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的应用

2016-02-27 03:32苏雳钧伍思畑
广东公安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航展核查安保

苏雳钧 伍思畑

信息技术在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的应用

苏雳钧 伍思畑

(珠海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广东珠海519000)

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中,信息技术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公安机关都在探索并实践“科技安保”之路。本文以中国(珠海)航展为例,通过分析公安在大型安保活动中的现状及特点,结合国内大型活动安保工作面临的态势和挑战,提出依托公安安保指挥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及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实现大型活动安保态势感知、预警、监测及海量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解决大型活动安保当中的人员管理、交通组织和指挥调度等三大难题。

信息技术大型活动安保数据

引言

“大型活动”,是指由单位(社团)主办或政府组织,在特定时间内,面向社会临时占用或者租用公共场所举办的,由不特定多数人参加的公共活动。主要包括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展览展销、庆典、重大会议、民间传统活动等[1]。我国的安保模式是公安机关和主办方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安保任务。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的组织实施工作中必须进行科学的评估,制定针对性方案,建立高效的指挥系统,精心组织实施安全保卫工作措施,以最大限度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大型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2]。从珠海航展的安保工作现状看,警力投入越来越大已成为显著特点,已成为航展安保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城市都面临大量的体育、文化、商业、民俗大型活动的需求。大型活动短期内高度集中的人群,会带来相对复杂的治安、交通等问题。本文结合珠海航展科技安保工作技术经验,综合利用无线网络、视频监控、地理信息、数字集群通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实现获取各种安保态势信息,实现应急预案执行和实时信息的高效协同,进行有益探讨及总结,力求为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提供一个成功的范式。

1 大型活动安保工作的难点

大型活动极易成为破坏活动的目标和对象以及制造影响的场所。目前大型活动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数量越来越多,规模和效应加大,并逐渐走向国际化;参与人员数量与日俱增,同时随着反恐态势日益严峻,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剧。例如,第十届珠海航展第一个公众日,进出展区的交通流量近数万辆,展馆周边4大停车场共停车接近饱和;进展馆观展人数超过十万人。经总结,大型活动安保工作的共性难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人流大,治安管理难

大型活动参加人员结构复杂、数量众多,第十届珠海航展公众日参观人数每天超过十万人次,传统安保在人员身份识别和现场人流管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第一,由于缺乏身份核查技术手段,传统安保只能依赖工作证以及安检验票对人员作浅层次的入场资格核对工作,无法校验进场人员的真实身份和背景信息,导致不法之徒有机会混入人群,为安保工作带来极大风险。第二,传统安保依靠人工方式统计出入场人数,面对多个进出口的大型场馆,存在信息滞后和计算不准的情况。第三,活动现场人员处于流动状态,传统方式难以实时掌握场馆人员密度,人流疏导和风险管控手段滞后。

1.2 车流密,交通管理难

航展作为国际性盛会,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航展期间,珠海及周边的车辆大量涌向航展现场,交通密度高。面对巨大的管控压力,传统交通调度手段难以胜任:第一,无法实时获取相关道路的交通流量信息,缺乏统一协调管理的决策依据。第二,停车场资源缺乏动态管理,车辆导流滞后,导致场馆各个停车场使用率不均,未能发挥车位最大使用效能。第三,交管信息流动不畅,未能有效利用信息发布渠道指引公众出行。

1.3 警种多,指挥调度难

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涉及治安、交通、消防等多项业务,部门多、警种多,是一项多警种协作的系统工程。传统安保在协同指挥方面存在短板:第一,仅依靠无线对讲、纸质地图进行上行下达和指挥调度,无法全面掌握各警力的现场状况。第二,现场(人、车等)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信息滞后,对指挥人员缺少有效的决策支持。第三,决策层与参战单位信息不对称、流转不及时,多警种、各层级无法高效协同工作。

2 信息技术解决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的难点

2.1 解决人员管理难点

通过综合使用移动警务、无线通信、数据整合、信息比对、人像比对、视频智能检测等多种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入场观众身份的全核查,自动统计参观人数和对人流密度的精细管控。

