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2016-02-27 06:31常青陕西省岐山县实验小学陕西岐山7224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情感

常青(陕西省岐山县实验小学 陕西岐山 722400)

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常青(陕西省岐山县实验小学 陕西岐山 722400)

创新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优势,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提升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情感体验以及语文素养,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在在“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提升阅读教学的难度,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语文味,本文针对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几点研究。

阅读教学;品读;创新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77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新课标指出,作为工具学科,语文具有人文性与实用性,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以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为基础。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其中注重阅读教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从阅读这部分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综合情景教学、兴趣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充分展现小学语文学科的语文味。

一、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品读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的对象是课文,阅读的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理解境界,也小学语文课堂的灵魂。“语文味”是维系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展现语文学科魅力,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因,能够让学生体验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是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能够将教师、学生、文本有机联系在一起,小学语文新课标已经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语文本质的融合,所谓语文教学本质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只有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返璞归真的和谐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强调学生情感激发以及品读鉴赏,逻辑分析、理解以及写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阅读教学“读——品”教学策略

1.读

课堂教学大多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情感阻隔的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师生间的沟通状况普遍不令人满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就是“读”,因此读出“语文味”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简答理解读出语文味,就是琅琅读书声。语文阅读中各种知识要点,多半是依靠“读”实现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往往是依靠“读”来提升的,所以说“读”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感知的阅读思维,然后在读的过程中,逐渐体悟文章的内涵和情感,通过不断的阅读,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以及阅读技巧。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会逐渐释放思维,感受文章的情思美感以及语言的节奏、音韵。

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这是写景的文章,教师针对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描写锻炼,进行重点阅读教学,教师将这些美丽的景色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播放了这些动画课件以后,在组织学生反复阅读,引导他们反复体验课文所描绘的美丽景色,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慢慢体会到文章的精髓。

阅读教学自然不能脱离作品本身字词句段修辞逻辑的把握,但把理解与识记这些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无异于舍本逐末。品——就是通过阅读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直接进行心灵对话,是领会、理解字词的关键。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还会涉及一些诗歌阅读和散文,这些文章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以及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寓言,其中蕴藏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体验感悟基础之上。因此,在进行这些文章阅读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还原作者创作意境,引领学生体验和领会语言文字的精美,感受其中的动人情节,学习其中人物刻画、景色描绘以及生活哲理的表现手法,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懂得利用这些成功的句子或者段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其中浓浓的“语文味”展现出来。

比如:教学《梅花》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吟诵阅读,让学生充分联想出了“墙角”和“梅花”通过深入理解到逆境中的品行高洁之士,在把寒冷冬天开放举例为生活中某个人顽强的斗争精神。通过这种不抽象的实际引入,在加之兴趣引导,通过这种情境带入法,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不仅为学生理解古诗课文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活跃了古诗课程教学气氛,提升了古诗教学有效性。

三、通过阅读,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

理性思辨能力是一种思维能力,是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理性思辨需要一定的层次性、条理性和准确性。而只有夯实基础,提升感受能力,突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想的合理,思的深入,说的有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一样,都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创作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勇敢的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图片展示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看,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会对课文有更深的体悟,这是“语文味”回归的一种有效途径。

比如:《春天的手》这篇课文,教师在初步分析了课文之后,要学生们自己组成小学阅读课文,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句子意思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广阔的阅读平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分析课文、阅读课文,对于课文主旨的体悟会更深刻,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味”的回归,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把个人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融进阅读学习的活动中,而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提升,还与他们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有关。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从而让学生生发联想与想象,形成理性的思辨、客观的探究。

[1]周辉.语文阅读课要上出一点“语文味”[J].生活教育.2012 (22)

[2]雷妍.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群文天地.2011.7

[3]陈丽芳.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5.8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