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问题引领课堂“4-S”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2016-02-28 19:19江胜
新丝路(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酚酞导学情境

江胜

(西安市西光中学 陕西西安 710043)

高中化学问题引领课堂“4-S”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江胜

(西安市西光中学 陕西西安 710043)

新课程理念下,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具体思路一是设计具有引领课堂的问题;二是按情境导学、自主探究、精讲释疑、盘点提升等四环节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学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化学;问题引领;4-S;情境导学;自主探究;精讲释疑;盘点提升

陕西省高中新课标实施已经6年了,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新教材的使用,认识到,要想提高课化学堂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须在化学课堂上有所创新,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笔者落实“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一点体会:

一、要精心设计具有引领课堂的化学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是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的中心话题。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讨论,再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问题的升华,不仅能“吹皱一池春水”,还可“激起千层细浪”,达到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目的,也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首先要设计出具有引领课堂的化学问题。具体来说引领化学课堂的问题设计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问题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掌握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让问题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相互联系,建立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同时问题的设计既要有足够的思维量,还要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摸得着”,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使之难易适度,有助于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解”的认知冲突,因此,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认知“失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唤起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2)问题的设计具有以学生的观察、感受为基础,具有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中心,具有探究性。例如在复习《烃的衍生物》时就可以设计: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同学们能否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乙二酸乙二酯?(无机试剂自选)这样一化学问题,既能复习了学生已有具体知识,又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各类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做一复习,起到很好引领本节化学课的作用。

二、要做好情境导学(Situationallearning-guide即创设合适问题提出的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已设计了具有引领课堂的化学问题,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卓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做好情境导学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扮演好设疑、引疑的角色。在探索教学中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决定。可以有意设疑,创设矛盾情境;还可以兴疑激趣,创设悬念情境。通过我校高校课堂的实践,做好情境导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导学,导学案导学重在以预案构建导学的问题情境,通过反复总结而形成的问题群恰当的融入课标的目标及知识点,使学生对课堂重难点能了然于胸,为下一环节的有效展开提供必要前提;(2)通过预习提纲的形式导学。预习提纲较之导学案更为精简,易于操作,目的与导学案别无二致,也是一种可选的导学形式,适合知识点少,知识结构简单的课时;(3)通过创设情景导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教学中,我们创设或设计问题的情景:从日常生活的话题引入;或从自然界生动的事例讲起;或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或用实验现象启迪等,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不强,所以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导学,教师都要营造积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矛盾,发现疑问。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时,可通过火山喷发的录像创设问题情境,看过录像,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疑问并积极思考引领课堂的化学问题:“火山口附近的黄色物质可能是什么?火山喷发时会有含硫的气体产生,含硫的气体可能有哪些?”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要做好自主探究(Self-exploration即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

良好的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但问题并不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讨论的前提具备了,自主探究开始了。自主探究是问题讨论阶段的主导方式,而”合作“、“探究”、“互动”、“控制”则是自主探究取得实效的关键词。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问题分别进行横向、纵向、逆向思考,以促进思维线索的交叉和互补,形成思维网络,使学生思考问题能多维化、立体化。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在问题提出后,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课本、学习指导、网络等多方面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已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同时小组互相讨论,每个学生根据问题做出解答思路,小组形成统一意见或不统一意见。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指导、点拔和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思路。学生通过自身思考以及彼此交流思考成果可以初步寻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探究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的控制好课堂探究的节奏和进度,确保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始终围绕中心问题进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Na2O2性质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将Na2O2投入H2O中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实验,对此各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分析反应机理,提出假设并可到实验室进行验证。各学习小组都活跃起来,积极思考、分析,然后展示各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1)反应的试管发烫,说明Na2O2与H2O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酚酞受热分解;(2)由于H2O较少,Na2O2与H2O反应生成的NaOH浓度太大,使酚酞试液褪色;(3)Na2O2与H2O反应有O2气体生成,是O2使酚酞试液褪色;这样,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要做好精讲释疑(Succinct explanation即教师及时点拨、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点拨。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后,只有通精讲释疑,才能使学生在解开疑团的基础上,切实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精讲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对上述问题同学们有不同的认识,教师通过引导小组间的“反质疑、反验证的手段”,以此将学生思维推想更高层面,并给予恰当适宜地点拨、诱导,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将无色酚酞试液加热后滴加NaOH溶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1)不正确。将酚酞试液滴入到浓NaOH溶液中,酚酞立即变红色后,逐渐褪为无色,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酚酞褪了色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仍为无色,(2)不正确。将新制O2气体通入红色碱性酚酞试液,红色不褪去,(3)不正确。最终得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到Na2O2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这一新生成知识。这样,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教学难点可顺利突破。

五、要做好盘点提升(Summary and promotion即教师对问题总结并升华)

在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后,本节课的基本教学任务初步达成。举一反三是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不二之选。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不仅仅关注片段化的课堂效果,更进一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在继问题解决阶段之后,紧随其后乘热打铁,积极主动并及时的进行知识拓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把新旧知识联结,构建起知识网络,寻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有关于认知与自我调节的研究也表明,大部分的发展性成长和学习经验上的改进发生在源于有效反思和评价探究学习成果之中,这是探究学习最重要的一步。在这一阶段,教师可出示几道精典练习进行拓展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归纳巩固,还可以进行能力层级的拔高,途径因学科、因课时不同而定。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化学高校课堂要创设好高质量的问题来引领课堂,遵循四环节即情境导学(Situationallearning-guide)、自主探究(Self-exploration)、精讲释疑(Succinct explanation)、盘点提升(Summary and promotion)即“4-S”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有效的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能激活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有效的实践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围绕“问题”这个平台使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和谐有序,极大的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尤其是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经过相互诱导、相互激活而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与提升。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时尝到成功的乐趣,更激发了思维的积极性。当然,教学没有十全十美的路子,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沿着问题引领化学课堂“4-S”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使之不断的臻于至善,最终“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让成绩提起来”。

F367

A

2095-9923(2016)-04

猜你喜欢
酚酞导学情境
酚酞分子结构的研究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