2.1.1 身份全面核查

通过使用身份证读取、护照识别、人像对比及二维码等多种技术手段,大型安保活动现场实现身份核查电子化。系统对入场观众进行身份鉴别、背景核查和自动预警。首先,运用数据库技术整合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掌握的各类人口证件信息,同时整合各类有犯罪前科及不良记录的高危人员信息,建立实时完备的重点人员背景信息库和人像库。对关键字段进行有效的索引设置,有效解决数据多表关联查询的效率问题,实现入场人员背景信息的秒级响应。其次,根据参与人员的不同身份采取不同的验证方式。一是对参展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通过核查系统与制证系统的对接,在制发工作证前先进行背景审查,发现问题人员提前通知举办方。二是对入场观众根据其来源,采用不同的身份识别方案。1)中国公民通过读取二代居民身份证进行身份核查。2)港、澳、台同胞通过读取使用通行证、台胞证进行身份核查。3)外籍人士通过护照扫描方式进行身份核查。4)针对忘记携带身份证人员可以现场申报身份证号码,通过查询人员背景信息库进行身份核查。5)对无法提供证件信息的人员通过人像比对系统进行识别和身份核查。6)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还可以推出微信预约等入场方式,实现入场观众身份的提前核查,提高人员核查效率。从而确保入场人员实现百分百的身份核验及倒查溯源。最后,针对不同安全级别人员采取分类管理。人员身份核查系统对不同类别人员预设了以不同颜色标注的安全等级提示,身份核查结果实时在前台报警,同时报警信息和详细的背景信息通过专用网络实时上传至指挥部和现场处置组的指挥人员,方便处置人员快速地根据系统推送的指令对报警人员依法处置。

2.1.2 人数自动统计

首先,为准确获取参观人数的实时数据,系统对人员进行分类自动统计。一类是工作人员使用专用通道,人数统计系统与制证公司闸机实时联网,实时获取入场工作人员数量。另一类是入场观众使用公共通道,由人员身份核查系统自动统计入场人数。两数相加即可获得实时进场人数。

其次,在场馆出口通道部署视频人数统计系统,该系统从固定摄像头数据流中提取出运动区域,通过机器视觉分类模型识别运动人像,统计出场人数,通过在出口通道播放吸引观众眼球的视频片等方式,大幅提升人脸捕捉效率,能够计算出出场的大约人数。

最后,将入场人数减去出场人数,核算出场馆内的实时人数,并提供查询、报表,统计、分析等各种服务。

2.1.3 人流精细管控

为准确把握场馆内人员数量、密度及流动情况,大型安保现场部署大量监控摄像头,对进场人流进行动态监测。在展馆内,主要部署高速球监控摄像头,通过智能视频技术,自动判断现场人员密集情况,当人员密度超过既定阈值立即触发报警。在场馆外开阔区域(如停机坪),通过架设高空摄像头实时回传影像,指挥人员可以迅速获悉现场情况,提前进行科学决策,迅速调拨附近警力处理突发情况。

针对航展的特殊性,还有大量未购票入场人员,只在馆区外聚集观看飞行表演,可以通过与各电信运营商合作,利用电信基站的数据估算出现场人员的大致数量,为指挥者提供数据参考。

2.2 解决交通管理难点

通过综合使用电子地图、视频卡口、车辆识别、热力图、感应线圈、视频监控和无人机等技术,有效提升交通管制措施的科学性、预见性,充分发挥停车场的容纳能力,保障参观群众的顺畅出行。

2.2.1 车流科学管控

为保障航展期间的交通出行,建立了“市际卡口——航展外围——进出展区”三个卡口车流监控圈,通过实时监测车辆通过情况,感知珠海全市及航展场区的交通态势,最终形成三级纵深车流管控机制(如图1所示)。1)在市际卡口,分析车流数量及车流方向,综合计算通往展馆的实时交通流量,准确预判主要路段车流高峰,提前启动管制措施,降低拥堵概率。此外,通过车牌识别技术,对涉案关键车辆进行识别提醒,提前拦截,形成活动安保的第一重防线。2)在航展外围,通过视频卡口及过车统计系统,指挥部门能准确把握进出三灶岛机场干道的通行情况,除了部署视频卡口监控,通过与互联网地图服务提供商开展深度合作,获取进出车流的热力图像,立体呈现交通车流密度等各种信息。3)在展区进出口,设立流动卡口,自动统计进出车流,实时获取场区内车辆数目,对于卡口尚未覆盖的盲点区域或事故发生地点,通过无人机航拍手段,快速赶赴拥堵发生路段,及时回传第一手道路交通情况,保证指挥中心“看的清,测得准”,在场馆接待能力接近饱和前,精确采取道路管制及缓冲手段,避免堵塞进一步扩散。

