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视域的解读

2016-03-01 01:37吕文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资本主义

吕文强 田 悦(兰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视域的解读

吕文强 田 悦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资本主义社会最早形成于西方,这种社会形式植根于西方的宗教与文化之中。马克斯·韦伯认为在宗教改革过程中由天主教分裂出去的路德宗和加尔文宗是新教教派里新生的代表。路德宗提出了“天职”观念,加尔文宗提出了教义上的“预定论”,这些新教教义便成了孕育资本主义精神的摇篮。新教伦理论证了西方文化中经济生活的理性化和合法化。

关键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文化批评

一、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

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它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理性精神所向披靡,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可以主宰世界。然而,由于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根本矛盾贯穿始终,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再次爆发。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运动在其中进行的那些生产关系的性质绝不是一致的单纯的,而是两重的;在生产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生产贫困。”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当时面临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以卢卡奇和葛兰西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出了新的革命观。

卢卡奇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物化现象产生,人与人的关系成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结果便是人意识的物化。葛兰西则认为,东方社会没有形成独立的市民社会,西方和东方的差别在于,西方不仅包括政治社会,而且还存在意识形态的文化统治。

在卢卡奇和葛兰西的理论基础上,战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慢慢脱离社会阶级和意识形态的研究视野。1931年,霍克海默担任法兰克福研究所的所长,他在发表的《社会哲学的现状和社会研究所的任务》中说道,研究所的任务是建立一种社会哲学,它不满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实证性分析,而是以“整个人类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对象,揭示和阐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命运”。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视域

(一)对启蒙理性的批判

“启蒙”一般是指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思想启蒙运动,是当时新兴起的资产阶级为了反抗封建神权统治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目的在于将人们从蒙昧的迷信和宗教的桎梏中唤醒,迎接理性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对启蒙精神反思的便是“启蒙辩证法”。启蒙本来是以反对神话作为进步精神出现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指出:过去的神话就是启蒙,而如今的启蒙却已经倒退成了神话,这就是“启蒙辩证法”的内涵。西方哲学中的理性源自笛卡尔,认为人可以通过理性探索宇宙“真理”,而真理的获得却需要架构知识的桥梁。启蒙精神力求以理性计算和科学知识对生活领域进行合理谋划,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但是,这种以实证主义为手段的中立性目的却使得启蒙放弃了思想的自由度,思想本身成了一种工具。理性统治世界的愿望,反而造成了人的价值抽离本身的事实,量化的工具理性使人丧失自我。

(二)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霍克海默认为科学曾经在19世纪以前是作为社会进步的“推手”出现的,但是在这之后的时代里,科学活动却变成了一种以实证主义为手段的科学研究,只对表面现象描述、归纳和总结,丧失了对事物本质关注的能力。

马尔库塞进一步发展了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即科学技术为现代工业社会制造了巨大的财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样的社会里,受益的不仅仅是统治阶级——资产阶级,而且也让那些被统治阶级——无产阶级获得了享受成果的权力。“仇恨和挫伤对方的意图被剥夺了特定的目标,技术的面纱掩盖了不平等和奴役的再生产。以技术的进步作为手段,人附属于机器这种意义上的不自由,在各种自由的舒适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加强。”在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中,统治阶级利用政治、宗教、艺术等形式达到对人民的统治和对现存社会的维系,当这种技术合理性变成政治合理性之后,技术就会趁人不备成功占据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且无孔不入、合情合理。

哈贝马斯第一次指出了“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的观点。他认为,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晚期资本主义”阶段以后,社会面临提高生产力的窘境,科学和技术于是“联手”创造财富,成了“第一生产力”的代表,技术的意识形态控制比传统意识形态更加无所不在、变本加厉。此时就是工具理性的时代,这个时代技术统治无所不包,并且已经扩展到人们的生活领域,造成了人们的普遍异化。

(三)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1936年,霍克海默第一次把大众文化界定为“肯定的文化”,所谓的“肯定的文化”,是指在资本主义发展到相对稳定的高级阶段之后,文化对社会推动作用表现不再明显,反而变成了为统治目的而存在的意识形态。正如霍克海默所言:“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之间的分裂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末期达到了灾难性的地步。”他与阿多诺使用“文化工业”代替大众文化,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大众文化名为“大众”,它的目的不仅不给人们提供服务,反而是为了控制大众。资本主义社会滋养了这样的文化,并且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环节在于商品,那么文化也难逃商品化的命运。艺术的真正目的在于反映现实、揭露现实、反对现实,但是艺术要想获得价值的实现就必须迎合商品交换的统一法则。所以阿多诺说:“文化工业引以为自豪的是,它凭借自己的力量,把先前笨拙的艺术转换成为消费领域以内的东西,把艺术提升为一种商品类型。”

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人们不仅被符号和数字所包围,并且自己也成了符号和数字的一部分,即在看似多元的环境中,人们被经济和技术统一在一起,不仅商品可以复制,人自身也成了复制的对象,社会的单向度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德).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5.

[2]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55-156.

[3]尤尔根·哈贝马斯(德).合法化危机[M].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3.

[4]赫伯特·马尔库塞(美).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79.

[5]霍克海默(德).霍克海默集[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227.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1-0056-01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辛勤探索的力作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理论家的视角》评述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