统故障检修方法研究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