图1 三级纵深车流管控

2.2.2 停车场动态管理

为容纳大量的参观车辆,航展期间,场区内部及沿线交通路径规划了多个不同规模的停车场,对应参展客商、公共交通以及参观群众。

为加强入场车辆的科学管理,停车场进出口预埋了地感线圈,建立了双向的计数系统,通过感应线圈精确定义进入航展停车场的车辆,实现停车场情况24小时监控,根据各停车场饱和度情况,实时调整、组织导流方案,有序引导车辆到就近停车场停放,提高现场交通保障能力,市民在离场前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扫码技术,获取车辆停放位置,节省找车时间。

2.2.3 交通便民服务

为及时向公众发布航展期间的交通路况信息,珠海公安通过官方微信平台提供路况查询服务,市民可用微信查看现场交通数据,实时路况截图,科学规划出行计划;同时,通过与交通广播台合作,提供全天路况信息实时播报,方便路上的市民根据信息评估到达时间,合理错峰出行,一定程度缓解展区交通压力。

2.3 解决指挥调度难点

珠海航展安保指挥平台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为载体,集成指挥调度、人员查验、停车场管理、基础网络、视频监控、数字集群、微信服务、移动终端等技术,实现了安保力量可视可控、态势实时感知、多警协同。(如图2所示)

图2 珠海航展安保指挥平台系统拓扑图

2.3.1 安保力量可视可控

大型活动人群高度密集,为保证现场指挥通讯安全顺畅,需要建立多部门复用的政务数字集群通讯系统。数字集群通信使用专用信道,数据安全保密,同时通过数字集群通讯系统的GPS定位功能,结合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服务,能清晰展示安保力量实时分布,更精准、快捷地实现指挥调度。

2.3.2 态势实时感知

安保指挥平台作为安保现场指挥中枢,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获取入场观众数量、人员结构、车流信息、停车场饱和度等动态数据,指挥大屏同时整合活动现场区域多路视频,包括单兵无线视频和无人机航拍回传等现场态势,各种安保工作关注的人流、车流、信息流一目了然,帮助指挥人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3.3 多警种协作

通过移动警务平板终端将指挥中心掌握的数据、语音、视频等态势信息直接传达到基层实战单位,能有效降低中枢与末梢的信息不对称,使各参战单位对宏观情况有更全面的把握,更好地发挥多警种协同工作优势。例如,入口安检在对人员进行身份核查时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系统会把重点人员的身份背景信息同步推送到对应功能组,现场值班民警根据指令将人员带离到流动警务室进行进一步盘查。

除了安保现场的信息整合,在航展期间,安保指挥平台直接与市局指挥调度平台进行联网对接和信息交换,实时获取全市交通及治安整体态势,形成全市一体化的立体指挥体系。

经历多届航展的实战考验,通过不断摸索和迭代更新,安保指挥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仅2014年珠海航展期间,对全部入场人员进行身份校验,经现场核实,成功抓获多名网上追逃人员、吸毒人员,发现多名冒用他人证件人员并现场收缴假证,有效地过滤了危险人群,并对潜在的高危人群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确保了航展现场的绝对安全。平台指挥调度车辆停放,辅助交警实时调整交通组织方案,实现了展区交通基本顺畅的目标。

在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活动期间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科学的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3]。围绕航展人员结构、观众组织、交通管理和安全保卫等方面分析研究,为组委会优化下届航展的组织安排提出了停车场设置、引导实名制购票等多项有建设性的建议。此外,通过分析参展人员来源构成、行为特征,为航展期间的旅游接待提供了高价值的数据支撑。

3 展望

随着大型活动安保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安保工作中将使用到更多、更新、更尖的信息技术,从而再次提升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的管控能力。

3.1 三维建模、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

利用三维建模及VR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电子沙盘推演功能,通过建立现场展馆三维模型,可以对现场情况、警力部署进行推演,可以更加直观、精准地验证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的效果,帮助指挥者更好地把控现场态势,做出更精准的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

3.2 室内定位技术应用

随着活动场管大型化,室内警力部署比重加大,为克服当前无线数字集群系统无法进行室内定位的短板,可以探索使用室分基站,WiFi定位、RFID、iBeacon等室内定位解决方案,实现室内外定位无缝对接,轨迹全覆盖。

信息技术的进步不断推进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随着越来越多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大型安保,传统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难题终将逐步解决,大型活动在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下会更加平安有序。

[1]华敬锋.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原则[J].公安研究,2004,(11).

[2]李世全,刘景喜.浅谈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组织与实施[J].公安研究,2010,(10).

[3]王晓.大数据环境下机器学习算法趋势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航展核查安保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走! 逛中国航展去
跟踪导练(一)
我国新一代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HT-1E首次亮相航展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猴”安保
逾六千家政府网站关停整改核查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